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

导读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1)

《放牛班的春天》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一位怀才不遇的马修老师在人生的低谷期找到了一份在寄宿学校做学监的工作。这所学校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开设,有些孩子家庭不完整,有些则沾染恶习。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2)

寄宿学校又被称为“池塘之底”

马修老师的到来让这所被戏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焕发了生机。诚然,他初来时也领教了孩子们的淘气,但马修却站在孩子这一边,和他们的天性为伴。不久,马修老师发现了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开始为孩子们创作歌曲,组合唱团,最终孩子们也到了外界的认可。

《放牛班的春天》法语名为Les choristes,有意思的是choristes译为“歌手”,当C大写以后,Choristes译为“春天”。中文名的“放牛班”其实是台湾本土的翻译,放牛班就是台湾的C段班——成绩和品行最差的学生所在的班级,代表着电影中的这群“问题少年”。

影片自上映后广受好评,截止目前依旧对教育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力,豆瓣评分9.3,曾获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最佳原创歌曲(提名)等国际大奖。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3)

百度百科摘录的影片获奖记录

十几年后,观看《放牛班的春天》仍不过时。影片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配上影片原声插曲,更像是小溪的汩汩暖流,涤荡着观众的心灵,融化着孩子们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会从观众容易忽视的三个空间,浅析教育背后每一个角色的发力点。

01 学监宿舍:昏暗的灯光下照亮“伯乐”的细心肠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4)

马修的宿舍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马修老师来“池塘之底”工作后也被分配了宿舍,而孩子们就集体睡在旁边。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5)

环境极其简陋的学监宿舍

对于常人来说,一份工作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而对于马修背后这样的教师群体来说,放学并不意味着下班。在孩子们熟睡时,马修的房间却依然亮着灯,作为负责任的学监,他回顾着白天班级里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每个孩子可能的闪光点。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过往的一段经历。因为工作缘故,我曾前往山东菏泽鄄城的一所小学参与公益援助。午间,我想邀请教一年级数学的张老师一同吃饭,却被她委婉拒绝。

“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等着我去做饭,我不回去她们中午就没饭吃。”她这样说道。

校门之内,她是几十个留守儿童的引路人;校门之外,她又是两个孩子的保护伞。张老师和我说,每天放学回家给孩子们洗澡做饭,督促她们写作业。等好不容易哄上床睡着了,她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盏小台灯给班级里的孩子批改作业,编写教案。

央广网于18年发布的《教师节:警惕教师群体职业病》曾提到,教师工作有三大特点:说话时间多、站立时间多、伏案时间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职业病:咽喉炎、腿部静脉曲张、颈腰椎病和神经衰弱等。作为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教师付出的努力远超我们的想象。

影片里的马修老师虽然还没有结婚,但在寄宿学校中也牺牲了大量的私人时间,全心投入在孩子们身上。作为一个小插曲,马修遇到了一段还没开始就夭折的心动恋情,也有心情不悦的时候,却依然在孩子们面前循循善诱,全身心投入。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6)

马修躺在床上回顾孩子们的细节

当马修和孩子们慢慢融入时,他偶然发现了孩子们的音乐喜好,并向校长申请做一场“实验”,最终引发蝴蝶效应。

反观十几年后的今天,科技发展迅猛,却在教育上依旧需要持续深耕。乔布斯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先进的技术如果不理解教育的内核,是无法进行深度融合的。

我参与过很多教育装备的展会,看到有的产品通过抓取孩子课堂表现进行实时评分,有的产品通过五分钟测试就给孩子下了结论,有的产品仅凭创作者的想象而非结合教育学的实际就打造了一套吸金的模型……技术能辅助老师提高工作效率,却不能替代老师的双眼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真善美。

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和“高科技”沾边的物体,却依旧能够让十几年后的观众产生心灵震撼。马修之所以能给这群孩子带来暖春,正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总结,敢于尝试,也敢于打破传统。相比于校长的“行动-反应”机制(看到孩子们与自己预期不符的行为立即加以纠正),马修的循循善诱更符合孩子们的成长模式。

02 校长私人仓库:遮羞布掩盖得了财产,却遮挡不了功利心

一次,插班生蒙丹的突然失踪,让校长误以为是他带走了与此同时恰巧消失的将近十万法郎。这笔钱原本是用于付给燃料供应商以让孩子们能够洗上热水澡。校长也没办法,只能无奈让孩子们洗一个星期冷水澡。

而学校老师则背着校长和马修一起来到了校长的私人仓库,原来这里有大量私藏的烧火木柴。他们偷偷用这里的木柴换取孩子们的热水澡。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7)

老师和马修偷校长的木柴

面对新来的马修多次打破传统,让校长认为其试图挑战权威,并多次施压禁止合唱团的组建。而合唱团的消息意外传到了位高权重的公爵夫人耳边。当她亲自来这所学校欣赏成果时,校长却主动献殷勤,称这是“自己的杰作”。

当学校发生一起纵火案时,马修却幸运地背着校长带孩子们出去玩耍躲过一劫,却被忍无可忍的校长解雇。当马修发表了对校长的看法后,他却“诉苦水”:他也有自己的梦想,却来到了这样一所再教育学校。他认为自己的失败,也是别人来这里的后果,否认孩子,否认自己,也否认他人。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8)

可当面对名利和金钱时,校长却精神焕发。当教育和名利金钱挂钩时,它就开始变味,不分国界。

电影《起跑线》讲述了印度德里幼儿园招生的盛况,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抢到排名前五的名校入学名额费劲心思。米塔坚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夫妻俩试图跻身上流社会、试图托关系走后门、试图获得神明保佑,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使用非常手段,想尽办法追逐高耸的入学门槛。

