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

淮海战役的指挥确实经历了诸多变化,这场战役的胜利从指挥员的角度来讲不可不说是我军高级将领不计较个人名利,相互配合、相互尊重一起打出的辉煌战果。那么作为战役的发起者粟裕,为什么请陈、邓来指挥淮海战役?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申请让陈、邓来指挥的呢?既然打配合的是中野,为何粟裕没有提到让刘伯承来指挥呢?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1)

首先,战役的第一个阶段,粟裕的华野主要负责了包围和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野的任务就是配合。

这阶段,刘伯承主要是带两个纵队去桐柏山区绕圈圈,目的是盯死黄维。陈、邓带着中野主力在郑州,按住孙元良和刘汝明,但谁知孙有“飞将军”的属性,跑路比我军都快,一撒腿就跑到了徐州。

他这一跑不要紧,陈、邓本是率中野在郑州配合华野,现在变成中野主力追击孙到了徐州外围。中野、华野两大主力都在徐州附近了,这就发生了两大野战军随时可能协同作战,那谁才是两军主帅呢?于是,粟裕最先高风亮节,发出了“建议整个战役由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这封著名电文。而此时,刘伯承正在远处与黄维捉迷藏,像现在这样复杂的指挥权问题自然就不用带上刘帅了。

所以,淮海战役要说是陈、邓指挥的,对,也不完全对。要说是粟、谭指挥的,也不能成立。因为明面上的指挥权在陈、邓那。我们还是从这场战斗的细节中去捋一下,粟裕在这场战役中的真正角色。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2)

回顾淮海战役 捋一下谁才是主导人

1948年济南解放后,毛主席发表了意为“国民党统治下的任何城市都已无法阻挡解放军进程”的新华社社论,进一步鼓舞了正势如破竹进行解放战争的人民军队。特别是济南战役后,山东全境已基本得以解放。局势发展如此,南京终于坐立不安。山东一失,重要枢纽徐州完全暴露在粟裕面前。“守”还是“弃”,成了蒋校长左右为难的大难题,“守”还有机会夺回山东,“弃”则意味着全面进入守势。

1948年10月22日,南京搞了个方案。放弃郑州、开封等中原要地,把兵力布置徐州外围,同时让黄维东进策应徐州。于是我们看到了郑州的孙原良去了涡阳,黄维兵团与孙原良一起严守津浦路以西,刘汝明从商丘到了蚌埠,蚌埠的李弥去了曹八集,邱清泉开往砀山,黄百韬坐镇新安集,海州由李延年防守。于是,邱清泉、李弥、黄百韬、李延年形成了坚固防线,力守陇海线阻止解放军南下,老蒋这步棋可守、可退也可进,不得不说是一手好棋。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3)

我军方面,占领济南后,粟裕准备南下,计划在歼灭黄百韬的同时解放苏北,打散南京兵力部署。由于作战地域将会在淮阴、淮安和海州展开,粟裕给战役先起了个名字叫做“淮海战役”。这也是淮海战役的1.0版本,后来也被称为“小淮海”。

粟裕将作战意图汇报给中央军委,中央分析由于孙原良撤出郑州,中野陈、邓指挥四个纵队趁虚占了郑州,能与粟裕配合对敌形成围势。中央见此举大为有利,便决定扩大战役规模。中野和华野相互配合,于是也有了大家后面讨论的核心——到底谁才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

再看徐州方面,一面是华野,一面是中野,国民党各位老大被迷惑的团团转,纷纷上报自己阵前的敌军似有异动。没办法,顾祝同只好另搞方案。新花样就是“把海州守军兵力划给黄百韬,跟随黄去运河西面,李弥去灵璧”。

这样一来原本“校长”重点防御陇海的目标彻底被改为了防守围绕徐州至蚌埠的津浦线铁路,历史上顾祝同的这一计划也被称为“徐蚌会战”。只不过,还未等国军调完兵遣完将,粟裕已经从北面神兵天降。

第1、6、9纵队外加鲁中南纵队从北面直扑黄百韬;华野第2、12纵队与中野第11纵队绕道东面包抄黄百韬;第4、第8及苏北11纵队南北合围黄百韬,把李弥挡在黄百韬包围圈外;第7、10、13纵队直击西面的李弥,阻止其向东救援黄百韬;第3、两广纵队与中野一起佯装攻击徐州以继续迷惑敌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淮海战役最开始的阶段,实际上都是由粟裕在进行指挥,执行进攻任务也由华野为主,中野主要打配合。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4)

战事如此发展,徐州的刘峙以为这是要围殴徐州了,于是马上命令附近所有部队向徐州靠拢,这一来彻底乱了阵脚。李弥第一个撤到徐州,孙元良飞也似的也直奔徐州,邱清泉从砀山赶到徐州,黄维从确山出发而来,唯独黄百韬却慢了半拍。

因为海州的部队已划归他管,他要等海州的部队到达合成5个军后再走。11月7日,海州部队与黄百韬会合,这才开始出发准备渡过运河去徐州。但他犯了一个要命的错误,就是在等海州军队的时候竟然忘了在运河上搭座浮桥,结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重重挨了粟裕的一阵炮击,一时间被运河堵住了西去之路。

而这时,运河西面的李弥收到刘峙的电报已经撤去徐州,这为牵制李弥的部队打开了大门,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拿下了曹八集。而此时,黄百韬还在曹八集的东面运河的西面一个叫“碾庄”的地方,在这里黄百韬被粟裕结结实实地包成了饺子,后来就是大家熟悉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最残酷的战斗“碾庄战役”。粟裕一看饺子就要下锅,整个华野,除了1纵在窑湾打黄百韬的63军。3纵配合中野,其余人员全部向碾庄砸了过去。

