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羊这么弱居然没灭绝(羊是忍痛能力最强的动物)
“猪草包,羊好汉”,这句话形容的是在被人捆绑宰杀时,猪会拼命挣扎,但是羊却异常淡定,仿佛不怕死的好汉。因此,很多人认为羊是忍痛能力最强的生物,这是真的吗?如果不是,那么骟羊时,为什么羊很少挣扎惨叫呢?
每逢“杀年猪”都是村子里的重头戏,一头猪,需要四五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制服”,才能顺利地屠宰。骟牛的阵仗更大!尽管杀猪的过程很顺利,但是,如果村子小一点,那刺耳的猪叫声,整个村子的人都能听到,直到“年猪”咽下最后一口气。
可杀羊的过程就完全不一样了,只需一个人,如果女孩子胆子大一点,哪怕力气比男人小得多,也能成功杀羊。
因为,羊在被屠宰时几乎不会反抗,一动不动,最多“象征性”地“咩咩”两声,就摆出一副“慷慨就义”的样子,因此被人们颇具调侃意味地,冠上了“好汉”的称呼。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骟羊”的情况下。
究竟,是怎样的身体构造和心理素质,让看似柔弱的小羊,有如此“硬汉”的一面呢?
羊真的不怕痛吗?
要探讨——羊究竟怕不怕痛?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骟羊。骟羊就是给羊净身、去势,许多养羊的人家都会自己骟羊。但是,本着“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的原则,负责骟羊劁猪工作的匠人,古来有之,而且传说它还是起源于华佗。
据说,东汉末年,华佗受冤下狱,后来在狱中被多番凌虐,自知命不久矣,于是,将自己毕生心血凝成的一本著作,托付给了当时看押他的狱卒。但狱卒收下这本书后,并没有妥善保管。
在一次醉酒后,狱卒不小心打翻了灯台。华佗的著作不一会儿就烧成了灰烬。好在,狱卒媳妇儿眼疾手快,在灰烬中抢下了关于“劁猪骟羊”的一页,因此后来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很多都奉华佗为“祖师爷”。
我国西藏地区,就有绵延上千年的传统习俗——给羊净身,当地人称“那达林”,也就是“骟羊节”。每年草原刚刚返青之时,牧民们都会根据藏历,选择最吉祥的日子,来给今年出生的小羊净身。
在高原上负责给羊羔净身的日巴大叔说,“我的手艺是从父亲那里学过来的,他也是从长辈那里学的,我们的手艺都是祖祖辈辈这样传下来的。”看上去“血腥”无比的骟羊“手术”,被骟的小羊们却出奇得温顺。
日巴大叔接着说,“虽然这样做,看着挺残忍的,净身之后的小羊更健康,长得也更好。”而且,牧区的草场是有限的,为了控制羊群的数量,一般每40头羊中,会留下2头“种羊”。这样,不仅保全了草场,还确保了羊群的优质血统。
完成“净身”后,骟匠会在小羊的耳朵上留下独特的标记,以区别每家每户的羊群。一般是用剪刀,剪出圆形、方形、菱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图形,以示区别。
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隔壁猪圈的“佩奇”身上,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同样是出生2个月内的小猪崽,除了“身经百战”的老劁猪匠,一般都需要2个人来控制小猪。
除了挣扎得特别剧烈,小猪还会发出高达105分贝的噪音,来宣告自己对“阉割”的抗议。为什么遭逢“去势”大刑,羊也能“一声不吭”呢?原因无非是“三小”——
胆子小、声音小、动静小。
就我国目前的畜牧业发展状况来看,适宜规划化养殖的羊品种,达到300公斤的小尾寒羊,小到70公斤的南江黄羊,其品种无非都是绵羊或者山羊的大类。它们性格之一就是胆小,最极端的案例就是“Fainting Goat”,昏倒羊。
昏倒羊,又名田纳西羊,生长于美洲大陆。由于特别“胆小”,只要有一丝丝异响,诸如突然吼叫、大力拍手,都会导致它们四肢突然僵直,假死晕倒。一开始,牧羊人将“昏倒羊”与绵羊混养,只要出现狼群,昏倒羊就会被吓得立马四脚朝天地,一动不动,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来示警羊群。
而这种“离谱”的保命手段,除了来自于山羊本身的胆小,还有一部分则来自于一种遗传疾病——“先天性肌强直症”。不过,该病症是由隐性基因所控制,因此,只要与正常的山羊交配即可终结病痛。
