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代社会的男性,基本都是清一色的短发,偶尔遇到个别留着长发的男青年,路人的目光也像是被绊住了脚一般,多看两眼。

然而一回到古装剧,十有八九都是长发,与当今男子天差地别。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1)

《琅琊榜》剧照。图/网络

中国男子的头发长度其实并非一成不变,仅人们熟知的就有两次大变化:一次是清朝建立后要求汉人一律剃发,改成满人发型;另一次就是武昌起义成功后,南昌掀起的剪辫运动。

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不同的时局也“盘”出了不同的男子发型。不仅他们的头发长度有变,造型方面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潮流”:秦兵马俑掀开了丰富多变的秦朝男子发型图鉴,宋朝男子爱戴簪花,清朝统治者则一声令下就剃光了前半个脑袋,留起了大辫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2)

资料图:秦兵马俑。本文兵马俑图均由紫金山记者 王丽华摄

秦朝士兵头发都挽成髻,

级别不同“发型”不同

“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的出土,给人们提供了丰富而形象的资料。看似整齐划一的军阵,却还有着不同兵种、不同等级的区别,连发式和头饰都各有特点。

与电视剧中带给观众的想象一致,他们都留着长发。根据《中国历代妆饰》的作者李芽的统计,步兵俑、骑兵俑、御手俑、跽坐俑都有不同的发型,仅步兵俑就有12种发髻。据了解,兵种之间做区分也是为了在联合作战的时候方便识别和指挥调度。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3)

资料图:秦兵马俑

由于行军打仗的需求,基本都要梳起或高或低的发髻,有的需要用发冠再次固定住,比较稳固,不易变形。

“秦俑发式和发饰的繁复多样,与秦俑内部复杂等级关系是相对应的。根据秦人及其前后的历史和传统习俗,尚右卑左是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因此发髻偏左的武士俑身份要低于偏右发髻的武土俑身份。”根据李芽的分析,发髻偏左、偏右的武士俑,地位均高于发看偏后的跽坐俑。此外,少数头部加戴饰物的,比普通的兵马俑级别更高。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4)

资料图:秦兵马俑

宋代人爱簪花,

连男士也不例外

如果要评哪个朝代的人最爱戴花,非宋朝人莫属。宋朝流行养花、戴簪花,有的是真花,有的是仿真花。牡丹、芍药,还有各种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花冠是宋朝女性的最爱,不同的节令还插戴不同的花。

这种时尚的趋势也渗透到男性圈子里。苏轼在吉祥寺赏牡丹时,也头戴簪花,醉意熏熏,“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像苏轼这样,在赏花饮酒的时候折只花朵戴在头上的男士并不少见,成了文人的风雅趣事。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5)

北宋苏汉臣《货郎图》(部分)中鬓边簪花的男子。图/网络

不仅如此,戴簪花还被融入礼仪制度,君王带着王公大臣去郊外、明堂祭祀上天、祖宗时,都会行簪戴礼仪。还有圣节大宴、立春入贺、贡士喜宴等等重要的场合,都会举行仪式。戴簪花的时间有的是在庆典之前,有的是在宴庆进行中赐花簪,有的是在礼毕后赐花簪戴回家。“不论尊卑,都有簪花的机会。”李芽写道。

现在已经难以想象,古代男子们一个个排列,统一戴着五颜六色的簪花,是怎样的场景。不过在庆典中赐花簪花,增添了庆典的祥和与喜气。

清朝男人的大辫子也要装饰,

带流苏还带坠儿

而在到了清朝,古代男子的发型又经历了大变。

清兵入关以后,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从头顶就和汉人大不相同,剃发留辫不会影响视线,也方便戴盔征战。然而这个刚刚奠定北京的民族,尽管要求汉人必须效仿满族衣冠,但时局动荡,这个政策只能暂缓执行。

而到了顺治二年,全面局势大定以后,朝廷开始将这其严厉执行,“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理发匠们挑着担子,游行于市,见到不符合规定的就要上前去剃,有抵抗的就会面临杀头。这种政策引起民众的抵抗,最终清廷妥协为“十从十不从”,部分人群遵守旧习俗,民怨得以平息。但男子剃发还是必须执行。

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形容女生吗(淡妆浓抹总相宜)(6)

辛亥革命后实行“剪发令”。图/网络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剃发留辫,大多是同样的辫子和发型。不过,就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大辫子,其实也各不相同。

根据李芽的介绍,儒生、墨客都会留“官派辫子”,编得不松不紧,后垂辫穗与臀部相齐,戴上官帽或瓜皮小帽,穿两截褂,脚下是福字覆鞋,显得规矩、斯文。讲究的,还用红、黑的丝绳扎辫子,两端成流苏下垂。八旗子弟还将金银珠宝等珍品制作成别致的小坠角儿,绑在辫梢上,随辫摆动,灵动又美观。

而匪气十足的男子们,就留着不同的发型。他们不留辫穗,把辫子编得又紧又硬,有时在头发中间续些铁丝,为的是使辫子更硬梆;辩梢不用绳扎,而是用布条捻起来扎着。辫梢向上撅起,当时人称”蝎子尾巴紧小辫”。这种发型往往给人们“不是良民”的印象。

而到了民国时期,辛亥革命的成功意味着剪辫子的时刻终于来了。但早已经习惯了200多年的人们,此时却对辫子又割舍不下了。民国政府便派了巡警,发现没剪辫子的就要强制剪去。

可见,头顶的方寸之地,明明是普通人自己的,关系个人的形象与美观,与文化背景有重要的关系,却也是“头”等大事,是政治态度的风向标。

来源:紫金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