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

“活着找不到家,

死后也要变成一缕烟,

借着风飞到家乡去”

流落异乡80载

河北93岁老太姚大妮儿

终于找到日思夜想的家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1)

姚大妮儿(右)与分别80年的发小姚十妮儿回忆往事。

姚大妮儿今年93岁,真是一个不被命运厚待的人,连名字都是本家长辈们随意起的。本家的姑娘中,姚大妮儿是老大,所以就被叫作“大妮儿”,后面的依次叫“二妮儿”“三妮儿”……小时候,姚大妮儿很知足,喜欢自己的名字,喜欢爹娘,喜欢本家的兄弟姐妹,喜欢家乡平原上的庄稼地,喜欢家乡的袅袅炊烟。但厄运没有饶过她,1940年,在爹娘双亡、乞讨无门、连饿三天的情况下,13岁的姚大妮儿一步三回头地跟着人贩子去山西奔活路去了。

时间一晃80年过去了,2020年4月10日,姚大妮儿的外孙女王海莲,在“宝贝回家”志愿者和邢台市威县县委宣传部宋慧欣的帮助下,找到了老人的家乡威县香花营村。姚大妮儿在众多家人的搀扶下,回到了她做梦都找不到的家乡,见到了亲人和发小。

看到姚大妮儿家乡亲人的穿着打扮,感受着这里的生活习俗,姚大妮儿的儿孙们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姚大妮儿一直喜欢包头巾、烧麦秸,与山地相比更显喜欢平地,虽然因为这些喜好常被丈夫打骂,也曾被村里人嘲笑,却80年来从不肯改变,就是因为她回不到故乡,便坚持家乡人的习俗,硬是把自己活成了日日能见的故乡。

王海莲说,姥姥之前无论受多大委屈,都只是流泪,但这次回到家乡,在父母坟前却像一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看着痛哭中的姥姥,她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年仅13岁、一步三回头地离开家乡的小女孩。

姚大妮儿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整个大家族有50多口人。他们表示,家人们经济条件都不错。老人现在是他们一大家人的宝贝,她提啥要求,大家都尽量满足。如今,老人早已过上了儿孙绕膝、衣食无忧的好日子,现在又完成了寻家的心愿,终于可以释怀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姚大妮儿曲折的寻家故事,走进她起伏跌宕的人生,感受魂牵梦萦的家乡在一个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2)

姚大妮儿和她的亲人在自家院子里合影

因为战乱灾荒,13岁时流落异乡

2020年2月23日,刚刚结束了一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宝贝回家”志愿者“放飞心情”习惯性地登录了自己的抖音账号,同以往一样,他的抖音私信里又有了好几条留言。“放飞心情”逐一查看,其中一条为姥姥找家的信息引起他的注意,他立刻联系了寻亲人。经过一番交流得知,求助寻亲的人叫王海莲。

王海莲说:“几十年前,姥姥被拐到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余庄乡苗庄村。我从记事起,就经常看到姥姥偷偷抹眼泪。从姥姥的只言片语中,我知道了姥姥的心事,便有了帮助姥姥找家的念头。最近,年事已高的姥姥常说,活着找不到家,死后也要变成一缕烟,借着风飞到家乡去。姥姥这番话,更坚定了我帮助她找家的信念。我无意中在抖音上看到了‘放飞心情’发的亲人团聚的场景,便试着给他留言,希望能圆了姥姥的回家梦。”

听了王海莲的讲述,“放飞心情”了解了姚大妮儿的悲惨身世:“姚鹏娥”是拐卖她的人给她起的名字,后来成了她身份证上的名字。姚大妮儿说,她是1927年出生的,家在河北省魏县南潭潭北潭潭村(后经证实是邢台威县洺州镇香花营村)。父亲在参军后去世。1940年,由于战乱和灾荒,母亲被活活饿死,她随大伯生活。可是在那个年代,谁家都没有余粮,万般无奈的大伯流着眼泪对她说,“村里人都吃不饱饭,在这里也讨不到饭。你跟着别人出门讨饭去吧。好歹饿不死自己。”就这样,13岁的姚大妮儿离开了家乡。她被人贩子卖给了一户人家,过着食不果腹、挨打受骂的日子,后来又被转卖了好几家,最终落到了山西省宁武县现在的家中。

