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

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1)

“时间很贪婪——有时候,它会独自吞噬所有的细节。”“孩子们就是这样对付恐惧:他们睡觉。”“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被真相伤害总比被谎言安慰好。”这几句摘录都出自《追风筝的人》,这是一本在全球销量已经累积超过三千万的超级畅销书,也是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书。


第一部分了解作者与本书

本书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1965年生于阿富汗喀布尔市,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是一位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医生,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简单地为大家了解下作者的经历,作者于1980年时随父亲迁往美国,于1993年取得行医执照,在1999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追风筝的人》。他还曾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并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

胡赛尼迄今出版的三本小说,全部围绕阿富汗展开。在胡赛尼看来,要让世界了解阿富汗,首先要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活生生的阿富汗。真实,是胡赛尼在创作中最看重的原素。

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2)

第二部分故事内容简介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喀布尔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仆人哈桑的故事,将阿富汗君主制的终结、塔利班当权、“9·11”等政治事件融合在小说生活背景中。书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战争、宗教、爱、愧疚、赎罪等人类永恒话题。小说通过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述主人公阿米尔的故事。在这里我也通过时间顺序简单地让大家了解下故事的内容: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个正直的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和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是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玩耍、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

父亲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父亲并不看重。阿米尔倒是与父亲的朋友拉辛汗成了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汗等发动政变,在阿富汗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社区中一个仰慕纳粹的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和阿米尔、哈桑发生冲突。哈桑用弹弓维护了阿米尔。

1975年,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为了赢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夺冠军,哈桑则保证去追到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但在哈桑的归途被阿塞夫等人截住。阿塞夫要哈桑把风筝给他,但哈桑不肯,于是他强暴了哈桑。这一切被阿米尔看到,但由于怯懦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

之后的日子里阿米尔由于无法面对哈桑而希望爸爸把阿里、哈桑解雇,被严词拒绝。于是阿米尔在13岁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认了偷窃。阿里和哈桑不顾爸爸的反对搬到了哈扎拉族聚居的哈扎拉贾特山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斯坦,1981年爸爸带着阿米尔逃往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把家留给拉辛汗照看。

后来阿米尔父子又迁到美国旧金山湾区的费利蒙居住。阿米尔在美国上大学,毕业之后成了作家,还在圣何塞的跳蚤市场认识了同样来自阿富汗的一个将军塔赫里的女儿索拉雅,并和她结婚。爸爸在此期间因肺癌去世。阿米尔和索拉雅搬到了旧金山。他们想有一个孩子,但始终没能如愿。

2001年,罹患绝症的拉辛汗从巴基斯坦给阿米尔打电话,让他去巴基斯坦,因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原来拉辛汗在阿米尔父子走后, 去哈扎拉贾特找到了哈桑及其妻子,他们一起回到喀布尔管理阿米尔家的大房子,哈桑还有了一个儿子索拉博。然而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强占了这个房子,还因为种族歧视当街枪毙了哈桑及其妻子。

索拉博进了孤儿院。拉辛汗希望阿米尔回去喀布尔救索拉博,但阿米尔不愿意。拉辛汗于是告诉阿米尔,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阿米尔在出租车司机法里德的帮助下回到塔利班控制的喀布尔。在找到了索拉博所在的孤儿院之后,发现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头目带走,而这个头目会出现足球赛上。阿米尔在球赛中约了这个头目,并在之后其住所见到了他。

原来这个塔利班头目就是阿塞夫。阿塞夫在被苏联人扶植的共产党政权的监狱中受尽折磨之后加入塔利班,和苏军作战,成了一个头目。索拉博已经成了一个被性侵犯的舞童。阿塞夫告诉阿米尔可以带走索拉博,但必须和他先处理一些陈年烂账。在屏蔽左右之后,阿塞夫戴上不锈钢拳套,轻松毒打毫无搏击经验的阿米尔,但不料索拉博用形影不离的弹弓打瞎了其左眼。阿米尔和索拉博这才趁机逃出。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因为阿米尔无法证明索拉博是孤儿,而无法取得美国签证,从而收养索拉博。索拉博需要暂时入住孤儿院。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索拉博割腕自杀,之后被救起。在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之后,索拉博因为感情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

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追风筝对阿米尔微笑。

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3)


第三部分 小说主旨解读

通过三个角度来为大家解读:

第一个角度:是要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孩子,是让他成为自己。主人公阿米尔的父亲,与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对儿子阿米尔一直有很高的期许。尽管认为儿子软弱无能,但他还是不断创造机会,他替阿米尔报名参加了足球队,后来又带着他观看比武竞赛。

去美国生活后,他从事着加油站工作,供养儿子上大学,希望儿子能够成材。而为了得到渴望的父爱,阿米尔也努力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佯装热爱足球、假装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并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风筝大赛的桂冠。其实正如父亲朋友拉辛汗所说,孩子又不是画图练习本,你不能光顾着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他有自己要走的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阿米尔虽然个性敏感柔弱,却在写作上颇有天赋。

在父亲不认同阿米尔时,是拉辛汗鼓励他。拉辛汗的鼓励,给予了阿米尔写作路上最有力的支持。随着年龄的增长,阿米尔逐渐学会了按照自己的理性思考,来决定自己要走的路,他不再只做父亲喜欢和期待的事,而是做自己所擅长的事。当自我的思考同外部世界很好融合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追风筝的人》中的父亲,其实很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们期待着孩子能按自己为他们设计的轨迹走,却往往疏忽了孩子其实有着自己既定的人生轨道,而真正的爱孩子,其实是让孩子成为自己,因为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立要走的路,而不是父母的延续。

