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筑历史故事(东阳建筑故事褒忠祠内话葛诚)

南宋建筑历史故事(东阳建筑故事褒忠祠内话葛诚)(1)

专祠,指为特定的人或神设立的专祠。旧以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亦得在立功或原任地方建立专祠。历史上,东阳鲜有获准建立专祠的人物,凡有重大功绩者,如能获许入祀乡贤祠,已是莫大的荣耀。

在虎鹿镇葛宅村却有一座由乾隆皇帝下诏建立的褒忠祠,又名敕建烈愍祠。它是我市境内迄今独存的专祠。受祀者葛诚,一个在明史中讳莫如深却染着悲壮色彩的人物。他罹难时的身份是明代燕王府长史。

一个小小的长史,何以搅动了大明王朝的政局?数百年后,乾隆帝又为何下诏追谥并建祠?

南宋建筑历史故事(东阳建筑故事褒忠祠内话葛诚)(2)

耿直长史的惨烈遭遇

据《道光东阳县志》载:“葛诚,原名信,字诚之,仁寿乡人,岩子。幼承家学,以文章才器为方孝孺所推。孝孺尝过其好古斋,为作记。以荐官秦府、湘府长史,改燕史,尝奉王命奏事京师,问府中事,诚具以实对。遣回,王察其有异,佯病,盛暑拥炉坐,呼寒甚,布政司张昺、指挥谢贵入问疾,诚言王实无病,将有病,又密疏闻于帝。昺、贵将图王,诚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事败,与振俱被杀,夷其族。著有《愿善集》四卷、《愚斋杂录》二卷。既被难,家毁,遂不存。福王时,赠大理少卿,谥果愍。乾隆四十一年,赐谥烈愍。”

葛诚,果然以诚实为本,不仅在长史一年一度向朝廷的述职中,如实汇报朱棣有谋反之心;而且回到北平后,在布政司张昺、指挥谢贵等人到燕府“问疾”时,又据实以报燕王是装病,还写密疏奏告建文帝。难怪朱棣杀了葛诚后,还在登基后发誓“夷其族”。明人姜清所撰《姜氏秘史》记载,燕王攻破南京后,移檄天下,曾言“有本府长史葛诚用心狡诈,来谋杀我于六月。……余必不与之共戴,不报得此仇,纵死亦不已矣”,这番等于是“清算”的旨意,拉开了东阳葛氏的噩梦。

这些记载,也引发了“外人”的误读。如日本学者檀上宽所著的《永乐帝——华夷秩序的完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也引用了《姜氏秘史》的记载,并且使用了“背叛”的说法:“出乎意料的是,葛诚在建文帝召问之时,竟然背叛了燕王,将北平的情况和盘托出,并且约定,南京政权对燕王削藩时,愿作内应。”檀上宽还写明了这番判断的依据:“建文元年正月,为祝贺新年,燕王派长史葛诚进京。长史是负责藩王府内长史司的官员,承担对藩王的指导及总管王府政务的要职。燕王派深得自己信任的葛诚进京,表面上是为了庆祝新年,实际上是让他伺机探听南京政权的情况。”

难道,长史是由燕王亲自选定的吗?燕王真的对葛诚深加信任吗?

参阅《明史·职官志四》记载:“长史,掌王府之政讼,辅相规讽以匡王失,率府僚各供乃事,而总其庶务焉。凡请名、请封、请婚、请恩泽,及陈谢、进献表启、书疏,长史为王奏上。若王有过,则诘长史。”长史的设置,是为了更加明确王府官员的职权范围,从而约束藩王的权力。所以,长史是由皇帝派到各王府的官员,其行为对皇帝负责,实则承担着约束和监视藩王的职能。如果藩王安于现状,则与长史相安无事,还能发展出情谊。葛诚进入燕王府之前,曾被朱元璋安排到湘府。湘王朱柏性嗜学,擅长书法,深得朱元璋喜爱。葛诚在湘府“治政廉明,亲王宠遇甚厚”。两人君臣遇合,引为知己。洪武二十八年,葛诚母亲胡氏病重,葛诚递上辞呈,朱柏以葛诚的读书处梅竹轩为题,赋诗《梅竹轩歌》赠别。可惜,建文元年,有人告发朱柏谋反,诏命其赴京询问,“柏惧,无以知明,阖宫焚死”。3年后,葛诚被朝廷任命为燕王府长史。由此可见,葛诚在湘府的作为得到朝廷认可,并寄望于他能“控制”住虎视鹰扬的燕王。对于建文帝的这番用意,燕王未尝不明白,因此根本不可能对葛诚加以信任。“若王有过,则诘长史”的职能定位,注定了葛诚无法自保,只能成为朝廷与藩王之间的“夹心层”,无论选择与朝廷合作还是与藩王同流,都面临牺牲。

