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简易图(战国七雄-合纵连横)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直线上升,欲向东扩张。山东(崤山以东)六国惊慌不已。公元前334年,苏秦来到燕国,苏秦游说燕文侯,先从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国与赵国的相依之势,接着批评燕国的战略错误,担忧千里之外的秦国,却不担心百里之内的赵国。最后建议燕文侯合纵赵国,结为一体。燕文侯认为苏秦之议很有道理,允诺苏秦“如果能以合纵之计维持燕国安定,愿举国相报”。于是资助苏秦车马金帛,前去游说赵国。

战国七雄简易图(战国七雄-合纵连横)(1)

苏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人,师出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苏秦到了赵国,详细分析了赵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指出赵对韩魏的战略相依关系,进而说明了自己的合纵主张:韩、魏、齐、楚、燕、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秦国, 并建议赵国组建六国联盟并力抗秦,如此一来,六国一体,秦国一定不敢从函谷关出兵侵犯,赵国的霸主事业也就成功了。赵肃侯采纳了苏秦的“合纵”主张,资助他去游说各诸侯国加盟,以订立合纵盟约。苏秦游说完各个诸侯后,六国达成合纵联盟,团结一致。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老大),并且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苏秦合纵六国后,返回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把合纵盟约送交秦国,从此十五年间,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

张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与苏秦同出鬼谷子门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在赵国受到苏秦侮辱后,一气之下前往秦国游说,后才知是苏秦激他到秦国,还一路帮他到秦国,是为他的前程着想,遂不与苏秦为敌。苏秦失势后,张仪为瓦解合纵攻秦之策,然后首创连横之策。合纵之术是联合弱国来抗秦、攻秦,而连横之策是让各国联秦、亲秦。张仪使用连横之策,各个击破,瓦解了合纵之策。

战国七雄简易图(战国七雄-合纵连横)(2)

公孙衍曾于公元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为秦国的统一打下了又一个坚实的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