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4)

第二个角度:本书为我们诠释了友情,是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本书中,哈桑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友谊的内涵。当他和阿米尔遭到阿塞夫挑衅时,虽然他也很害怕,但为了保护阿米尔,他全力拉着弹弓吓退了阿塞夫。在被阿塞夫一伙人围截,要他交出风筝时,因为他知道这是阿米尔获取父亲认可的唯一途径。

所以即便是被阿塞夫凌辱,他也依然守护着风筝,践行着自己对阿米尔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在战火侵袭中,父亲和阿米尔逃亡美国,将房屋交给朋友拉辛汗看管。因为拉辛汗日渐衰老力不从心,他恳求哈桑帮忙,善良的哈桑接受了托付,最后却死在霸占阿米尔房屋的坏人枪下,誓死践行了对阿米尔的承诺,“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虽是下人、地位低下,但他内心自有一片圣洁的天地,他无条件地支持着阿米尔。

当阿米尔兴致勃勃拿着自己写的小说,念给他听时,他高兴地鼓掌:“阿米尔少爷,你太棒了,阿拉保佑你,你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全世界都会读你的故事。”当阿米尔临阵退缩,不想参加风筝比赛时,他给他打气:“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今天是个好日子。”当阿米尔问哈桑:“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他回答:“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阿米尔少爷?”对于阿米尔来说,哈桑不过是他无聊时的一个玩伴,一个唯命是从的仆人,他不仅骨子里瞧不起他,还时常捉弄他,甚至还嫉妒哈桑分走了父亲对自己的爱。在恤孤院落成前一天,父亲欲带阿米尔和哈桑去喀尔卡湖,阿米尔却谎称哈桑有事无法前去;当阿米尔目睹哈桑为自己捡风筝而遭人欺辱时,他不是为哈桑挺身而出,而是寻求自保;为了不让自己遭受良心的谴责,他甚至建议父亲辞退哈桑父子。

即便如此,哈桑却一直视阿米尔为自己永远的朋友,他对阿米尔真诚相待不计回报,甚至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一个小小的孩子内心的隐忍强大得如同一个成年人,这也是哈桑的人格魅力所在。如果我们能够遇到这样的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

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5)

第三个角度是救赎,本书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救赎,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追风筝的人》中的父亲、阿米尔和阿米尔的妻子,他们都通过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实现了自我救赎。阿米尔的妻子索拉雅,年少时因与一个阿富汗男人私奔,这成了伴随她终身的污点。

当她向阿米尔坦露了自己的不堪过往后,收获了灵魂的释然,也得到了阿米尔的谅解。而阿米尔虽然在美国完成了学业,收获了爱情,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但他内心却由于年少时对哈桑所犯的错而备受煎熬。他真正的成长和蜕变,始于从拉辛汗口中得知自己一向尊重的父亲竟然是一个窃贼,他发现自己与父亲有着超乎寻常的相像,都背叛了愿意为自己付出生命的人,他意识到不敢为自己出头的男人,永远是懦夫,他决定要为自己和爸爸洗刷罪行。他回到了祖国,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与阿塞夫生死决斗,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他却很轻松,因为自己卑劣的灵魂得到了洗涤和救赎。他历经千辛万苦,把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带回了美国,他也不再是那个生性懦弱逃避的阿米尔。面对将军质疑索拉博身份时,他掷地有声地说:哈桑是是我父亲和仆人老婆生的孩子,哈桑是我的兄弟,索拉博是我的侄儿,请永远不要叫索拉博‘哈扎拉男孩’,因为他有名子。阿米尔的父亲,虽然曾经告诫过阿米尔盗窃是十恶不赦,不可饶恕的。

可他自己却是一个盗贼,他不仅盗走了哈桑作为儿子本该得到的财富、荣耀和肯定,也盗走了阿里作为男人的尊严。虽然他有自私、怯懦的一面,但他尽力补偿着对哈桑的父爱,用一辈子持续不断的善行去救赎自己,因此他也得到无数人的爱戴。在本书中,最打动人的场面就是阿米尔带着索拉博放风筝的场景。他追着风筝,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他不在乎。风拂过他的脸庞,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为你,千千万万遍”,于是,阿米尔成了小说中第三个说出这句话的人。第一次,是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时的阿米尔是一个只会接受爱,也践踏了爱的人。第二次,是陪阿米尔出生入死的朋友对阿米尔说的,那时的阿米尔成了一个用勇敢和牺牲去赢得爱的人。第三次,阿米尔成了父亲,成了索拉博最忠诚的守护者,他接过了哈桑的角色,成了一个给予爱的人。可以说,正是三次出现的“为你,千千万万遍”,勾勒出了阿米尔的成长过程,也串联起了他的赎罪之路。

阿米尔把哈桑对他的爱传递到了索拉博身上。人世间最真情的暖,就是爱的传递。在爱的传递中,阿米尔终于完成了自我救赎,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人。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也希望我们都能以一种接纳的态度,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去完成自我的救赎,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追风筝的人最感人的一段话(追风筝的人讲述)(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