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准物质量需要准确记录吗(1-3单元涉及物质盘点)

从第一单元的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到第二单元的身边的物质--空气,再到第三单元物质的微观构成,我们涉及了许多的物质。有的只在某一节课出现过,有的在几个单元反复出现。

接下来,一起盘点一下这些物质,看看它们都是什么,在哪里出现过,性质都是怎样的,在现实中有什么意义。

● 第一单元 ●

  1. 水。通常是无色液体,由大量水分子聚集而成。受热沸腾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从微观角度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水,是纯净物,化学式是H2O。我们通常接触的矿泉水、纯净水、自来水、湖水都是混合物。
  2. 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将它研磨成粉状是物理变化,将它溶解于水形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也是物理变化。
  3. 氢氧化钠溶液。是白色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无色溶液。将它加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生成蓝色絮状沉淀,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将这种蓝色絮状沉淀加热,会变成黑色,这个过程也是化学变化。
  4. 石灰石。灰白色的石头,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5. 稀盐酸。无色透明液体混合物,与石灰石混合能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6. 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无色透明溶液,是混合物,遇到二氧化碳能够变浑浊,经常用它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将它加入到酚酞里溶液变红。
  7. 酚酞试液。固体酚酞溶于酒精形成的无色透明溶液。将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或浓氨水加入其中,溶液都能够变为红色,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8. 碳酸钠粉末。白色固体粉末,遇到稀盐酸能够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这种气泡是二氧化碳,这个过程是化学变化。
  9. 酒精。学名乙醇,通常是无色透明液体,由大量分子聚集而成,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具有可燃性。
  10. 蜡烛。通常为固体,混合物,密度比水小,质地较软,主体通常为石蜡和棉芯。有可燃性,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Merry Christmas

基准物质量需要准确记录吗(1-3单元涉及物质盘点)(1)

基准物质量需要准确记录吗(1-3单元涉及物质盘点)(2)

基准物质量需要准确记录吗(1-3单元涉及物质盘点)(3)

● 第二单元 ●

  1. 氮气。无色气体,化学式N2,由大量氮分子聚集而成,空气中体积含量大约78%,能用来制硝酸、氮肥,创造低温环境。不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
  2. 氧气。无色气体,化学式O2,由大量氧分子聚集而成,空气中体积含量约21%,不易溶于水。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活泼,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被称为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分为缓慢氧化(动植物呼吸、食品发霉等)和剧烈氧化(燃烧)。
  3. 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氡,由大量原子聚集而成,空气中含量极低,通电能发光,化学性质稳定。
  4. 二氧化碳。化学式CO2,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聚集而成,通常是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燃烧,通常不支持物质燃烧。
  5. 汞。化学式Hg,由大量汞原子聚集而成,俗称水银,通常是液态,属于金属。加热能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汞。氧化汞受热又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6. 有毒气体系列:硫的氧化物、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这些物质都是空气污染物。
  7. 红磷。化学式P,由磷原子聚集而成,通常是红色固体,具有可燃性,实验室用红磷燃烧实验,验证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红磷燃烧生成的白烟是五氧化二磷。
  8. 过氧化氢。化学式H2O2,是双氧水的主要成分,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它们混合生成水和氧气。
  9. 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不溶于水,化学式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反应中,都可以作为催化剂。
  10. 氯酸钾。白色晶体,化学式KClO3,实验室中可用它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
  11. 高锰酸钾。紫黑色粉末,化学式KMnO4,能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它受热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
  12. 碳。化学式C,由大量原子聚集而成,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到红热的状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条件是点燃,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13. 硫。黄色粉末,化学式S,由大量硫原子聚集而成,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SO2)。
  14. 铁。铁丝是白色固体,铁粉是黑色粉末,化学式Fe,由大量铁原子聚集而成。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Fe3O4)。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 第三单元 ●

  1. 品红。由分子构成,能溶于水,溶于水的实验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如果加上冷热水,那么能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 浓氨水。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能够挥发出氨气(NH3),有刺激性气味,酚酞遇到这种气体也能变红。实验室用它和酚酞溶液同在一个封闭体系中的实验,证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3. 氢气,氯气。氢气(H2),氯气(Cl2),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HCl)。
  4. 氯化钠。白色晶体,化学式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