影片中,作为一流学校的校长曾今也是穷苦出身,因为获得了良好的教育资源而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层的逆袭。学校有给穷人留了平等的受教育名额,作为校长却给富人冒领名额搭建了桥梁,从中获益。讽刺的是,本应该作为教育公平既的利益者不但没有成为穷人教育公平的捍卫者,反而变成了这种不公平的制造者。

电影往往反映社会现实。在今年2月10日为民网发布的消息,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严重违纪,遭双开,同样的案例在媒体平台并不少见。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9)

为民网报道

我相信,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起初在进入校园时一定也怀着一颗美好初心,想要通过自己的贡献让校园变得更好。然而,学校也是一个小型社会,非常现实。

校园管理者在工作中,慢慢就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和“钱”挂钩。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钱,食物供给要钱,网络维护要钱……这些往往每一个项目就有外面的一家公司来承办运营,而同类公司之间的竞争必定会产生利益的摩擦,也让校园管理者有了可乘之机。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10)

校长在公爵夫人面前抢功

学生群体作为“正能量”的代表,经常会在网络平台爆出校园管理者的不合理行为,集体抗议。例如不通知就变更宿舍环境的、让学生洗不了热水澡的、突然无故二次收费的……排除本身的不可抗力因素,这中间是否就夹杂了利益纠葛。

此外,对于学生来说,校园是学习的乐土,而对老师来说,校园则是他们眼中的职场。我们平时在公司里见到的职场纷争,在校园里一定也存在。曾经,一所985名校评职称时需要老师必须编纂过教材,而当学生实际使用时却发现错误百出,可见背后为名利的心。

作为校园管理者,适度竞争能让自己在职场中有所成长,但也要符合自然规律。如果被金钱名利所诱惑,最后只会淹没在人性的至暗面,一发不可收拾。教育的土壤中一旦有了蛀虫,那孩子们的未来也会留下一道伤疤。

03 学生禁闭室:“憎恨”滋生的天然环境

在没有合理的教育前,调皮、叛逆是孩子的天性。在心理学中,就有过给孩子“关禁闭”的方式让其冷静下来。在国外有一个更合适的词即为“time out”,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屡次说教、警告都不起作用时,可以让孩子处于3-5分钟的禁闭环境中。之后需要给孩子拥抱,让他意识到错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11)

老师暴力拖拽蒙丹

然而,电影中的禁闭长达6个小时,插班生蒙丹的禁闭期更是长达15天。善恶是人性中一段连续的光谱,没有一个人在绝对的两极。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只有好人和坏人,只有我喜欢的人和我讨厌的人。

心理学中指出禁闭不能频繁使用,影片中的几位孩子在长期关禁闭罚苦活后似乎产生了抗体,不仅更加叛逆,反而还“乐在其中”,因为这样他就能见不到这些讨人厌的嘴脸。

影片中,蒙丹被关禁闭15天。我们通过这段时间隔离在家的感受就能大致想象蒙丹面临的处境,而且是在黑暗的、只能吃饭睡觉的环境中。蒙丹心中对这种教育模式的恨开始在黑暗的环境中滋生,蔓延到每个角落。以至于当期满释放时,他反而没有着急着离开这个地方。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12)

关禁闭的蒙丹

成功教育一个孩子,能让这个社会的某个领域开出一片花,而失败教育一个孩子,却能让每一个角落都有遭殃的风险,产生后果不可设想的超强破坏力。蒙丹在经历被陷害、长达三十分钟的掌嘴、关禁闭之后,最终还是一把火亲手烧掉了学校里的所有。憎恨的力量如此强大,以至于在《荒蛮故事》中的第一则小故事里,主人公纳克将自己所有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包括老师都集中在了一架飞机上,最终让飞机坠毁,让自己的父母陪葬。

除了物理空间的束缚,心理禁闭也是在教育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影片中的部分孩子就是被家长抛弃,丢到了这个学校里。缺乏爱的滋养,对孩子的性格成长起到了负面作用。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不管不问,有时甚至通过不理睬孩子的行为举止以作惩罚。精神分析学中提出: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长期如此,孩子会在心中设立一道墙,自己走不出去,别人也再难进来。

影片中的马修老师用了一招就改变了现状:关注。给孩子们更多的关注而不是过激反应,孩子们身上的陋习就会随着阳光的出现消失地无影无踪。

让很多观众念念不忘的一个瞬间是:当蒙丹被警察局抓走时,没有一个老师除了马修前来送行。而正是这一丁点“关注”让马修感受到了一股暖流,会心一笑。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13)

蒙丹望着马修以笑脸回应

因此,给家长们的启示是:世界上没有坏孩子,也没有天生的好孩子。教育是一根准绳,让孩子能够朝着更好的目标向上爬。家长需要做的,则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试着和马修老师一样,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的身份和他们相处。

结语

小小的一所学校,却出现了很多角色,有学监(教师群体)、校长(学校管理者)、妈妈(家长),当然还有孩子们。

德国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曾经提到: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有我们每一个角色发挥作用,才有可能让教育这件事产生连锁反应,继而推动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影片中尽管马修最后被校长辞退,这辈子也没有声名显赫,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孩子已经忘记他的姓名,但不得不说,马修是这群孩子的伯乐,是他们灵魂的工程师!生活中,也需要每一个你为教育倾注心血。

放牛班的春天不同的教育思想(浅析放牛班的春天背后每个角色对待教育应有的态度)(14)

我是白告Sir,为您持续带来精彩影视剧观后感,欢迎关注。如果对此片有更多想法,欢迎评论区和我一起探讨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