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最近,我常常关注的一个百万粉的美食大V,突然宣布休博半年。他给粉丝写了一封长信,交代缘由。

他告诉大家,自己这半年特别累,尤其是最近的两个月,睡眠质量很差,每天都是头昏脑胀,实在扛不住,去看了医生。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1)

然后,他被诊断为焦虑症,医生告诉他,如果再不干预,就会发展为抑郁症。他曾有朋友是重度抑郁,他很担心自己也变成那个样子。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2)

他讲述了自己作为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所面临的各种困扰,如老人生病,妻子生病,两个孩子的学业和照料……

生活一地鸡毛,让他无力去面对网上的各种提问、视频制作等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一面。

他想到知名作家马伯庸也曾休博,然后回归后状态变好了,所以他也希望给自己一段时间,用来充分休息,调养身体。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3)

曾几何时,他每天拍美美的治愈系美食,在镜头前的他很享受这一切,也让观众和粉丝感受到重重压力下,其实还有很多生活的美好。

不曾想,原来镜头之外,是如此的踉踉跄跄。

其实,像他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前几天,有一则25岁女子逃离大城市的新闻冲上热搜,引发不少人的关注。

这位曾经在南京生活的女子,也是因为感到在大都市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选择搬到房价和生活成本比较低的鹤岗,在那边用1.5万买房,又花了5万元装修房子,还用1000元请了阿姨做日常家政服务,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蹭蹭往上。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4)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5)

不少网友也表示,假如自己没有年迈的父母,不用考虑小孩读书,说不定也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只是苦于现实有很多局限……

只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也会因为压力过大,突然崩溃。

是的,我们的压力状况,可能已经触及警戒线。

从工作压力、照顾孩子、通勤,到与难相处的人打交道等等,压力事件已经与每天要面对的生活密不可分。

而长期、缺乏管理的压力会导致沮丧、焦虑、疲惫、生理疾病和过度劳累。

我们都知道,不能再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了,要做好压力管理。但是,我们往往到了身体和心灵的临界点而不自知。

而这篇文章,就是给被压力包围中的你。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6)

一、我们往往不容易注意到自己的压力

令人惊讶的是,长期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是难以察觉的,部分原因在于长期压力的体现方式是多样化的。

当我们处于高压之下,肾上腺会释放应激激素影响我们的意识、躯体、行为和情绪。

我们也不会注意到自己的压力,因为我们的身体能够暂时性较好地应对挑战。

这一适应方式是一种应激反应,会持续性释放类似皮质醇的应激激素,以帮助我们应对高强度的压力。

这带来的结果是,由于看上去我们能很好地应对压力,我们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忽视自己不断增加的负重。

然而,我们会发现,在承压多年以后,我们最终会被压垮并变得疲惫不堪。因此,更多地关心自己,并给自己减压是非常重要的。

提早发现这些压力迹象,我们就能在压力过大之前及时减压,从而避免伤害。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7)

二、压力过大的18个迹象

一、躯体& 行为

  • 1 肌肉紧张:
  • 压力导致我们的肌肉长期处于准备行动的紧张状态,并反馈到我们的意识中,强化威胁和不安的感受。
  • 2 睡眠不佳:
  •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昏昏沉沉和精神脆弱会令大事不妙,因此,压力增大时我们常常会不休不眠。
  • 睡眠困难表现为异常疲劳却又兴奋难眠,通常又会成为额外的压力源。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8)

  • 3 头痛:
  • 压力会触发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而且睡眠也无法缓解。
  • 4 消化问题:
  • 副交感神经系统是战斗/逃跑/惊呆反应的解药,有助于消化系统健康,也被昵称为“休息和消化反应”。
  • 常见的压力应激反应包括腹泻和便秘
  • 5 使用药物或酒精:
  • 当压力过大时,我会和很多人一样,喝更多的酒。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压力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药物或酒精的作用类似苯二氮平药物类镇静剂(例如阿普唑仑),会作用于副交感神经系统。
  • 不幸的是,依赖酒精来缓解压力常常导致一系列问题。
  • 6 社交退缩:
  • 处于压力之下时,与人打交道会让我们感觉不堪重负,因此我们常常倾向于社交回避。
  •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失去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对调节压力和维持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意识

  • 7 思绪繁杂:
  • 如果我们有太多要思考的事情,而又不想搞砸任何一件事,我们很难保持头脑清晰。
  • 8 情绪散乱:
  • 高压让我们感觉精疲力竭,仿佛被多方拉扯。这样的结果好比我们有限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各种需求。
  • 9 注意力涣散:
  • 压力使得我们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因为麻烦一个接着一个。
  • 10 注意力不集中:
  • 由于被太多的思绪包围着,又生怕出错或忘事,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 11 记忆力问题:
  • 压力会对被称为海马体的大脑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海马体对新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变得困难。
  • 12 崩溃:
  • 我们在焦虑时的第一感觉是,压力太大了,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应对挑战。

三、情绪

  • 13 灰心:
  • 持续性的压力使人沮丧和萎靡不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跟不上要求。
  • 14 热情低:
  • 当我们资源有限的时候,会觉得任何事情都不堪重负,即使对平时喜爱的事情也会丧失兴趣。这样的感觉也常常是倦怠耗竭的前兆。
  • 15 绝望:
  • 压力持续时间越长,就越绝望,因为我们会开始相信事情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挫败感也总在困扰着我们。
  • 16 烦乱:
  • 由于交感神经系统处于高度警觉状态,我们会慌乱不安,就好像处于高频率振动中。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9)

  • 17 短路:
  • 当神经系统超负载,它们会通过选择性地关闭非主要功能来保存资源,类似手机进入低电量模式。这个状态会体现在我们的感知与躯体、环境和他人的分离。
  • 18 烦躁:
  • 当意识、体能和情感处于耗竭状态,我们也变得易怒且毫无耐心,更别谈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了。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压力管理

如果我们遭遇多个压力迹象,我们就需要采用多种工具来有效地管理压力。认知行为疗法(CBT)就整合了能缓解我们日常压力的三种方法。

1、正念

我们的很多压力都源于在展望未来时,对不能够完成目标的担忧。

正念减压法建议我们在思绪漫游的时候,要及时回归到当下,当下远比我们想象中的不确定的未来更可管理。

有了正念认知,我们也会变得更接受现实,对待付出无果的情况也就释怀了。

2、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认知疗法部分会训练我们如何识别无帮助或不真实的想法。

通过训练,我们能看透那些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不必要压力的观念,例如,今天完不成就糟糕了。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10)

3、行为

最后,认知行为疗法会指导我们应该做什么。由于具备了更强大的认知和更清醒的思路,我们会选择那些减少我们压力的行动,比如会拒绝那些消耗我们的事情。

我们也能找到管理我们日常压力的具体方法,例如花几分钟时间慢下来,深呼吸,让自己冷静,找时间做令人愉快的锻炼。

压力指数多少为正常(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11)

End

作者 | 袁海云(187)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安宁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浅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