“放飞心情”一方面向网站申请在今日头条将寻亲信息推送到河北魏县,另一方面在抖音平台上搜索邯郸市魏县网友,寻找线索。今日头条推送姚大妮儿寻找家乡的消息后,很多魏县网友纷纷提供信息,针对魏县、南潭潭北潭潭这两个地名提出了很多疑问和线索。很多网友认为,老人的家乡很可能是邢台市威县。“放飞心情”立即给王海莲打电话,请她再和姥姥聊聊,看能不能回忆起更多的地址,无奈老人年事已高,离乡太久了,实在想不起来了。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姚大妮儿的大儿子提供了一条信息:母亲在年轻时曾提到过一个杏花营村(近似音)。

拿到这个村名,“放飞心情”立即在抖音平台上搜索威县网友,经过接连几日的努力,找到了威县县委宣传部的官方抖音号,并通过私信留言与工作人员宋慧欣取得了联系。

宋慧欣告诉记者,“我们县宣传部官方抖音号刚注册,就收到了这条求助信息。领导和同事对这则信息都很重视。我多次问同事、朋友,还查了地图,了解到威县并没有杏花营村,但在威县洺州镇有一个香花营村,这个村里有姚姓人家。直觉告诉我,这个香花营村也许就是老人苦苦寻找的家。我通过派出所联系了村干部,请村干部帮忙查问80年前村里有没有姓姚的小女孩失踪。村干部很快回复,称村里有位长者叫姚保存,其姑姑在很久之前失踪了。我听了很激动,当即将村干部的电话提供给志愿者‘放飞心情’。”

“放飞心情”得知已经找到疑似地后,立即联系王海莲,让她向姥姥询问一下原生家庭的环境,以便与村干部进一步确认信息。很快,王海莲回复,姥姥家在村口第一家,院里有棵大椿树,邻居是个姓胡的地主,家旁边有三间庙。“放飞心情”和香花营村村干部联系后,村干部了解得知,村里叫姚保存的长者是姚大妮儿堂哥的儿子,当年堂哥最疼爱年幼的姚大妮儿。姚保存确认了寻亲人提供的信息跟姑姑家情况一致。得知姑姑在找家,姚保存非常激动,表示整个家族都欢迎姑姑回家。如果姑姑不方便回来,他们可以开车去山西看望她。姚大妮儿有个本家妹妹,名叫姚十妮儿,嫁到了邻村。听说这件事后,已经91岁的姚十妮儿老泪纵横。她和姚大妮儿是发小和邻居,两个人从小就要好,已经80年没见面了。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3)

姚大妮儿(右)见到分别80年的发小姚十妮儿,喜极而泣。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4)

姚大妮儿与分别80年的发小姚十妮儿回忆往事。

来到父母坟前,老人号啕大哭

王海莲收到“放飞心情”转来的姥姥家乡亲人的电话号码,激动万分,立即拨通了电话,让姥姥与老家亲人接续亲情。第二天,王海莲给“放飞心情”发去信息:“昨天一晚上没睡好,想着老人那边还有亲戚,替她潸然泪下。我们这边没有什么大的愿望,等疫情结束,我想带老人去家乡看看,看看那里的一草一木。我想通过她的亲人,知道她的更多过往,其他的也没什么了。希望那边的亲人不要有心理负担,我们不会给他们添负担。”

宋慧欣知道姚大妮儿寻亲成功的消息后,也激动万分。热心肠的她又为老人的省亲忙活起来。

省亲的日子定在4月10日,宋慧欣像迎接自己的亲人一样,期待姚大妮儿在家人的陪伴下回到家乡。

快到约定的时间了,宋慧欣赶到高速路口等待姚大妮儿一家人,却意外地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全家人都很激动,由于道路不熟悉,错过了高速公路的威县出口。”

真是好事多磨呀!宋慧欣心里嘀咕着,便给刚刚认识的交警朋友于征打电话,请他电话指引归家心切的姚大妮儿一行返回。于征也早已被这个故事感动,当即通过电话指挥一行人从最近的高速出口驶出,顺利返回至威县高速出口。

