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

最近流感肆虐,看到宝宝流鼻涕,妈妈们第一个反应是:宝宝感冒了!流感?!

等等,我们先看一下,宝宝流的是什么颜色的鼻涕。

是的,宝宝的鼻涕可是有“五颜六色”的,不同颜色的鼻涕,藏着宝宝不同的身体秘密,我们就来一探“彩虹鼻涕”的秘密!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1)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2)

鼻涕的颜色有这么多种

1

清水鼻涕

顾名思义,就是清水样的鼻涕,看起来稀薄、透明,一次分泌量比较大。常出现于孩子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感冒

之所以会出现清水鼻涕,是因为上呼吸道被病毒或细菌感染,鼻腔粘膜为了把鼻腔里的病原体赶走,腺体分泌增多,通过鼻涕把病毒或细菌冲出去。

正因为这样,出现清水鼻涕的时候,我们习惯性地想止住鼻涕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鼻涕尽量地流出来,完成“驱逐敌人”的目的

一般而言,如果是病毒性感冒,清水鼻涕在三五天后会变得浓稠,孩子体温也跟着有所好转;但若是细菌性感冒,就算鼻涕变浓稠,体温也不会有改善。

除了感冒,过敏性鼻炎也是出现清水鼻涕的常见原因。我们都知道,如果孩子对花粉过敏,就会止不住地流清水鼻涕,其实就是为了冲走花粉这个过敏原。

鼻涕这么护主,想想都有点感动。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3)

2

稠稠的厚/白鼻涕

就像感冒后期,鼻涕会变厚、变浓稠,这种情况大多提示鼻粘膜的炎症加重了

当炎症加重的时候,鼻粘膜变得肿胀、充血、鼻塞,粘液流动变慢,鼻涕就变得稠稠的。

粘稠的鼻涕有时候会呈白色,是因为鼻腔出现炎症后,白细胞聚集到这里,混在鼻涕中,就让鼻涕显白色,偶尔也会显黄色

除了感冒后期外,鼻窦炎也可能引起稠稠的鼻涕。如果感冒已经超过10天了,孩子还在流这种浓稠的鼻涕,就要考虑是不是得了鼻窦炎。

3

脓脓的黄鼻涕或绿鼻涕

我们前面提到,白细胞混在鼻涕里,会让鼻涕呈白色或黄色,黄鼻涕大多是这个原理。孩子黄色的鼻涕里,都是战斗后的白细胞残骸,想想都想把鼻涕纸葬好。

绿色的鼻涕,是因为白细胞内的酶杀灭病原后,会呈现绿色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的黄绿色鼻涕持续10天左右,同时没有伴随发热、头痛等症状,就说明是病毒性感冒,家长不用担心,安静等待就行。

如果出现黄绿色鼻涕的同时,孩子还伴有发热、恶心、头痛,就说明是细菌感染导致的鼻窦炎,需要就诊。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4)

有些家长看孩子的鼻涕不是白的,是黄的绿的,就特别紧张,马上给孩子吃抗生素,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哦,只要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就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

4

红色或者粉色鼻涕

红色或粉色鼻涕,基本是因为孩子鼻涕里带血

如孩子发生鼻外伤、炎症,天气太过干燥,都可能导致孩子鼻粘膜破损出血。

最近正好是冬季,容易干燥,如果发现孩子流了红色或粉红色的鼻涕,家长就要注意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让湿度保持在50%~60%是最好的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5)

另外有一种情况也要注意,如果孩子鼻腔里有异味,同时流浓稠的带有血丝的鼻涕,这可能是孩子把什么异物塞进鼻子里了,异味就是因为异物在鼻腔内吸水腐败导致,要尽快带孩子去就诊。

5

棕色鼻涕

大多数情况下,棕色鼻涕很简单,就是因为鼻涕里有脏东西,如灰尘、粉尘都会导致鼻涕呈棕色。少数情况下,可能是陈旧性出血所致。

如果孩子出现棕色鼻涕,家长可以帮孩子清洗鼻孔,用海盐水喷鼻或洗鼻都行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6)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7)

孩子流鼻涕的应对方法

前面说了那么多,相信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一定都忘光了),我们接下来就做个简单的总结。

1

如果孩子流清水鼻涕,有轻微发热,但精神状态良好,不必急着就医,可在家观察休息,注意,三大真理之——多喝水

2

如果孩子的鼻涕变黄或变绿发热得到缓解,基本可以确定是病毒性感冒不用去医院,10天左右就能自行恢复

3

如果鼻涕变黄变绿,但孩子的发热没有缓解,精神还很萎靡,很可能是细菌感染最好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4

如果孩子一到季节,或者一到某个特定环境就出现流清水鼻涕、咳嗽等症状,提示可能是过敏,首要的是带孩子离开过敏环境,然后往医院进行检查。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8)

5

如果孩子出现红色或粉色的鼻涕,但只出现一次,清洗完鼻子,再把室内温度调到50%~60%之后,孩子没再出现红色或粉色鼻涕,就可以不用担心。

6

如果孩子流棕色鼻涕,除了清洗鼻腔之后,一定不要让孩子在雾霾天出去吸霾!这个虽然有点废话,但雾霾都到家门口了,挡不住有些家长心大。

- END -

鼻涕是如何形成的图解(鼻涕也有五颜六色)(9)

关注微信公众号「儿科主任话育儿」

每天推送新鲜热乎的育儿知识

「儿科主任话育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