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时运不济(韩愈在风雪中进退两难)

秉笔直书和直言不讳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品质,尤其是在强大的压力面前,还能做到上述两点的人,都当得起“君子”这个称呼。而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君子有很多,譬如说不畏生死的齐国太史简,又或是仗义执言的司马迁,当然最著名的还得算是初唐时期的名相魏征。根据《贞观政要》的记载,魏征曾有过无数次的犯颜极谏,其一生中的谏言多达数十余万字。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唐太宗才创造出贞观之治的盛世,也留下了君臣之间如师如友的佳话。

只可惜时光荏苒,岁月穿梭。到了中唐时期,虽然还有忠臣直言上谏,却再也没有了如李世民一样明君。正因如此,悲剧在中晚唐时期不断上演,而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正是悲剧下的产物。


韩愈时运不济(韩愈在风雪中进退两难)(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韩愈晚年上疏《论佛骨表》,意图阻止唐宪宗迎佛骨舍利进入长安。而这样的行为惹来了帝王的雷霆之怒,韩愈被贬到离长安八千余里外的潮州(即现今广东省东部),所以本诗开头就描写了他上疏遭贬的这一幕。

在首联中,上半句交代了遭贬的原因,而下半句则写出了被贬后的悲惨境况。据说韩愈遭贬后,被人一路押解出京,连回家收拾衣服,与亲人告别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诗中用一个“夕”字来表示紧促的时间。早晨上朝还是刑部侍郎,晚上却已经被驱赶离京,其中的辛酸和苦楚已经无需多言,而本诗的基调就这么被确定下来。


韩愈时运不济(韩愈在风雪中进退两难)(2)


不论多么悲惨、不公的遭遇都无法磨灭韩愈的耿耿忠心,于是他接下来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弊事”两个字指出了因迎佛骨入京而大兴土木修建寺院是劳民伤财的错误行为。只可惜这是皇帝所犯下的错误,在一般人眼中就是正确的,但韩愈只认真理!所以他先用“除”字点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又通过后半句诗表达出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直言上谏的决心。于是一位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正义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韩愈时运不济(韩愈在风雪中进退两难)(3)


正因为难以放弃内心的信念,所以韩愈遭逢了他一生中最惨烈的一幕,即“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中的蓝关指的是离长安不远的蓝田县。

连夜被驱赶出京,不仅前路渺茫而且家人也不在身边。恰逢此时,漫天大雪阻断了所有的道路,连代步的马匹都无法行走。在描绘自己悲惨遭遇时,韩愈用寒冷而洁白的雪,既表露出君王冷酷无情的本性,又刻画出自己高洁不屈的灵魂。而“马不前”则与上联中的“衰朽”相呼应,营造出朽骨难行,老马不前的悲壮氛围,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读者的内心。


韩愈时运不济(韩愈在风雪中进退两难)(4)


在风雪交加路难行的这一刻,韩愈遇到了一位亲人,即“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句中的“汝”指的是韩愈侄子十二郎的长子韩湘,他听说叔公遭贬,特意赶来同行。亲人重逢无疑是件喜事,尤其是在落难的时候,但韩愈却难掩悲愤语出不祥,这是为了什么?

首先与颔联中的“衰朽”、“残年”相呼应,表现出韩愈不惜生命也要直言上谏的决心。其次刻画出他内心的悲痛,我不惜残年,奈何君王昏庸,直谏无用!


韩愈时运不济(韩愈在风雪中进退两难)(5)


静阅闲话

纵观全诗,这是一首充满了悲愤之情的七言律诗。首联交代起因及结果,中间两联则是写景抒情。其中颔联是全诗的核心,表现出韩愈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内心。颈联则通过写景,用凄凉的画面烘托出“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悲壮。尾联分别与题目及颔联遥相呼应,而沉痛的口气,哀伤的语句展露出韩愈为国家伤心,为亲人落泪的凄楚与悲凉。

此外,诗歌的前三联,全部采用对仗的修辞方法,如“朝奏”、“夕贬”,“家何在”、“马不前”等,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强烈的感情,在短短数十个字中产生了怒浪云翻般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在品味沉痛与悲愤的同时,感受到大气磅礴的诗歌之美。

参考资料《全唐诗》《旧唐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