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生态为底色、“双百”为目标

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 眉山兼得青山和金山

眉山网记者 严丹玫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1)

青神竹编展示现场。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2)

加纳学员正认真学习竹编技艺。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3)

加纳学员们认真听陈云华讲竹编课。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4)

加纳学员们正在认真学习竹编。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5)

在中国竹艺城精品馆,来自加纳的培训学员正在展示自己得意的作品。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6)

绿海明珠。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7)

竹之路。

眉山市竹产业博览会: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8)

竹之美。

【核心提示】

梅、兰、竹、菊被人称为“四君子”;梅、松、竹有“岁寒三友”之称。竹子挺拔刚劲,虚心有节,四季青翠,凌霜傲雨。中国古今文人墨客,爱竹诵竹者众多。“千年英雄”苏东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东坡先生不仅喜竹爱竹与竹为邻,而且还画竹咏竹以竹为友,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经典名句。

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竹文化底蕴深厚,竹编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近年来,眉山精益求精,在深挖特色竹文化和竹产业中强势崛起,上下一心精耕竹编产业,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竹产业助力绿色发展,让眉山兼得青山和金山。

以竹为魂

厚植生态底色

漫步东坡竹园,目光触及处处是竹,翠绿的竹随风摇曳着,让人置身在青绿时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轻风中调和着竹叶的淡淡清香,深吸一口,肺腑的每个角落都沁入这神清气爽的清新,散去了浑浊,得到了静洁。

竹带来了惬意和舒适,是眉山百姓真切的感受。

近年来,眉山大力实施“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助力全市绿色发展,竹产业作为全市的优势特色产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青神为例,处处有绿色,处处有景点,这是竹带来的环境改变。锦绣大道、青衣大道、机械大道、竹艺大道以竹为主的多彩绿化带成了青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全国首家竹林湿地公园,蜿蜒曲折的次级游步道在竹林中穿梭,300多种竹子尽情地展示优美独特的动人丰姿,微风吹过,“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感觉真是竹径通幽处,人在画中行。

竹林湿地公园的建成,不仅成了该县市民赏景、健身、游玩的又一好去处,更为该县“做大竹海,做精竹艺,做美竹城”的竹编产业发展战略,增添了一抹新亮色。

再来看洪雅。每年的8月—10月,是洪雅瓦屋山冷竹的采摘期,而打笋节都会吸引成都、重庆等地的游客前来避暑打笋,吃竹笋大餐。丰富的生态食品带动了村民发展致富,每年就秋笋采摘一项,村民收入就达2000万元。

竹笋可食用,竹根可加工成竹工艺品,竹材可加工成家具、竹地板、竹炭、竹纤维纺织品等产品,成片的竹林可发展生态旅游……如今的眉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已成为共识,以竹为媒发展生态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式初步建立,生态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

以竹为友

强产业富百姓

一根竹子只能卖10元左右,但青神的竹编艺人加工成竹丝,再编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一幅作品便能卖到1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少农民靠竹编“编”出了小洋楼、“编”出了小轿车、“编”出了新农村的幸福生活,这已不再是稀奇事。

“竹编让我每个月收入不少于3000元。”在青神南城镇兰沟村,从事竹编已经40多年的老艺人鲁继权说,这里靠竹编过上小康生活的人比比皆是。

此外,线上线下结合销售的模式在兰沟村很常见,“我这里卖的大多都是大学生竹艺创意产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业者兰波说,平时网店是聘人打理,自己则在管理门店,轻松赚双份钱。

作为“中国竹编第一村”,兰沟村的700余户居民“吃的”就是竹经济。

像这样能够扶持大学生创业、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等等,竹带来的经济影响功不可没,而与竹深度结缘的青神县,则又是眉山发展竹文化和竹产业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总人口仅20万的县,青神县从事竹产业相关人员就达到3.5万人。2015年青神竹产业产值就达到了16亿元,其中竹编及竹制品总产值达到3.2亿元,农民人均从竹产业上获得的收入达到2064元,竹编产品打入海内外市场直接销售收入突破2.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8亿元。

在传统工艺升级上,创新也从未止步。如今,青神竹编已经发展成为集艺术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竹编套绘三大类3000种的庞大产品体系,形成了集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混合竹编为一体品种齐备的业态。

