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移民去了哪些地方(南水北调移民纪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20年6月3日,已经安全输水2000天,累计向北输水300亿立方米,使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
饮水思源,库区人民做出的牺牲感天动地。翻出当年采访手稿依然感动自己,发于此。祝福移民朋友在异乡生活顺意。(照片选于网络,如有异意,告知删除。)
2011年8月31日,南水北调的移民工作就要按着河南省“四年计划两年完成”的目标画上句号。在这个历史时刻,重温两年来惊心动魄的移民故事,在一件件跌宕起伏情节里再次让人热血沸腾:移民舍“利”取“义”的崇高;16万人大迁徙的悲壮;英雄一跪的震撼 。
()移民群众可爱:在“小利”和“大义”面前,移民舍“利”取“义”。
说到舍“利”取“义”,香花镇刘楼村赵福禄的牺牲可谓巨大。他10年前在丹江边开个小饭店,专做丹江鱼,特色叫响后,生意迅速扩大,搬迁前他已经投入600多万,每年收入80多万,为了国家利益,他毫无怨言带头签了搬迁协议。
中国自古有“土地、老婆不让人”之说,让移民抛家离舍远走他乡,这是个异常痛苦的抉择。大石桥乡张湾村,背靠山、面临河、国道穿门过,是个“农田九十倾,不靠老天爷。”的鱼米之乡。当这个村被选为移民试点村时,1533名村民“万众一心”对抗搬迁。看到工作队员进村,先放狗咬,再有护村队员拿着棍棒组成“铜墙铁壁”。乡长向晓丽09年春节趁夜色“潜入”村内,不料还是被发现,不到20分钟,几百名村民集合到位,有人持棍,有人掂砖,有人举凳、有人拿着三节手电。在人浪冲击、谩骂恐吓、挤压推搡、甚至屋外放火的示威中,向晓丽不急不躁,忍辱负重,用理解和群众对话。事后她说:“老百姓远天远地搬家,要求新地方要比老地方好,这一点也不过分。”
“用真心、动真情、说真话、办实事”移民干部的真心感动了村民。2009年8月28日,1533名村民无一拒迁,成为移民最稳定的新村之一。
如果没有到过南水北调搬迁现场,你永远无法体验人群整体迁移瞬间画面的震撼:祖坟前的长跪;一捧家乡土;一瓶家乡水;放过新媳妇花被的衣柜;供奉祖先的条几;还有手持一棵伏牛山的野柞树,连着老土的根须。
“问渠何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库区的一道红线就是去与留的分界线,红线上下10过分就是亲情的隔裂带。后洼村有祖孙三代人,按红线划分,爷爷和孙子移民中牟,儿子留在淅川,从此亲人就要天各一方。
淅川县移民局长冀建成对我们说,每当移民搬迁,就会看到一些狗跟在车队后面不肯离去。这些狗是有些移民无法带走忍痛留下的。他曾亲眼看到一只狗的主人几个月后回来探亲,狗见到主人后嘤嘤颤叫跟在身后,无奈,狗主人给狗买了20几个馒头,抹了一把眼泪走了。
“北京一口水,淅川几滴泪。”一位移民干部给我们说了这样一段话:“为什么京津吃水,要我们的移民做出牺牲?但是16.2万移民没有一个人说过这样的话,他们知道这是国家工程,这就是移民的最高境界。”
河南省移民办公室主任王小平说:“这次移民条件非常具体,每个移民家庭或是单门独户,或是二层小楼。移民小区内医院、超市、有线电视、自来水、警务室、监控佘设施要一应俱全。”
淅川县魏营村有个妇女,她09 年搬迁到郑州荥阳新村的当天就分娩了,她和肚里的孩子都是南水北调的亲历者。她说:“我们的孩子是第一个出生的移民孩子,孩子起名就叫‘荥生’,以此纪念中国南水北调这个伟大工程。”
()移民干部可敬:从英雄一跪到生命涅槃,多少党员干部在库区移民中留下了呕心沥血的故事。
历史以来,历朝历代对移民的记载都是一部血泪史,移民之重重如泰山。有人戏称移民就是“移爹”,万名移民党员干部在高压之下负重前行,一步砸出一个坑。他们说,这个过程苦并快乐者,因为他们有幸见证了这个伟大时刻,因为他们亲身参与了这个伟大工程。”
移民工作苦不苦?真苦。再苦莫过于王玉敏的茅池一遇。
香花镇女干部张淑兰吃住在村里,在帮助移民搬迁时不慎掉在茅池里,浑身屎尿无法处理,农村没有洗澡条件,她只能用河沟水洗了洗身子,到老乡家借了个衣服,带着满身臭味又冲到一线。
移民工作难不难?真难。再难莫过于安建成的英雄一跪。
2010年6月26日,一辆大型铲车为安洼村迁移枪修路面,铲车无意中扫到一个坟头,坟主什么条件都不答应,一定要司机披麻戴孝、烧纸放炮来圆坟。在僵持中,已经抽了十几支烟的陈岭服务区副主任安建成拧灭了烟头,“噗通”一声跪在坟前:“老人家,乡亲们要搬迁了,今天惊动了您,我安建成给您老磕头谢罪!”在噼啪爆竹声和袅袅烟火中,英雄一跪,化解了在农村中这个天大矛盾。他说:“我是这个村子移民的负责人,移民满意就是我工作的标准。”
移民工作委屈不委屈?委屈。委屈莫过于罗建伟的屈辱一站。
2010年4月20日,由于西岭村群众对移民新址不满,数百名移民围堵大石桥乡政府。这些人中有的背着被褥,有的顶着大锅,有的打着横幅,有的甚至在叫骂。看到伏案办公的乡党委书记,有人大叫:“罗建成,站起来。”乡党委书记罗建成因为“罚站”而一站成名。这一站从清早站到傍晚,可他自始至终不急不躁,苦口婆心讲移民政策和政府的承诺。这真诚一站感动村民,西岭村近2000移民从“誓死不搬迁”,到最后站在了搬迁队伍的第一方阵。今年5月搬迁那天,罗建成亲自将移民送到邓州赵集新村,离别时,几名村民向罗建成鞠躬告别:“以前给政府找了许多麻烦。”
