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

立冬节气即将到来,今年农历的十月十四就是立冬节气交节的时间,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代表着天气寒冷,水始冰,地始冻,万物归藏。那么立冬节有什么习俗?老话说:“立冬扫疥,三冬不寒”,扫疥指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1)

立冬的特点

立冬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此时金气彻底隐藏,水气完全取代金气,成为季节的主宰。过了立冬之后,显现中的力量就剩下水气了,随着水气的不断增长,隐藏中的金气也在不断消耗,为秋季生冬水。

所以立冬节气就是水气完全取代金气的开始,酉金代表秋季最强的金气,子水代表最强的水气,水气取代金气,也就是从酉到子的交替过程,谓之“交子”。因此立冬当天要吃“饺子”,而“饺子”这个名字就是源自于季节的“交子之时”。

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2)

最初的饺子其实是馄饨,也叫“娇耳”,来源于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由于张仲景离开的那天为冬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冬至当天吃饺子。其实吃饺子的时间是立冬,也就是寒水之气完全显现之初,为真正的交子之时。

金为燥,水为寒,因此立冬节气正是寒燥并存之时,此时最容易导致嗓子不舒服。于是人们在立冬这一天,用老南瓜做馅包成饺子,用来抵御寒气。《滇药录》中说:南瓜果柄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毒蛇咬伤,疟疾等。所以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3)

由于立冬节气是冬水之气完全显现的开始,因此古代的帝王在立冬这一天要举行隆重的迎冬仪式。《吕氏春秋》中说:“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意思就是在立冬前三天,太史告诉皇帝:某日立冬,冬季属水为水德。于是皇帝开始斋戒吃素,到了立冬当天,带着文武大臣出北门去迎接冬季的到来,也就是迎接寒气的到来。回去之后,还要奖赏有功之臣以及抚恤孤寡之人。

这种仪式在秦朝最为隆重,因为秦朝崇尚水德,水为黑色,所以秦朝的旗帜和朝服大多都是黑色的。立冬节气代表着水德到来,因此秦朝对立冬这个节气更加重视,天子出北门迎接立冬,民间更是非常隆重。

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4)

立冬扫疥,三冬不寒

立冬是水气完全取代金气的开始,水代表冬季的寒气,在寒气出现之初,人们也要适应这种力量,才能顺利过冬。对于古人来说,顺应季节的力量有两种办法,要么对抗,要么顺从。所谓对抗,也就是不断加强自身的热气,以对抗寒气。

所以在立冬这一天,人们首先要举行“暖炉”仪式。《岁时杂记》说:京人十月初一喝酒,就在炉中烤大块的肉,围着火炉,边饮边吃,称之为“暖炉”。与此同时,还要将家里的火炕烧一下,被称为“开炉节”。那么穿棉衣,烧火炉,饮酒等,都是与寒气对抗的习俗。

比如现在的暖气,空调等,都是与大自然的对抗,对抗的力量越强,反噬的力量也会越强。所以与寒气对抗,只是外在的表现。内在的力量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立冬是水气完全显现的开始,水为冬寒之气,因此立冬当天的水就可以顺应冬季的寒气。

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5)

于是人们在立冬这一天,用大自然的水烧热沐浴,就被称为“扫疥”。意思就是扫除体内一切不好的东西,主要是扫除湿气。比如《熙朝乐事》中说:“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

立冬当天的水就代表着寒水的开始,而金银花煮汤,又可以清热解毒,祛除风湿以及恶疮等。每到立冬这一天,人们还会采摘一些桑叶煮汤来洗眼睛,说是洗过之后,眼睛就可以更加明亮了。

黄帝内经关于霜降(今年十月十四立冬)(6)

《广济方》中说:“立冬日采桑叶一百二十片,如遇闰年,则多采十片,每次用十片。煮汤后洗眼能明目”。所以立冬扫疥,意思就是在立冬当天沐浴,将身上的湿气和不好之物打扫干净,到了冬季就不怕寒气的侵扰了。这种习俗与夏季吃羊肉,春季吃绿芽是一个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