事实上,在洪武三十一年,葛诚“奉王命奏事京师”,向建文帝报告燕王异动之前,他已向燕王写过信,规劝朱棣停止在王府内招募壮士、打造武器的做法,朱棣却不以为然。之后,葛诚奉命进京述职,主要是代表朱棣向朝廷表白心迹。其实,朱棣说什么并不重要,在当时轰轰烈烈的削藩形势下,建文帝的最终目标是削除这位皇叔的权势。之后,就有了众所周知的朱棣装疯事件,直至建文元年六月,张昺、谢贵带兵包围燕王府,朱棣反迹终现,在拿下张、谢两人后,立即抓捕并处死了葛诚。

知行合一、视死如归的葛诚,就这样成了建文帝削藩不成的牺牲品。

楼上层为葛诚鸣不平

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者。明朝末年,南明弘光帝追赠葛诚为大理寺少卿,赠谥号“果愍”。可惜弘光帝即位不到一年,南京城破,他被清军处死。葛氏族人对此无所适从,庆祝平反之事也就被搁置。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被称为“浙东四才子”之一的邑人楼上层打算编著《东阳耆旧补》,才翻出了这段往事。

楼上层(1745-1811),字更一,号平江,凤山人(今歌山镇楼西宅),著有《十三经拾遣》《金华耆旧补》《古东阳郡书》等。他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里看到:“葛诚夫,原名信,以字行。才赡而捷,为诗文未尝属稿。洪武初以明经授秦府长史。”行文于此处戛然而止,于是四处搜索,才知道《明史》中所载的葛诚,就是县志中的葛诚夫。他还大胆质疑:“明史有关葛诚的记载,云‘昺、贵等入问疾。诚言:王实无病,将为变。又密疏闻于帝。及昺、贵将图王,诚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张昺何等睿智人物,以兵部尚书之贵,受命于鼎革之际,犹为燕王诡计蒙蔽,谢贵等亦然,其中唯葛诚一人清醒,如张昺等稍有警觉,葛诚又何必以‘密疏闻于帝’,等到‘与护卫指挥卢振约为内应’,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又岂是一般人做得到?于千百人中选授燕府长史,非常时期,当然有非常之才。”

楼上层的这番话当时有两位听众,就是葛宅的葛周一和葛金章,楼上层所撰的《乡先生钦谥烈悯葛公逸事传》中就记载了他的这些观点。葛周一当时恳请楼上层把葛诚事迹奏请于朝廷,为其平反并准予修建祠庙。于是,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楼上层查阅大量资料,写出了《葛诚传》《故明燕府长史钦谥烈悯葛公碑》《钦谥烈悯葛公崇祀诗》等。在他的疾呼奔走下,世人终于接受了“葛诚夫即明史所载葛诚”的说法,在《康熙新修东阳县志》中不知所终的葛诚,在后来的《道光东阳县志》里终于有了详细介绍,并纠正了康熙志中“授秦府长史”的错讹。

乾隆五十三年(1788),楼上层谒选进都,不久“携内府誊札归”,葛氏后人“伏读皇上谕旨”,终于得知葛诚于乾隆四十二年赐谥“烈愍”,获建祠予祭。东阳县衙立即发布告示为葛诚正名,并向朝廷申请入乡贤祠受祀。经朝廷批准,葛诚、张国维、杜学伸、卢懋鼎等4人以“国朝赐谥”同时入乡贤祠受祀。

值得一提的是,东阳域内,一姓二谥唯葛姓,葛洪谥号端献,葛诚谥号烈愍。

葛诚夫落籍兰桥葛宅

葛诚平反后,东阳葛氏又面临一个问题:该在何处为其立祠?因为葛诚殉难,葛氏一族星散四处,其祖居地南马葛府与城区葛宅园都已不复存在,其中葛兆云一支逃到永宁乡十六都兰桥里葛宅定居。葛兆云与葛诚均系东阳葛氏先祖葛殷覆后人,同属泮南葛氏。忠臣不应绝嗣,于是葛宅成为葛诚的籍贯。

对葛诚之事极为上心的还有乡贤卢衍仁。卢衍仁(1717-1799),字绍履,号东园、昆山隐者,这位白云书院的创建者,也一直在关注着葛诚平反的事。葛诚的生平情况,“明经卢衍仁、楼上层述之尤详”。卢衍仁与兰桥葛氏数代人如葛琠、葛周一、葛金章等都有交往,既了解葛诚事迹,也深知兰桥葛氏为葛诚忠魂奔走呼号的殷切,将葛诚的籍贯改为东阳葛宅,也算是魂有所依,祭以得祀。他给时任鸿胪寺少卿的浦阳戴璐写了封信,道明原委,托其为葛诚改正籍贯。戴璐年轻时曾游学东阳,与葛琠等人素有往来,为葛诚的忠贞义烈所感动,由是为葛诚正名改籍,时间当在1790年前。1790年,葛金章撰写布告《兰桥建褒忠祠序》,东阳葛氏各房房长积极动员,建祠所需费用很快落实,并于1791年动工,约于1794年,三开间石柱的褒忠祠在葛宅落成,戴璐撰写《东阳明长史葛公建祠记》。

