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睢县介绍(揭开睢县历史的神秘)
睢县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的西部边陲:介于周口、开封、商丘三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睢县之前称睢州;据明•嘉靖《睢州志》载:睢州在历史上曾称过“睢邑”“乌巢乡”“乌雀城”“襄牛地”“襄陵”“襄邑”“襄平”“拱州”等。由于睢县北倚黄河,历史上凡有黄河决口,此地必首当其冲。无数次的黄河泛滥之水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已将原有的地形地貌和文献古迹深埋于地下,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觧之谜。
睢县及其周边的人们世代相传:睢县历史悠久、曾是女娲娘娘的故乡;因女娲与伏羲同出于“凤”姓,所以睢县称“凤城”。1957年之前,在睢县旧城西北曾有两个大“凤凰蛋”,后来被国营砖瓦窑场取土挖掉了。另外,早期的睢邑城是从今城西南12•5公里的承匡城迁来,之后又向南分别迁移了两次;所以,睢县也有“凤凰三展翅”的说法。如今,在今睢县城北“旧城湖”内有一个大岛,它承载了不少历史文化故事;有学者认为:此处即是宋襄公生前的行宫所在地,他中箭身亡后葬在这里,故此岛称襄陵。也有学者认为:此岛即是《尚书•尧典》开篇之作:“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所言之“襄陵”。其大意为:在上古时期,曾发生过特大洪水,洪水曾摧毁了四方,冲到了山腰,淹没了丘陵。至今,在睢县民间还能听到关于古代洪水湮没家园的传说故亊。况且,那次洪水在我国三千多年前的文字中也有所反映。甲骨文中的“昔”字,就是象征洪水;其意是从前曾有洪水泛滥的日子,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这个“昔”字很有可能就是反映我们祖先在洪水泛滥时争取生存的回忆,可惜由于当时甲骨文的局限不能充分表达出来。
睢县在上古时期曾是山、川、河、流;丘、陵、岗、洼地带,目前虽地处黄河冲击扇平原之上,但仍有不少古老地名在延续。例如:其境内有恒山、涧岗、長岗、后台岗、楚伯岗、毛岗、周龙岗、平岗、帝丘、西陵、金陵、襄陵、田洼、范洼、鲁洼等。在上述地名范围内,虽然地表已看不到任何古代建筑物,但在地表层以下几乎都能发现早期的历史文化遗存。也可以说:“文物古迹遍布全境”。除此之外,据《睢州志》载:“桐门亭:在州治西南四十里。”滑亭:在州西北;《左传•庄公二年》“次于滑。”黄门亭:按黄门有两地;一曰外黄。《左传•惠公•季年》:“败宋师于黄。”杜预曰:“襄邑县东有黄城:一曰小黄”。《汉书》曰:“高祖起兵时母死,葬于襄邑县北,小黄作陵庙。”今睢县尚屯乡梁庄村,是郭沫若生前考证的上古“盂国”故地,在其西北不远处有春秋“盂地会盟”台。在该《志》陵墓中记载有:“帝丘:在州东北二十里,世传为帝喾之墓。”“南夏陵、北夏陵:在州西南四十里,未详所自。”“庄周墓:在州东南三里,遗封隆然,世传为庄周墓,今没于河。”“李密墓:在恒山之阳,唐李密葬于此。”“王伯當:密之臣,同葬于此。”除此之外,也有传说认为:李密坐景阳即指今河南睢县,其宫殿曾建在襄陵之上。由于睢县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199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已将睢县公布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睢县境内由于黄沙淤积深厚,地下水位较浅,不利于考古发掘。所以,以往曾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睢县无古可考。”可是,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和商丘地区文管会对位于睢县东南六公里的周堂乡乔寨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发现该遗址上部为商代晚期堆积,采集有陶鬲、陶簋、陶盆等器物残片,陶片饰粗绳纹;下部为龙山文化遗存,采集有篮纹和方格纹泥质灰陶片,器形有鼎、罐、盆、瓮等,另外还采集有石镞、骨镞、骨锥、蚌刀、蚌镰等遗物。2002年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乔寨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采集有龙山文化、晚商等时期的陶片。1978年4月,上述考古队对位于睢县蓼堤乡周龙岗村北,惠济河北侧的周龙岗遗址进行试掘,开探沟两条,揭露面积31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灰坑6座,残陶窑1座和部分龙山文化遗物,另外还采集到一些商代文化的遗物和两块仰韶文化彩陶片。2002年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周龙岗遗址进行复查,采集有1件夹沙陶鬲口沿残片,器表饰细绳纹,属漳河型先商文化遗存。上述考古队在调查、发掘以上两处文化遗址的过程中,也对位于睢县平岗镇犁岗村与岗下坡村之间的文化遗址进行了调查,犁岗遗址主要为商代文化遗存。2010年,睢县在开发一号“卫星湖”时,距今地平面以下约六米处,发现了襄邑故城北城墙的顶部;再向下挖六米深处,发现了夹沙陶盆和其它器物的口沿、扁型陶系等。在该遗址的北部,黄堤口砖瓦窑场在向下取土时,曾在距今地面以下约十米处发现商代陶窑和制陶所使用的工具。
