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

【序】城市文化,包括了历史、人文、建筑以及经济发展,就像绽放的花朵,年复一年,芬芳浮动香无比,刚柔幽雅花烂漫。盘龙区十二个街道如同十二朵鲜花,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斗转星移,总是这般桃红柳绿,总是这般蒸蒸日上。从1956年建区至今,这十二朵可人的鲜花都充斥着甘甜的味道,显得安然和澎湃。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1)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2)

司家营的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3)

我爱中国固因它是我的祖国,而尤因它是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闻一多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4)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5)

昆明郊区不少村子以“营”为名,如王家营、陈家营之类,这是明代兵营逐渐演变为村落在地名上留下的历史遗痕,北郊司家营亦然。不同的是这地方一下子来了许多教授、作家,数百年前的兵营一下子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文化基地”。1941年夏天,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恢复成立,由著名哲学家、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任所长,闻一多任该所中国文学部主任。为避日机轰炸,文研所租用龙头村附近司家营17号(现61号)民宅为所址。这是村民司荣新盖的房子,昆明“一颗印”式的两层土木结构小院(至今仍相当完好),楼下为研究所的厨房、食堂;楼上正厅为办公室,楼上南厢(进门左首)及门楼上住闻一多一家,北厢住朱自清、浦江清两位单身教授和两三个研究生。

清华文科研究所文学部在闻一多领导下成果丰硕,学术空气极浓。二楼办公室每位教授都有一张书桌,闻一多大约是嫌桌面小,用的是一块大的缝纫裁剪用的案板。而就在这么一块案板上,这位学者完成了《楚辞校补》《乐府诗笺》《庄子内篇校释》及《唐诗杂论》等专著和论文,其中《楚辞校补》获1943年度(第三届)教育部学术奖励“古代经籍研究类”二等奖(仅一人;无一等奖)。

闻一多一头扎进古典(或曰故纸堆),尝尽了酸甜苦辣。起初是迫于环境的压力,别人说新月派教不了古代文学,只好多下苦功。但后来,尤其是来昆明以后,闻一多的想法已经发生变化,这从他1943年给学生臧克家的信中可以看得明白。后来郭沫若将闻一多的这种态度概括为“钻进‘中文’里面去革‘中文’的命”,很准确。这时的闻一多已经在打主动仗了。明乎此,才能理解闻一多为何会在一次唐诗课上突然讲起了田间的诗,并且大加赞赏,誉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起初,学生颇为惊奇,这位沉默了许久的《死水》的作者怎么突然欣赏起田间的诗。待到听闻一多讲完,学生被深深感动了,明白了这是一个需要鼓手的时代,应当出现更多的时代的鼓手。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6)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旧貌

朱自清、闻一多旧居所在的司家营片区已建成“闻一多公园”,还将在这里修建“闻一多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供人们参观、游览。

昆明闻一多司家营故居(芳华正茂盘龙如歌)(7)


来源:盘龙区委宣传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