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

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1)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市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不但有苗族,而且还有鲜少人提起称道的布依族。

布依族虽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但是人们对这个民族似乎了解不多。自古以来,古人称南边荒芜之地为“南蛮之地”。

唐代称布依族为“西南蛮”,宋元后汉史籍称之为“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别看贵州和广西似乎搭不上边,但贵州的布依族却和壮族同源,这也侧面印证了中华民族同宗同源的观点。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且璀璨的文化,布依族也是如此。布依族除了端午、中秋、除夕这样的大型节日,还有许多自己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

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2)

布依族在节日上,多着民族服饰。这些民族服饰多以青、蓝、白为主。在居住方面,布依族多选择依山傍水的平地丘陵。这些地方不仅仅只是风水好,也更利于当地的农业发展及衣食所需。

在婚俗习惯方面,布依族能歌善舞,尤其婚礼仪式语境中的“对歌”,让人印象深刻。

在少年时期,许多布依族人就已熟练学会了山歌,并且还学会了吹口哨、吹木叶等。男子若遇见中意的女子,会先吹口哨或木叶让对方驻足。若女方有意,男子会当即唱出山歌来试探对方,女方就还歌。一来一回,就形成了“对歌”。

在与女方对歌之后,如果彼此认定对方是自己良人之时,双方会赠信物,订终身。订婚时,由男方托媒人前去女方家送一定的酒、肉等礼品,媒人将双方的“八字”一验,则可敲定结婚日期。

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3)

迎亲接客时,女方家要以酒拦门,斗酒歌,也称“劳端度”。斗酒歌则有“斗”的含义,客人如果输了,自然要喝完拦门桌上所有的酒。之后,便是席间唱的“亲家歌”,男女双方所代表的家族唱完“亲家歌”之后,便结成了亲家。

布依族没有文字,歌曲就是除文字外最好的表达方式,他们常以歌来表达心意,并与他人对歌叙话,含蓄地表达对恋人的感情。

从形式方面来看,对歌有正词和衬词之分,一正一衬,正词为曲意根基,词为点睛之笔。若将布依族的对歌比作即将上飞入青天的龙,那么对词就是最后的点睛,两者缺一不可。

对词的特点体现在三点:歌词结构的规整性、歌词内容的现实性,对唱形式的即兴性。

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4)

在规整性方面,对歌的词一般为5字以上,词中比喻巧妙,字词押韵和谐,不仅念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更是张驰有度,婉转动听。

在现实性方面,可以“艺术源于生活”来概括。布依族的唱词多以生产生活知识、历史知识和天文地理知识为内容。流传下来的谚语、格言也可作为唱词内容,来源虽广泛,但都未曾离开生活与现实。

在即兴性方面,当男方见到中意的女方时,情感是由内而外散发的。在这种情况下,男方不一定会有时间去考虑接下来该做什么或该唱什么,而是抓住机会即兴表达情感。

除了对词,还有曲调。曲调是对歌的灵魂,如果缺少曲调,歌曲可能会索然无味。布依族的对歌的曲调特征明显,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包容性与外延性。

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5)

前二者都较为好理解,最为突出的是包容性与外延性,布依族对生活充满热爱,自然也不会排斥外来的优秀文化,他们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同时也热衷推广自己本族的文化。

布依族的对歌的曲调十分丰富,有八勒调、马菠萝调、沿江小调、小调、大调等等,旋律奔腾豪放又不失委婉,形成了“悠扬委婉、稳中有变”的艺术风格。

对歌的曲调对外形成了文化张力,对内通过加强族际间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文化凝聚力,是民族信仰的声音实践,娱乐的情感延伸,也是稳固民族文化的根基。

这样的对歌文化,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传承,需要更多的布依族人去保护。希望布依族这样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够不断传承下去。

贵州惠水布依族农村结婚习俗(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6)

参考文献

[1]姚思梅,惠水布依族婚礼仪式语境中的“对歌”研究,贵州民族大学,2022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