一位移民干部在移民岗位上赫然长逝。临终前他给妻子打电话:“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为农民走了,我走后不要惦记我。”他是移民牺牲干部第一人。随后,赵竹林、吴胜志、贺国霞、马宝庆、杜连虎、王玉敏、范恒雨、李华峰、李春英、周光娃等11名干部牺牲在移民工作岗位上。
还有为了移民而死亡的干部亲人:东王集乡鱼关村支部书记王文化在唐河县移民新村参与建设,他的妻子死前3天给他打电话,说不舒服想让他陪着去医院看看病。王文化说等忙完这几天再说吧。妻子没有等上他,3天后去世了。他从移民新村赶回淅川老家时,妻子已经入殓。
南阳市主管移民的副市长崔军和移民局局长王玉献相约,如果谁先走一步,活着的要为死者家庭负责一辈子。8月初,崔军做了个切除甲状腺瘤子手术,拆线第二天去了移民点,觉得肚子不适,一查是直肠息肉,又做了手术。手术还没恢复又上了一线,摔了一跤把腿又拉伤了。半月不到,崔军“上中下”三个部位出问题,被大家誉为得病工作的“上中下全方位伤员。”
对移民工作出现的问题,处理是明确的 提拔是模糊的。有个乡的党委书记,为了移民工作,多日吃住在办公室,因为移民的分地矛盾,他急得头往墙上撞,但还是没有预期完成任务,他为此被免了职。和他同病相怜的一位乡党委书记说:“古有大禹
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我们很多人天天守着家门而不入,移民的使命大如天,移民干部哪个嗓子没喊哑啊!谁见过两个人面对面发短信?我们就发过,因为嗓子实在说不出话,曾经发生过俩人面对面用短信交流的事情。”
移民干部就是以这样的忘我实践了对入党誓词的承诺,他们用实际行动让党旗在库区上空飘扬,他们的工作态度为党徽争添了光彩。
()中国创造了奇迹
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迈克尔M.塞尼博士今年6月考察丹江口移民工作后,对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效果发出惊叹。他评价:“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移民政策。收到了最好的效果,丹江口库区移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奇迹只有在中国才能够完成,其他国家都应该向中国学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南阳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市团城湖,全长1277公里,主要解决京津地区和沿途的缺水问题。
淅川号称“移民第一县”,他们要同全省6个地市24个县市109个乡镇沟通协调,在两年时间里,16.2万移民无一遗漏的完美对接。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要想让移民致富,必须给他们创造条件。”于是,移民新村的整体思路落脚到临近“三边”:城集镇边、产业集聚区边、交通要道边。
郏县的移民安置点离县城仅几公里,而且是原许昌的粮食基地。移民安置后,县里组织20多个企业到新村招聘,马湾村的800多个移民劳动力当场被招聘400多个,还有400多个也分别被县城和沿海城市企业招走。经调查,移民搬迁后的生活质量比移民前提高20%左右。
移民后稳定与否的标志之一是和当地通婚。移民到社旗县晋庄镇曹湾仅半年时间,已有6个移民青年在新住地找到了对象。移民李显华的儿子娶了个当地姑娘,结婚那天,李显化感慨万千。他特意请人书写一幅对联“舍故土别故友扎根新土,迁新址娶新娘再建家园”。今年5月4日,唐河县举办了“百对移民新人集体婚礼”。
据南阳移民局统计,至今已经有396个移民青年和当地人通婚,且大多数是本地姑娘嫁了移民郎。淅川县一位领导告诉我们:“库区移民将在8月31日前全部搬迁,这将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4年任务两年完的目标,也标志着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部结束。”
丹水有情济京津,渠首无言铸丰碑。南水北调的库区移民甘于牺牲,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篇章。
国务院稽查组反馈说:“河南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成功经验,不仅是我国水库移民迁安史上的创新,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宝贵财富。”
南水北调,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了库区移民的奇迹,它必将载入中国水利的史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