多年来,睢县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在上级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究其文化类型,仍属于瞎子摸象,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在长期的考古调查过程中,我们通过了解周边县、市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成果,并且依此来推断睢县最早文化类型。例如:在睢县东南柘城县的孟庄文化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二里岗上层时期的文化遗存。在睢县东邻宁陵县境內,虽然还没有搞过考古发掘,其县城西北部却有被郭沫若先生认定的葛伯国遗址(在宁陵县葛伯屯一带)。在睢县的北邻民权县境内,在李岗、吴岗、牛牧岗也采集有少量漳河型先商文化陶片。1989年至1990年,郑州大学愽物院、开封市博物馆在豫东杞县的段岗、鹿台岗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尤以龙山与夏代遗存最为丰富。其重要意义是在杞县发现了夏代的夏族、商族、东夷族三种考古学文化。开封市杞县与商丘市睢县接壤,上述成果对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根据上述考古资料分析,睢县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大致先后主要经历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晚期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早商二里岗上层文化、殷商文化等若干发展阶段,其中大汶口晩期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三者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尽管它们之间在年代上存在某些缺环,但它们之间的遗物则有着明显的传承和嬗变关系。在睢县西部的周龙岗和杞县东部的鹿台岗遗址虽然采集到了少量的泥质红陶彩陶片,但是它可以证明在商丘地区的西部拥有仰韶文化遗存。况且,它与大汶口文化在商丘地区的分布界线极有可能就在睢县。再者,从已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曾多次出现过“征盂方”,证明“盂方”在当时商王心目中占有极具重要地位。
睢县是古老睢水的源头,也是我国早期农耕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单从“睢”字的字形字意来讲,这里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观象授时”之地。在已发现的甲骨文中,以“隹”为字根的象形文字很多。据《说文》释:“隹,为鸟类的凡称;”“隹”与“目”合体后,读“睢”,从“目”“隹”声。“睢”是一种仰视向上看的“大眼睛”鸟;按照《易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的说法,“睢”字实为上古时期睢水流域的先民领袖们卜日策月、观察星辰运行规律的真实场景写照。
2004年,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通稿,《贵州抢救濒临失传的象形文字“水书”》一文。大意是水族同胞的水书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况且,研究《水书》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书写《水书》所采用的文字先于甲骨文,水族是从远古中原睢水流域走岀的贵族。”这一结论无疑对于睢水流域先商文化课题的研究给予了启发帮助。于是,睢县的文史爱好者们通过对《水书》内容的不断了解和两地学者的互访交流,认为“黔南水族、根在中原”;况且,在水族人民的歌谣中,至今还流传有“吃睢水,成睢人”的歌词。睢县“睢水文化研究会”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已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睢文化研讨会”,并出版了《睢文化研究文集》。为了更深入的展开对“睢水、水族、水书、睢姓、睢文化”调查、了解和研究,努力探索中华民族文明之源,为中华民族多元同根的历史文化一元观找出更多依据。“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并准备在睢县成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睢水•水族文化研究会。”旨在今后我们能够更好开展对“睢水流域先商文化和水族、水书、睢姓、睢文化”的调查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