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图的创作背景(徐悲鸿作愚公移山的寓意)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图的创作背景(徐悲鸿作愚公移山的寓意)(1)

这幅画取材于《列子·汤问篇》,故事是人所熟知的。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时期画愚公移山,其用意是要以愚公精神鼓励全国军民不畏艰苦、坚持抗日,夺取最后胜利。画家构图有意采用横卷,人物顶天立地,左右展现出壮阔的场景。左边一只大象,背上负有大筐。跟大象迎面而过的是一个躯体高大、肩担箩筐的男子。右边是愚公,他银发长须,正在跟邻人京城氏“孀妻”谈话;左右各有一小孩,一个端着碗正在吃饭,另一个双手搬着簸箕。前面山口几个壮男,正抡起镢头与钉耙挖山。那个黑面大腹的力士双手高举,张着大嘴,好像能听到他发出的哼哟哼哟的喊声。有的全身倾斜,猛举钉耙,具有雄武之美。背景有运石头的牛车,妇女小孩们也参加了挖山运石的工作。

徐悲鸿作品愚公移山图的创作背景(徐悲鸿作愚公移山的寓意)(2)

整个画面只见到四个中国人,其余的都是印度人。这是为什么呢?据悲鸿先生回忆说:“艺术但求表达一个意思,不管哪国人,都是老百姓。‘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北山愚公’我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样,‘孀妻’也只好穿件黑衣。”这幅画是在印度国际大学画的,限于条件,人物模特儿只能找印度人。画面为什么画裸体,艾中信先生曾问过画家,画家说:“不画裸体表达不出那股劲。”向山石宣战是要用很大的体力,倘若叩石者都穿上服装,全身使劲的紧张状态,就不容易充分表现出来。画家利用线条的转折、粗细、前后、虚实,充分地表现了人体美以及征服自然世界的力量。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