南宋建筑历史故事(东阳建筑故事褒忠祠内话葛诚)(3)

如今的褒忠祠与300年树龄的古樟为伴

褒忠祠建成后,约400年间数次翻修,最后又从村东头迁到村南的兰溪之畔,与300年树龄的古樟为伴,现已列为东阳市文保单位。祠内供奉葛诚神位,每年正月初一接受后人祭拜。乾隆皇帝下令为其平反的诏书,也被翻刻于石碑上,嵌于墙内,读之每每令人不胜唏嘘:

“……尔故明燕府长史葛诚,矢志不渝,立身有素,际屯艰之运,力本难支,完精白之名,心堪共谅。朕轸怀义烈,扶植纲常,核事迹之流传,允孚定论,举彝章之轸恤,克协芳称。象厥生平,谥为烈愍。

於戏!丹诚可揭,如传殉国之苦衷;碧血长埋,宜示表微之公道,贲馨香而具礼,慰重泉赉憾之留,标史册以垂声,作万祀笃忠之劝,幽灵不泯,令闻为昭。”

矢志不渝,立身有素,正是葛诚人格的生动写照。这种人格既得自葛诚之父葛岩“气端而和,道方而直,其学以仁义忠信为本”的基因,拜宋濂为师后又得其理学真传,更是磊落光明,难怪会被同时拜入宋濂门下的方孝孺引为知己。洪武十一年(1378)前后,方孝孺特意来到东阳葛府拜访葛诚。葛诚把朋友请到自己的书斋好古斋内,呈上自己的著作《好古斋集》,两位高士倾盖如故,成为知己。方孝孺后来在给衢州府教授、长山先生胡翰的信中,极力推许葛诚:“东阳葛信诚夫,其文章谅为执事所稔知。然兵戈之余,才莫难于斯时。由孝孺言之,信当推此邦之杰。时新进如秘书监冯忠、按察司佥事张丁,皆不禄外,此惟楼恕、俞恂,才略与信相上下。”当时婺学,金华几乎集萃了天下一半的才子,葛诚由此而知名,后以贡生入仕,最终却尽节竭诚,垂名竹帛……

东阳历史上的专祠

据《道光东阳县志》记载,历史上我市有多所祭祀本土知名人士的专祠。

忠臣祠 奉祀后唐张潮、张天贤,明张良寅、张贵、张国维。康熙府志提出:忠臣祠当作忠义祠,本邑忠宜祀者,宋正节侯李诚之、明烈愍葛诚、忠勋王鈇、烈愍卢懋鼎、节愍杜学伸、教谕卢尧佐;义士宜入者,宋陈严、申屠大防、陈宗誉、王豪、孙琛、杜伯僖、许琼;山樵市隐宜祀者一人——玉山樵者;国朝当入者一人郭士捷,以总戎被难。

冲素处士祠宋淳祐六年郡守许应龙所建,在瞻婺门外,奉祀宋处士张士行,春秋致祭,有堂一楹,有室二墉,土阶一等,簠簋四列。明成化十四年重建。

褒忠祠 在瞻婺门外,奉祀正节侯李诚之及妻许氏,每年农历三月十七日致祭。宋宁宗嘉定十六年知县陈仲垓建,置有祭田。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屡经修葺。

忠勋祠奉祀明常熟知县王鈇。明万历六年兵备道徐栻建造。二十年郡守陆公淳申请祭典,每年农历二月戊日致祭。王鈇为画水镇画溪村人,明嘉靖年间任常熟知县时为抗倭而捐躯。

葛烈愍祠 在县东十六都葛宅,祀明燕府长史葛诚。

张忠敏祠在瞻婺门外,奉祀明宫傅督师兵部尚书张国维,春秋二仲口日致祭。

杜节愍祠在西街,祀明孝陵参将杜学伸,岁以春秋仲十七日致祭。

卢烈愍祠在迎晖门外,奉祀明建昌道卢懋鼎,岁以春秋仲上戊日致祭。

节孝祠清雍正年间奉文建,在东白书院左,咸同间毁于兵火,同治五年重建。同治十三年知县龚世潼见神龛倾圮,牌板无存,着人重加校录,考得历朝节孝二千员,于道光四年竣工。

上述专祠,除了葛烈愍祠,其余均已不存。但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历代以来,东阳多忠荩之士,流芳百世,令人仰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