宋慧欣告诉记者:“这些天,她由于这件事常会去‘宝贝回家’官网上浏览信息,看到很多寻亲故事都失败在最后几公里、几十公里上,在这个范围内,如果不出现有价值的消息,就意味着全盘皆输。姚奶奶虽然给出的几个地名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们猜谜似的帮她找到了家乡。真是太幸运了。当得知归心似箭的他们错过了高速出口时,我的想法是让她走最短的路,赶快找到家。那个时代给姚奶奶带去了痛苦,今天我们威县人应该用最温暖的怀抱迎接她。”

宋慧欣是姚大妮儿一家人下车后看到的第一张家乡面孔,陪着他们一家人赶到香花营村。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5)

流落异乡80载,姚大妮儿终于找到日思夜想的家

陪同省亲的王海莲告诉记者:“姥姥答应我们全家不哭的,刚见她侄子的时候甚至还有点生分,但是当聊起堂哥时,姥姥再也控制不住了,搂着侄子放声大哭,嘴里念叨着堂哥最疼她了。饥荒年代,堂哥有口吃的就惦记着给她。外人欺负她时,堂哥总会护着她。可惜她来晚了,再也见不到最疼她的堂哥了。”

姚大妮儿的本家妹妹姚十妮儿也早早从外村赶来等候她了。80年没见,姐妹俩并不感觉陌生。两个人都有些耳背,就贴在耳旁说话。

姚十妮儿与姚大妮儿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各自珍藏了很多童年记忆。二人交流的时候,一方时不时会补充对方对同一件事残缺的记忆。碰到都记不太清的事情时,二人就接着回忆下一段共同的经历。两位老人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回忆往事、唠家常……很多往事在她们各自的心中复活了,完整了。

姚十妮儿说,自己小的时候也经常挨饿,但是父母在人就有胆,再挨饿也没害怕过。只是那时因为太小,她没有能力保护姐姐,让她经历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大妮儿姐姐走后,她有好久都不开心。

香花营村的姚姓长者都来看姚大妮儿了,她的侄子全家都聚齐了,以最隆重的仪式接待姚大妮儿一家。

4月11日,姚大妮儿执意要到坟上拜祭父母。王海莲虽然有些担心老人的身体,但拗不过老人。来到小时候常来的父母坟地,93岁的姚大妮儿感情决堤了,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王海莲说:“因为姥姥是买来的媳妇,加上她性子拗,在我印象中,姥爷常打姥姥。但是,姥姥都只是流泪,从没这样号啕大哭过。或许,是因为这里埋着今生最疼她的两个人吧,也只有在他们膝下,她才能活出她本来的样子。”

结束了省亲之行,姚大妮儿回到了山西。家人们问她,以后是不是还要化成烟飘回家乡了。她哈哈大笑,也不回答。在以前,家人是不敢跟老人开这种玩笑的。现在,一家人都明显释然了。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6)

姚大妮儿和她的亲人在自家院子里合影

坚持家乡习俗, 将自己活成家乡

王海莲给记者讲述了姥姥在山西的生活。她说,姥姥在当地乡亲们的眼里,始终是一个怪怪的异乡人。

姚大妮儿到山西生活了80年,头上始终包着一块头巾。当地的乡亲们对她的装扮指指点点,她却毫不在意。家里人希望她摘了那毛巾,她不听,也不解释。

山西煤炭多,家家户户习惯烧煤烧炭,家里干干净净。王海莲说,“姥姥不知道从哪里找了那么多树枝、树根和柴火,做饭不烧煤只烧柴,家里被熏得黑黑的。当地乡亲们因为烧炭,家里不会被熏黑,每一家的墙都比我们家白。姥爷为这件事不知道跟她生过多少次气,让她吃了多少苦头,她就是不肯改变。”

