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

随着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高铁已经成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张“科技名片”,众所周知,我们的科技技术的起步相对于其他国家,起步较晚,但我们以“势如破竹”的姿态,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迅速赶超了许多科技大国,后来居上。

不得不说,中国在这几十年确实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的成熟进化,为我们的日常出行都带来了极大便利,尤其是高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日常出行时间,而其中的中国装备技术成就,足以做到令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

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1)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高铁的行驶总里程数约3.8万公里,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在100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里,高铁覆盖率已达98%,总里程达510万公里。尤其是最著名的京沪高铁,仅2019年一年就运载了2亿多名旅客,平均每年营收约360亿元。可以说,中国高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在2020年初始,受全球性规模的疫情蔓延影响,让整个世界的各行各业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企业经济危机,甚至是一些大型企业也未能幸免,比如我国的两大国有企业,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

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2)

据发布的相关财报表明,受特殊事件的影响,我国石油的需求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上半年中石化就出现了228亿的亏损,中石油甚至达到300亿的损失,“两桶油”共计损失了近528亿左右,可以说整个行业都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

除了中石化和中石油,还有一家中央企业在今年也同样出现了严重亏损的情况,那就是中国国铁铁路集团。据国铁集团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显示,国铁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为4039亿元,同比缩减了近1242亿元,净利润亏损高达955亿元,其中前三季度的亏损就达到了787亿元,总负债超5.57万亿。

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3)

对此,就有很多人感到不解了,中国14亿人口,每天那么大的客流量乘坐高铁,为什么中国高铁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损的如此严重?

从本质上讲,国家铁路集团承担着我国铁路交通网的建设和运营,从来都不是一家以盈利作为主要目的的国有企业。众所周知,关于铁路建设,不管是在前期建设还是后期维修上,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资金来进行,而且所涉及的人员数量也是非常巨大,那么各种人工成本和工资也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支出。

目前在我国,一条高速铁路的建设成本基本在1.5亿元/公里,若建成一条长达10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则需要投入高达1500亿元左右的资金成本,在这其中还不包括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相关费用。

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4)

除了铁路的建设费用,还有列车本身的成本费用,比如和谐号,在最初的售价达到了3.5亿元人民币,近年来,我国在高铁技术上做了全面改进,高铁的造价也做了相应调整,一辆和谐号的价格,相较以往节省了近一倍的价格,但造价也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中国目前现役的高铁数量已超2500列,所以在这其中的成本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原因影响,我国高铁的客运量出现明显的大幅下降,客运收入几近“腰斩”,但对高铁建设投入的成本却是必不可少的,据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的投资累计完成了5531亿元,其中1月~6月的投入就完成了3258亿元,同比增长了1.2%。如此看来,在这样一增一减的的盈亏背景下,国家铁路的营收难免会受到一定影响。

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5)

面对着半年亏损千亿的高铁,很多人都会感到好奇,既然高铁已经亏损这么大,国家为什么还要大力发展呢?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老话,“要致富,先修路”,意在表明,一个地方如果想要经济得以发展,交通便利是首要条件。

而高铁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则起到了巨大的辐射作用。在我国高铁并不是以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产物,而是为了在盈利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国内人口的快速迁徙,以及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加上2020年以来,国家提出的“经济内循环”政策,同样离不开高铁为各地区之间的良性发展,带来的巨大帮助。

高铁现在是负盈利状态吗(14亿人养不起高铁)(6)

总的来说,虽然国铁集团目前看来是处在亏损状态,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也只是暂时性的,因为高铁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都是不能以钱来衡量的,这对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所以国家永远也不会停止对高铁的投资建设

而且目前中国高铁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着举足轻重的身份地位,对此,中国高铁确确实实是属于我们国人的骄傲。不知道大家在平时选择坐高铁出行时,在这其中的体验感是如何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