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96岁的高龄辞世,她在位的70年中,“天佑女王”这首国歌无数次地为她奏响。她并不是历史上统治最长的女王,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就连“天佑女王”这首英国国歌也与路易十四有着密切的关系。

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1)

在英国,«天佑女王»这首歌,虽然不是明文规定,却是事实上被世人公认的英国国歌,也是世界上传播最广的国歌。在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鼎盛时期,« 天佑女王» 不仅是英国本土的国歌,也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牙买加、巴哈马等英联邦国家的国歌。瑞士、瑞典、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美国等非英联邦国家的国歌都曾经利用同一个曲调重新填词。澳大利亚直到1974年才停止使用« 天佑女王»,将国歌改为« 前进的澳大利亚»,而列支敦士登的国歌至今仍然在沿用这段音乐。目前世界上,至少还有十几个国家的国歌受« 天佑女王»曲调的影响,足见这段音乐的影响力之大!

不过,如此有影响力的英国国歌的真实来历却鲜为人知。原来,其中隐藏着一段不登大雅之堂的逸闻趣事,使英国人无法像法国人一样堂而皇之地炫耀国歌的来历。英国国歌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一场病有关,或更准确地说,与路易十四屁股上的顽疾有关,听起来确实有伤大雅。后人是通过克莱奇侯爵夫人写于1710-1803 的 « 回忆录» ,才得知这段令人难以启齿的故事。

1686年,48岁的路易十四正处于荣誉的巅峰。在战场上,他所向披靡,法兰西王朝的疆土不断扩大,使他成为欧洲最强大的郡主。但是伟大的太阳王却染上了恼人的小顽疾。年初,国王在马车里不小心被坐垫的一根羽毛刺破肛门,再加上不甘示弱的国王继续频繁骑马出行,伤口不断恶化,久治不愈。疮疤令路易十四疼痛难忍,平日在宫内外的行动不得不乘坐轿子或轮椅,这让好强的国王很没面子。

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2)

宫内的御医和江湖医师各显其能,推荐了千奇百怪的灵丹妙药,但是四个月后,龙体始终不见好转。有几次清洗伤口的时候,国王疼痛的叫声一直传到外面的花园。经御医们认真诊断,发现国王已经患上了肛瘘,这是当年比较常见的疑难病症。国王的近从们,将这个肛门的顽疾视为影响社稷安危的大事,于是劝说路易十四接受一次“外科手术”,彻底切除病灶。

在十七世纪,用手术治疗肛瘘尚不存在。这个重任交给了国王的医师菲利克斯·塔西(Félix Tassy)。塔西知道这是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的手术,一旦失败,就是弑君之罪。于是,他找来了75个患有肛瘘病的乞丐,在他们身上先练练身手。手术的成功率无人知晓,但是有人发现,凌晨十分,听不见教堂的丧钟,却常有尸体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抬出去掩埋。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塔西摸索出丰富的手术经验,他还特制了几件手术专用工具。

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3)

“国王弯刀”

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4)

撑肛器

11月18日,大限降临,手术准备开始。当年法国宫廷有个习俗,国王平日的一切起居都应在公众面前进行,每次都有大批的贵族和要臣在场见证。但是这次,为了维护国王在宫廷的尊严,手术是秘密进行的。在场的只有拉雪兹神父,与国王秘密结婚的蔓特农夫人,军机大臣鲁瓦和御医达堪。尊贵的太阳王赤身裸体地趴在床上,腹部垫了一个软枕。他心有余悸地对塔西说:“上帝啊,我的命可就交给你了”。那个年代是没有有麻药的,勇敢的国王忍着剧痛,任凭塔西摆布他的御臀。塔西紧张得汗流浃背,十二万分小心地操刀。经过三个小时的煎熬,终于切除了主病灶。后来又做过两次补充小手术,彻底清除了周边的溃烂面。1687年初,宫廷正式宣布国王痊愈,从而打破了国内外盛传的路易十四病危的流言。三个月后路易十四又跃马扬鞭,重显王威。

塔西因为手术成功,获得5万法郎的酬金和贵族的称号。一时间,宫廷里出现了跟风族,切除肛瘘成了时尚。塔西甚至拒绝了30几个“患者”,原来他们并没有患肛瘘病,只想赶时髦,分享国王的手术过程!塔西这次手术后,却得了手术恐惧症,后来很少再碰手术刀。可塔西没想到的是,他成了法国外科的鼻祖,使人们开始改变了对外科医师的看法。在十七世纪,外科手术还没有被视为一门医学专业,手术医师颇受歧视,因为他们是与血打交道的人,所以从业者属于低下的手艺人行列。1731年,法国成立了皇家外科学院,将外科正式列为一门学科,其中塔西的作用功不可没。

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5)

路易十四大难不死,万民欢呼神助国王。 凡尔赛宫和法国各地的臣民纷纷举办庆祝活动。巴黎郊区的圣希尔镇有一座女子学校,叫皇家圣路易学校,是由路易十四的第二位夫人蔓特农夫人一手缔造的。1686年9月,路易十四曾带着病出席过学校的落成典礼。校长布利农夫人为祝贺这次国王痊愈的“奇迹”,写了一首赞美诗,“天佑国王”:

“上帝保佑伟大的王,

祝他万寿无疆,

吾王万岁!

属于他,胜利、幸福与荣光!

长治国,民欢畅 ,

上苍护佑吾王!

后来,路易十四的宫廷乐师吕利(Jean Batiste Lully)为其谱曲,将颂诗变成一首广为流传的颂歌,经常在国王参加活动时奏唱。这首歌自然而然地被人们视为法国的王朝颂歌。

1714年,英国王室的德裔宫廷作曲家乔治· 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George Friedrich Händel)来到法国,他在凡尔赛宫里听到了这首颂歌,感到非常震撼。他将歌曲带回英国,请诗人亨利·凯里(Henry Carey)修改了歌词。 不久便将自己的“新作” « 天佑吾王 » (God save the King ) 献给了乔治一世(1714-1727在位)。他是第一位登上英国王位宝座的德国汉诺威王储,听完同乡为他创作的赞歌后,乔治一世龙颜大悦。此后在历次国王的重大活动中被唱诵。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上王位后,歌名改为« 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

亨利·凯里作的歌词与法国的王室颂歌惊人地相似:

“ 上帝保佑女王,

祝她万寿无疆,

常胜利,沐荣光,

孚民望,心欢畅 ;

治国家,王运长 ;

天佑女王!”(第一段)

在不存在版权的年代,乔治· 弗雷德里克· 亨德尔的乐曲几乎没改一个音符就将吕利的曲子照搬过来。1859年,柏辽兹发表了著作 « 音乐的怪诞 » («Les Grotesques de la musique»)。他在书中提到,« 天佑女王»的曲子其实是让·巴蒂斯特·吕利创作的。

吕利 亨德尔

这首歌在英国从未通过议会法案或王室公告被定为国歌。然而,却成为实际上使用的国歌,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歌,至今还在多国重大节庆、体育赛事上奏响。

英国的国歌听起来像交响乐般雄壮激昂,它是王权的颂歌,但是始终没有关于歌曲来历的官方介绍,这里的苦衷和隐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并未影响它在世界上的传播。而在法国,随着旧王朝的灭亡,吕利的杰作已被人淡忘。有心人如果在网上搜索,还可以欣赏到吕利的这首法兰西王朝颂歌(Hymne de la monarchie française)。

英国最著名国歌(英国国歌天佑女王)(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