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听懂苏州话:为什么苏州人说的话里要带那么多
依稀记得儿时,听到过一段顺口溜:
“ 苏州早浪头,有个老老头,既是大块头,又是书蠹头。虽然有点困梦头,还是不忘翻行头,梳梳光郎头,拿起破篮头,搀好仔个毛丫头,菜场浪去买肉骨头,还塌仔一个便宜头...”
这段话中,“头”字仿佛妙语连珠般不断出现,随口就来~ 确实,在苏州话里,带“头”字的词语,出现频率相当高,比如:小商小贩摆“摊头”,树荫屋檐有“阴头”,领导干部称“头头”,机灵圆滑叫“滑头”等等。
就连苏州评弹在说唱时,也经常出现“头”字。比如《大脚皇后》里有这么一段:
“倷个人讲闲话囊,只看自家鼻头,勿轧别人个苗头。老话说煞弗错,做事体么要轧苗头,听闲话么要听音头,小菜要吃鲜头,吃面要吃浇头,衣裳要着领头,裤子要着缝头,皮鞋要着光头,麻将要糊杠头,听书要听噱头——啊对。”
苏州人说话,为什么要带那么多“头”?
苏州话里的“头”
其实, 在元、明时期,苏州的冯梦龙就编过吴歌,其中有歌曰:“栀子开花六瓣头,情哥约我黄昏头。日长遥遥难得过,双手扳窗看日头。” 其后缀都是“头”字的。
“头”字,究竟代表什么意思?
原意:
“头”字原意表示脑袋或顶端、末梢部分。
现意:
但随着“头”字在苏州方言中的运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了。如上述《大脚皇后》片段中,除鼻头有“头”之原意外,其余的运用含义都各不相同了。
由于使用太广泛、门类太繁复,这里只能简要分类,举例如下:
方位词
苏州话后缀“头”字,不少是作为方位词使的,它往往代表着时辰、里外、方位指示等。
比如晚上叫“夜头”,开始时叫“开头”,去年辰光叫“旧年头”,以前辰光叫“老法头”;
普通话里的“面”
(如上面、外面等),
在苏州话里是“上头、外头”;
普通话里的“里”
(如黄昏里、角落里、夏天里),
苏州话里是“黄昏头(夜快头)、角落头、热天头”。
名词
“头”可作名词使用,譬如:被子叫“被头”,手帕叫“绢头”,锤子叫“榔头”,膝盖叫“脚馒头”,公交站叫“站头”,衣服领子叫“领头”,不满周岁的孩子叫“小毛头”,细梗小棒叫“棒梗头”,脑袋叫“骷浪头”,剃光头发的是“光浪头”。
有趣的是,有些东西不用“头”字就已经完整,苏州人偏偏还要加个“头”字,譬如芋艿叫“芋艿头”,菜干叫“菜干头”,桥堍叫“桥堍头”,屋脊叫“屋脊头”,还有“阿二头、阿三头……”而小的球形物体,苏州人竟然地形容成“滴粒头”。
动词
用作动词的字眼有:值得一看叫“有看头”,不值得干的事叫“呒做头”,讨价还价叫“讲斤头”,虚张声势叫“掼榔头”,显耀自己叫“出风头”,故弄玄虚叫“摆噱头”,乱搞关系叫“轧姘头”,提都不愿提的事情叫“呒讲头”。
形容词
形容词就相对多一点:运气不好叫“触霉头”,受到挫折叫“吃轧头”,缩头缩脑叫“乌龟头”,搬弄是非叫“嚼舌头”,察言观色叫“轧苗头”,鬼点子多叫“有花头”,读呆书生叫“书蠹头”,销声匿迹叫“避风头”,有钱摆阔叫“掼派头”,滥竽充数叫“挂名头”,花言巧语叫“耍滑头”,虚张声势叫“野人头”,闯荡江湖叫“跑码头”,故意搭腔叫“搭讪头”,工作保障叫“饭碗头”,躲避矛盾是“避风头”,装样骗人是“假花头”,依赖别人是“照牌头”。
“骨头”系列
除此之外,苏州还有“骨头”系列:
“贼骨头”指偷盗之人,“懒骨头”指好逸恶劳,“轻骨头”指轻浮风骚,“贱骨头”指不知羞耻,“收骨头”指严加管束,“作骨头”指闹得不可开交,而“额骨头”除了指额头之外,还有运气之意,“额骨头高”就是指运气好。
苏州人说话离不开“头”字,
就像景色秀美的苏州,离不开吴侬软语的苏州话一样~
彼此早已相依相融,
糅为了一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