在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了截断援军彻底消灭黄百韬,这一阶段的主要战斗分配情况是“中野阻援,华野打黄百韬”。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中野主力一直在中原对抗白崇禧,直到济南战役后为了配合粟裕举行淮海战役。刘伯承带着第2、6纵队向西牵制黄维,陈、邓率1、3、4、9纵北上郑州牵制孙原良,无奈孙原良跑得太快,陈、邓追着追着竟与华野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粟裕发文要求陈、邓统一指挥战役的故事。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5)

南线方面,中野在刘伯承的带领下层层阻滞黄维兵团前去解救黄百韬。黄维经过千难万险终于在黄百韬被歼灭的那天来到了南坪集。但此时连黄维自己都没发觉,他已经被中野团团围住。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的战斗打响了,而这一阶段主要战斗分配情况是“华野阻敌,中野打黄维”。粟裕以7个纵队在徐州南面的曹村等地组建三道防御阵地,以防敌军南下。以三个纵队接替中野阻击李、刘兵团北上,再抽三个纵队赶赴南坪集准备接力中野阻击黄维。27日,黄维向东南突围无料打头阵的廖运周在这时起义了,于是黄维被彻底围在了双堆集,南京命令已经在徐州的杜聿明火速救出黄维。

11月30日,杜聿明下令部队白天佯装进攻,夜晚向西撤出徐州。12月1日凌晨2点,中央向粟裕发出急电,杜聿明要向东撤往两淮。然而,粟裕却没按照中央的电文部署行动,他自己分析杜聿明实际上要往西撤退。

粟裕命令部队不进空城徐州,华野11个纵队不分昼夜全速追击,坚决堵住杜聿明的行动路线。12月3日,杜聿明接到蒋介石命令,让他往濉溪口方向与李延年南北对进去解救黄维,可是这时的杜聿明只带了7天的口粮。他有两个选择,一是按原计划行进被粟裕追上全军覆没。二是服从命令,在去濉溪口的路上被消灭图一个好名声,杜聿明选择了后者。然而正如他所料,刚转头不久就撞上了粟裕的追击部队,一场混战后,4日那天粟裕将杜聿明也围了起来,地点就在陈官庄、李石林和青龙集之间。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6)

由于杜聿明部队“吃食”不多,所以围住杜聿明的粟裕先不忙打他,而是先后派了5个纵队协助中野,齐心先灭掉黄维,然后让杜聿明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12月6日,中野对双堆集的黄维兵团展开了总攻,战斗一直到了15日黄维兵团被全歼,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此时,被粟裕围困的杜聿明部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困,已是内无粮弹、外无援兵,连逃跑的实力也不具备了。解放军对其进行了饭菜诱惑和各种心理攻势后,1949年1月6日我军开始对其发动总攻,10日杜聿明全军便被瓦解全歼。杜聿明被歼灭后,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终告结束,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国民党55万部队。

我们一起回顾了淮海战役部分细节,看到了全部三个阶段中除了第二阶段刘伯承围殴黄维,其他两个阶段似乎都是粟裕在主导指挥,而且尽管刘伯承以最劣的装备相当完美地完成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从其位于正面战场外的角色来看,很明显他不是真正的指挥者。

那么既然中央下文说淮海战役由陈、邓主要负责,那么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许多决策都是粟裕自己决定的,许多电文都是同时传给中央和陈、邓,并由中央直接下令执行的,并没有事事通过陈、邓决策。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7)

陈、邓以极高的政治水平为中央解决难题

粟裕一早就知道中央的难题,他在1948年10月31日给中央的电文中,就建议由陈毅和邓小平来领导和指挥这场战役。这份电报对中央而言真的是太贴心了,给了一个宽大的下楼台阶。中央立刻给粟裕和陈、邓同时回电,告知本次战役由陈、邓负责统一指挥。

接下来的事件就表现出了陈、邓极高的政治水平。中央的回电,粟裕自然是接受的,然而陈、邓回电的内容更绝:“本次战役我们负责指挥,但因通讯工具问题,请中央军委对粟、谭方面多多直接指挥。”

大家一样的电台,陈、邓的距离离战场还要近一点,为何要远在千里外的中央来遥控指挥呢?这显然是陈、邓对中央人事任命问题上的一次神助。后来的战斗命令,粟裕会同时发给中央和陈、邓,然后中央直接回复命令粟裕执行,陈、邓并没有过多参与。

淮海战役粟裕经典片段分析(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8)

迟到的“总前委”

既然要说淮海战役的指挥问题,那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不能不提,那就是“总前委”(总前敌委员会)。我们都知道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有五人组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我们先来看看我军为什么要在战斗中成立“总前委”。

实际上,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成立的非常“迟”,迟到多久呢?一直到了11月16日才有中央指示建立总前委,而这个时候,黄百韬部已经快要被歼灭了,显然这个总前委没有参与到第一次战役的指挥当中来。

其实,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明面上是“统一领导和指挥淮海战役前线作战和支前工作”,实际上就是陈、邓的代表体,主要工作还是“协调”二字,所以他的书记是由邓小平来担任的。

淮海战役中所有的重要电文,都是同时上传给陈、邓和中央军委的,而作战部署都是中央军委直接对粟裕的回复。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中央直接保持了对粟裕的指挥,陈、邓并不在其中作任何干涉。所以,淮海战役中,粟裕请陈、邓统一指挥是有他的考量的。从名义上讲,确实是陈、邓或者是“总前委”指挥了这场战役。但事实上粟裕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指挥权,他的所有命令均经过中央的认可,当然你也可以说,是中央直接指挥了这场战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