当地龙头企业青神县环龙集团于2015年研发出原浆竹浆纸“斑布”,与传统造纸工艺相比,新的浆纸不掉粉、不含荧光剂,刚面世就通过了欧洲食品级安全认证,并迅速打开海外市场。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斑布”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3个省市、入驻近5000家全国知名的连锁超市,在13个月的时间里销售产值达4亿多元。

不止青神,东坡区复兴乡内慈竹、斑竹、毛竹等竹品类繁多,种植历史悠久。因竹编制品既可家庭自用,又能销售创收,当地群众历来喜爱用竹子编制各种生产用具和生活工艺品。如今复兴竹编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复兴竹编工艺厂为代表的竹编工艺品开发生产,另一类是以鸿发竹制品厂、小利竹编厂为代表的日用竹筐加工。两类竹编产业年总产值可达2800多万元,带动区内1300余名农户就近就业。

以竹文化节为契机,全市因竹创新创业、带动增收的劲头在蒸蒸日上。由此,眉山市作出了进一步加快竹编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力争在“十三五”末,全市竹编产业产值达100亿元,从业人员达100万人的“双百”工程。

从宏伟的目标和蓝图中可以看出,眉山已将发展竹文化和竹产业的视角抬高到了更高的层次和境界。竹产业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以竹为媒

编出脱贫新生活

当今,脱贫是世界性需要攻克的难题,而青神以竹为媒,编出了一幅脱贫致富走向新生活的美好画卷。

现年44岁的南城镇百花村村民兰和平,在参加“双千”培训前,每天和丈夫一同出去收破烂。“平均每天只能挣10多元,有时一分钱也挣不到。”

“2012年春节后,得知了县上竹产业工人免费培训计划后,我立马报名学习竹编。”兰和平说,经过3个月的培训,兰和平成为一个已经掌握了12丝编织技术的合格技工,结业后第一个报名参加竹编提高班继续学习。

如今的兰和平,靠着自己的双手,摘去了贫困的帽子,成为了一名竹产业工人,用竹子编出了幸福的生活画卷。“学竹编对我来说是人生中一次新的开始,十分感谢县里能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脱贫致富,改变命运。”

兰和平是青神县因“双千”培训学到技艺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如今“双千”培训已走过5个年头,培训竹编、机械产业技术工人10126人次,经培训人员就业率高达82%,人均年增收1260元。

而此举也成为青神县委、县政府化解用工难、找工难问题,将劳动力留在家门口就业,破解该县农村“三留”(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的创新之举。

带动县域里的人脱贫致富还不够,2014年,由国际竹藤组织和国家林业局联合举办的全国扶贫培训项目在我国贫困地区选出资助,进行免费培训,来自贵州省黔西南州和麻阳河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35名普通农民,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远千里来到青神县“中国竹艺城”寻找他们的致富之路。

经过45天在青神学习竹编艺术和竹制品的制作,学员们顺利结业。结业座谈会上,学员张宪虎的发言信心满满地说,“回去后,我要把我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带领大伙儿致富!”

而最近的一段时间,在青神县的国际竹艺城里,来自非洲的19名加纳学员正努力学习制作竹家具。他们正是被“青神竹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远渡重洋,踏上这片竹的世界。

从全县到全国再到全世界,小小一根竹,成了助力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好资源。

从选竹、砍竹、剔竹丫、锯竹、刮青、开块、启篾、刮篾,经过一道道复杂的工序,青翠的竹子在许多人的巧手中青一篾、青二篾,变成一片片细如面条的竹丝,继而变成竹艺术作品。竹承载着美好的愿景,为更多人编织出更绚烂的未来。

【竹编产业链接】

眉山是四川竹产业发展重点市州之一,有竹林面积108万亩,从竹基地培育到竹原料加工利用的竹产业链较为完善,其中竹编制品、竹家具、竹浆纸、竹笋、竹纤维板材成为全市竹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发展势头强劲。 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竹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竹材年产量50万吨,鲜笋1万吨,竹板材3万立方米,竹浆纸产量10万吨,竹编及家具制品30万件套,全市竹产业产值达到55亿元。

青神竹编是眉山在竹产业发展培育上所取得的重大品牌,凭借这项精美绝伦的工艺,青神先后荣获“中国竹编之乡”“中国特色竹乡”、国际竹藤组织手工艺培训基地、国家竹编制品出口基地等殊荣。青神竹编,也顺利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以平面竹编为代表的青神竹编,已成为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营销的一张名片,同时成为青神文化的一个象征,成为青神融入一产、带动二产、推动三产的龙头产业。

【本版图片均由青神宣传部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