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

文丨福林妈咪

原来很多妈妈都有自己独特的育儿经。

昨天刷手机,听到一位沈妈妈分享自己限制孩子玩儿手机的经验:

“在我们家,不让孩子玩手机倒不是怕孩子沉迷游戏,而是为了防止孩子近视,所以我用的是定时的方法。比如我会跟孩子说,你玩儿游戏需要多长时间,你告诉妈妈,可以休息一下。

我儿子会说,10分钟就可以了。然后我说不,十分钟你不够的,我给你15分钟。那怎么做到15分钟呢,我们定时,闹钟响起来了,你放下,可以休息15分钟再玩。”

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1)

很多听到这里很多妈妈都会感到好奇:怎么孩子要玩10分钟,妈妈还主动给孩子玩儿15分钟呢?还有,我也经常跟孩子约定玩多长时间休息,可是时间到了孩子根本不会放下手机,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这位妈妈接着说:“如果孩子没有做到,那我会没收手机,等到我心情好的时候再还给他。一般情况下我会过不久就还给他,可能比15分钟长一点点,这样的话你就会发现,孩子就没有这种焦虑,不会觉得被没收了以后就再也拿不到了,否则他下次就要拼命玩儿了,他会发现原来妈妈还会再给他。我们可以这样反复训练,慢慢的,孩子对于玩儿的时间概念就会建立起来。”

这位妈妈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给孩子一定的玩儿手机空间,并不是完全禁止;二是和孩子约定了喊停机制,让孩子玩儿的时候有时间观念和节制意识,三是适度的惩罚,却不是完全让没有回旋的空间。

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2)

很多家长视手机如洪水猛兽,从不让孩子玩儿手机,也从不让孩子带手机,于是又的孩子在自己家里没有玩儿过,等长大后玩儿同学的,朋友的,一朝接触到这个如此有魔力的东西,孩子欲罢不能。

这就是严禁与给宽松的区别。

俗话说,堵不如疏,想让孩子永远远离手机、pad等电子产品,几乎是做不到的,别的不说,孩子上网课需要用吧,爸爸妈妈放在家里的手机一没看住孩子可能就拿走了,而且父母越是禁止孩子玩儿,这些东西对孩子的诱惑就越大,能玩手机的机会就越珍贵,孩子就越是对此欲罢不能。

这就是“禁果效应”,就像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感到好奇,越是想要打破禁忌,所以禁忌就成了促使孩子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信息的推动力量,也叫逆反现象。

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3)

除了玩不玩手机这个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逆反现象有很多,爸爸妈妈为孩子制定了很多规矩,最后换来的是孩子更加强烈的反叛。

所以说,既然孩子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那我们想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克服自己的心魔,你会发现允许孩子玩儿也没什么的。

当然,不能让孩子无节制地玩儿。

纯粹的放纵确实是有吸引力的,在游戏当中抽身需要一定的毅力,而靠孩子自己的力量还达不到。

这主要是由于孩子的生理机制还没有发育完全,孩子大脑中负责本能欲望的这一部分已经就位,但是负责理性、思考的这一部分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孩子,包括快18岁的青年人,常常容易屈服于自己的本能,而不计较后果,就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刹车机制还没有完成,这也正是“未成年人”的含义。

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4)

而且,孩子在游戏中很难不被眼前的满足所吸引,而欠缺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也是正常的,让他过会儿在满足,先休息一下,是没有用的。

这个原理在经济学上也有印证,所谓利息,就是人们除了有花钱的需要,还有理解花钱的需要,我借钱给你,就是让渡了自己现在用钱的能力,这是利息的本职

所以对很多孩子来说,爸爸妈妈非要让我现在立刻放下手机,真的太难了。

而很多家长担心地玩手机伤害眼睛、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等,都需要做的一部就是限制时间。

但是,一方面孩子的时间概念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玩儿手机的过程中是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的,我们在玩儿的是时候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5)

所以就需要给孩子换算成他可以听得懂的信号,比如定闹钟,先听孩子认识时间,教孩子认识数字,然后将时间可视化,外显化。

时间一定要外显,就你说停十五分钟玩儿一会在放下,所以必须要通过定时这种让他能够听到声音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去外显。

说了前两点,还有一个和其他妈妈不同的地方是,这位妈妈惩罚孩子的方式似乎比较“轻”,没收手机,只没收十几分钟,这样的惩罚能起到作用吗?

这样想的父母,就搞错了方向。

家庭组织和其他组织不同,不需要军纪,也不需要令行禁止,大人和孩子好好的才是我们的目标,而如果为了用惩罚吓住孩子,让孩子以后不再犯错,真的能做到吗?

怎样管控孩子不沉迷网络世界(爸妈不让孩子做的事)(6)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用惩罚让孩子明白你想对他的引导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惩罚得太过,那么孩子会出现反抗情绪,而且孩子会自我合理化,失去原本的愧疚感。而如果让孩子发现,并且有这样一种安全感,他就不会为了父母过重的惩罚而焦虑,反而有一种安全感。

对于按照约定走还是承担惩罚的后果,孩子也会有更理性的判断,多玩儿了一分钟,我就会被惩罚20分钟不能玩儿,那我何必要破坏这个规则,让爸爸妈妈来惩罚我呢?这样父母就可以掌握住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了。

不管是管孩子玩儿手机,还是管孩子看电视,亦或者简单地叫孩子起床这件事,都可以从这三个地方考虑考虑,我们给孩子的选择是不是最佳的,只有父母给的选项时佳的,孩子才能做出更优质的选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