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的一生(揭秘隋文帝杨坚的真实出身)

隋唐两朝,一直以来都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左右朝局。李唐代隋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隋炀帝得罪了这股势力,导致这股势力转向了李唐,这股强大的势力就是有名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的实力毋庸置疑,毕竟无论是隋文帝杨坚亦或者唐高祖李渊都只不过是关陇集团的代言人,当然他们本身也属于关陇集团的一份子。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史料表明,隋文帝杨坚并非出自传统的关陇士族。

隋文帝杨坚的一生(揭秘隋文帝杨坚的真实出身)(1)

关于杨坚的出身,在《周书·帝纪第一》里面是这样记载的:“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薨,赠太保,谥曰桓。”

从这段记载不难看出,杨坚是属于弘农郡华阴人,也就是所谓的弘农杨氏。弘农郡指的是今河南黄河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游、丹江流域。从地理的角度来看,这一地区属于关陇地区无疑。自然而然,杨坚关陇士族的身份也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根据这段史料的记载,杨坚还是名门之后。弘农杨氏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从杨震到杨彪,弘农杨氏一门“四世太尉”。与我们所熟知的“四世三公”的袁绍袁家一样,在东汉时期都是名门望族。弘农杨氏也正是从杨震开始,步入士族大家成为后来关陇集团的重要力量。

《北史·隋本纪》中记载了杨坚乃是“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无论是《隋书》还是《北史》关于杨坚的出身都一直指向弘农杨氏。但是在唐初的记载杨氏源流更为详细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当中却指出了杨震孙杨馥,其“十世孙孕,孕六世孙渠,渠生铉,燕北平郡守”。这与《隋书》所记隋文帝杨坚六世祖杨铉乃杨震的第十七代孙相差竟然达八代之多。由此可见《隋书》跟《北史》所记载的内容亦有不可信之处。

隋文帝杨坚的一生(揭秘隋文帝杨坚的真实出身)(2)

再看一下关于杨坚之父杨忠的史料记载。

据《周书·杨忠传》记载:“杨忠,弘农华阴人也。小名奴奴。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祖烈,龙骧将军、太原郡守。父祯,以军功除建远将军。属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保定中,以忠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杨氏一家虽然是弘农人氏,但其先祖乃是杨元寿,与传统的弘农杨氏(杨震一脉)并无过多的联系。如果《杨忠传》的说法属实,那么杨坚先祖应该是出自武川,在武川建立军功,然后家族慢慢的强大起来。

可惜的是也许杨坚一家甚至都不是出自武川,根据《隋书·外戚传·高祖外家吕氏传》记载:“高祖外家吕氏,其族盖微,平齐之后,求访不知所在。至开皇初,济南郡上言有男子吕永吉,自称姑字苦桃,为杨讳妻。勘验知是舅子,始追赠外祖双周为齐郡公,外祖母姚氏为齐敬公夫人。诏并改葬,于齐州立庙,置守冢十家。”

在南北朝那个士族门第,等级地位那么分明的年代,杨家如果是个名门望族的话,万万不会选择山东寒族结为亲家。所以陈寅恪先生才推断说:“从文帝母系来看,疑杨家本系山东杨氏。”

隋文帝杨坚的一生(揭秘隋文帝杨坚的真实出身)(3)

另外从杨坚的堂弟杨弘的事迹也不难发现,杨坚一家绝非出自弘农杨氏。据《隋书·河间王弘传》:“河间王弘字辟恶,高祖从祖弟也。祖爱敬,早卒。父元孙,少孤,随母郭氏,养于舅族。及武元皇帝(杨忠)与周太祖建义关中,元孙时在邺下,惧为齐人所诛,因假外家姓为郭氏。元孙死,齐为周所并,弘始入关,与高祖相得。高祖哀之,为买田宅。”从这段记载当中可以推断杨忠、杨坚及其先祖并非门阀士族弘农杨氏,也并非武川镇将之裔,而实为山东寒庶。

这也是为什么出自真正弘农杨氏的杨素、杨玄感一直以来都不懈与杨坚一家攀附亲缘的原因。而在杨玄感举兵反隋入关时,弘农杨氏纷起响应,如果杨坚一脉真的出自弘农杨氏的话,为何弘农杨氏会如此厚此薄彼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