王海莲说,他们一家在山西的山区,种庄稼的地都是高高低低的山地,只有房前屋后的院子里有些平地,姥姥就把院子里几乎所有的平地都种上了菜,只留一条窄窄的过道。在山西,没有一家是这样的,几乎没有人在院落里种菜。“姥姥这种吃累不讨好的做法常常会激怒姥爷。姥爷每次因为这样的院落被乡亲们嘲笑,都会忍不住发作,但是姥姥执拗到寸土不让。姥爷最后也就无可奈何了。现在看来,姥姥是以这种方式怀念家乡的平原生活。”

在王海莲看来,姥姥是她见过的最勤快的女人。“种庄稼这种苦力活儿,姥姥特别爱干。她干活不惜力,忙完庄稼又去打柴。她最关心的是粮食,粮食打回家后能囤多少囤多少,实在囤不下的才拿去卖。姥姥比姥爷干活更拼力,她这辈子好像是饿怕了,害怕她的孩子们经历她曾经历的一切。”

因为姚大妮儿的打扮、习惯跟山西本地人格格不入,当地有些乡亲包括她的丈夫都认为她憨。她的大儿子也曾经被别人的看法左右,曾为有她这样的母亲而自卑。但是,姚大妮儿从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她育有两儿两女,对孩子倾尽母爱,哪怕在孩子因她而自卑甚至恼恨她时。

王海莲讲述了家里的一件大事,有些伤感。“姥爷经常打姥姥。有一次,姥姥实在受不了了,包了一个包袱,肚子里怀着一个孩子,手里拉着一个孩子,就往河北老家的方向走。姥爷知道了,也没有拦她。走了一段路,姥姥因为不忍心抛下另外两个孩子,又含着眼泪折了回来。后来,姥姥的几个孩子渐渐长大了,开始制止姥爷的家庭暴力,姥姥的日子才逐渐好转。再后来,姥爷去世了,姥姥的愿望从回老家生活变成了回老家看看。”

姚大妮儿这次寻家,她的大儿子感触最深。他说:“我小时候不懂事。村里人歧视我妈,我也看不起她。现在,我真的很后悔。看到妈妈家乡老一代人的打扮和生活习惯,我才知道自己错了。妈妈是因为对我们的爱才留在山西,她心底对家乡的思念却是支撑着她的精神支柱。”

一生心愿得偿, 如今生活幸福

记者看到了两幅照片,一张是姚大妮儿省亲时在家乡邢台市威县香花营村拍的。老家的侄子一家、街坊、村干部把姚大妮儿围在中间,跟她亲亲热热地拍了张合影。对于姚大妮儿来说,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还有一张是姚大妮儿回到山西拍的,一大家人围着她拍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中,姚大妮儿仍然包着头巾,精精神神地站在中间。如今,再也没有人建议她摘下头巾,每一个人都心疼她这些年的不易,对她的任何要求都设法满足。每一份来自家庭的嘘寒问暖,都是为了让她饱经风霜的内心多一点点温暖。

姚大妮儿在威县家乡的侄子姚保存说,他最近已经去山西看望了姑姑姚大妮儿一家,和姑姑的家人一起合了影。他说,以后还要经常去看望姑姑,让姑姑感受到家乡亲人的关怀。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7)

姚大妮儿的侄子姚来到山西看望姚大妮儿

王海莲说,“自从跟家乡的亲人联系上后,姥姥开朗了不少,言语中少了悲戚,多了不少阳光。目前,姥姥最大的愿望是找到威县姨家的妹妹薛小住,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与这个妹妹见上面。”

“宝贝回家”志愿者“放飞心情”说,在帮老人寻亲前,他已连续一个月奋战在抗疫前线。如今,帮助姚大妮儿老人找到了亲人,实现了老人一生的心愿,他非常激动。

宋慧欣说,“威县县委宣传部抖音号注册不到几天就帮姚大妮儿老人找到了家,工作人员真的很开心。老人的不幸是那个苦难的时代给的。如今,看到老人家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大家真的很为她高兴。老人家已经苦尽甘来了,希望失去童年幸福的老人多多享受晚年的幸福。”

花甲老人回家的故事(邯郸93岁老人流落异乡80载终回家)(8)

姚大妮儿的侄子姚保存去山西看望了姑姑姚大妮儿一家时,和姑姑的家人一起合了影

来源/燕赵都市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