除了胆小之外,羊之所以无法像猪一样“愤怒”地表达被阉割的痛苦,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发出的声音很小,通常不会超过50分贝,这种音量的“救命”,也无法引起大家的注意。
加之,羊远远比猪好控制,控制住后蹄,再掐住脖子,它就不会再反抗了。猪仔则不愿意被人轻易控制,一旦感受到束缚,就会激活它的“板命”技能。而且两者生理构造也不同,“外置蛋蛋”让骟羊的工作比劁猪容易多了。
综上,之所以骟羊如此“容易”,羊如此“配合”,并不是它忍痛能力有多强,它其实也想反抗,只不过不敢罢了。
传统的骟羊方法随着现代兽医技术的发展,“骟羊”一般有手术去除法、结扎法、去势钳法、药物去势法等四种。根据操作方法、山羊的年龄等因素,养殖人员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完成“骟羊”的工作。
藏区牧场上代代相传的“羊净身”方法,就是我们说的手术去势法。首先辨别小羊的性别,抓住公羊,拔掉生殖器周围的一圈毛,取一根消毒后的长针,在阴囊上挑出一道长长的口子,再“徒手”挤出睾丸,手术完毕。
结扎法,主要适用于出生1~2周的小羊羔,骟羊匠将小羊的睾丸挤入阴囊,再用草绳或者橡皮筋死死缠住,一般阴囊会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于没有供血而自动脱落。但是,这种操作还是有较高的感染风险的。
去势钳法,是目前已知的方法中最快速安全的,但是对“操钳人”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当高,因为这个方法需要操作人员运用,极细的去势钳,在阴囊中找到精索并快速掐断。尽管有效,但失败率也高。
至于药物去势法,也是需要找准阴囊和睾丸的位置,通过注射药物,达到“杀死”睾丸的目的,相比于以上三种“物理”方式,这种方式成功率高,也不容易感染,只是需要多次注射。
大西北,骑着电瓶车在村子里吆喝着,“骟羊,劁猪儿”的老骟匠们,更多用到的也是手术去势法。有的骟匠是“赤脚大夫”,不仅容易让羊羔感染发炎、还弄得满地鲜血。有本事的骟匠什么药都不用,一分钟骟一只羊。
来自西北的赵师傅就是这方面的行家,十里八乡养羊的人家都认识他,只要有需要阉割的小羊,也会第一时间找到赵师傅。每次,老赵骟羊会让羊主任倒提着小羊,肚皮面向他,拿出一根扁针,一挑一扯就完事儿了,一滴血不留,耗时一分钟。
“割蛋”,听着都疼,可以不骟吗?
有人说,骟羊不就是让这只羊断子绝孙吗?骟羊的过程还十分残忍,不骟不行吗?也不是不行,但是,得分情况讨论。如果是圈养的羊,母羊与公羊分开,可以选择不骟,但如果是放养的羊,就一定得骟。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出于草场数量的考虑,羊是吃草大户,如果不控制“羊口”增长率,草皮生长的速度赶不上被羊群吃掉的速度,很容易就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因此,给大部分羊“去势”是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其次,方便羊群的管理,公羊去势后可以和母羊同圈,减少养殖成本。如果一只公羊发情,症状之一就是吃不下饭,然后疯狂地“爬”同圈的母羊,导致母羊也吃不下饭,违背了繁殖的初衷。
而且不去势的公羊,还会有肉质腥膻的缺点。另外让劣质公羊混乱交配,也会使羊群患上难以治愈的疾病。阉割后的公羊,由于性激素分泌下降,性优势降低,因此性格会变得更加温顺、更加容易育肥、肉质也会更为鲜美。
根据《中国畜牧杂志》针对492头羊阉割前后的数据表明,6个月前被阉割的公羊相对生长率高达65%,体重得到了明显增加。阉割之后的羊,改变了羊本身的酮体性状,因此更容易上膘,增加了屠宰率,也增加了经济效应。
总结羊,作为我国传统六畜里,最温驯的动物,一向以“谦恭柔顺”的一面示人,但是在面对被阉割、甚至被屠宰的命运时,它一改以往“懦弱”的行径,向人们展示了“泰山崩于前根本不再怕”的精神,喜提了“羊好汉”的称号。
但是,小羊的“好汉”行为,其实并不具备强大的耐痛能力,更多的是被吓得一动也不敢动,看似稳如老狗,实际上慌得不行。羊喉咙的构造,也导致它们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来救援。
参考资料:
[1]张念文, 杨忠祥. 阉割山羊情况调查[J]. 中国畜牧杂志, 1990, 26(2):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