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一、 总体思路(一) 培训理念

夯实检测基本知识;拓展印铁\制罐\灌装\生产工艺技术;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技能;致力于实验室成为企业人员培训、技术支持、检测服务、质控提升的第一方检测实验室。

(二) 培训目标

1. 推动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建设;

2. 建立内部讲师队伍,降低对外部讲师的依赖;

3. 建立并不断充实实验室内部培训课程库;

4. 推动实验室整体培训体系建设。

(三) 培训体系建设阶段

实验室培训体系建立共有3阶段,如Excel支持文件1。

此次针对38项技能、工艺、管理类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共发出培训需求调研24份,最终提交培训需求23份,培训需求量为91.6%。表1为各培训类别调研需求关注度。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1)

为了满足体系要求及部门发展要求,提升人员综合操作技术技能、管理技能,加强制造工艺技术的学习,拟定开展2014年实验室技能管理培训。

此次培训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技能类培训,主要包括:检测技能、办公技能;

第二阶段:知识类,主要包括:工艺及质量控制、罐藏食品;

第三阶段:管理和流程类,主要包括:管理技能、管理方法、财务流程;

全年培训周期详见表2。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2)

二、 各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概述(一)第一阶段:检测技能培训内容

检测技能培训内容及调研结果详见表3。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3)

1. 检测标准、检测实验方法、仪器操作规程

此阶段培训针对检测组全体人员,采用“检测标准、检测项目、实验方法、仪器操作规程、仪器操作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在解读检测标准的同时结合标准内相应检测项目,“举例”讲解检测项目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在讲解实验方法的同时讲解仪器操作规程,此过程培训应结合仪器的操作图示共同讲解。

根据检测标准结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仪器操作使用、案例分析进行培训。

2.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

此阶段培训由培训讲师针对检测样品种类,检测的项目参数进行现场操作讲解,培训讲师由仪器设备的授权责任人担任

3. 不确定度评定

了解不确定度评定在检测报告中的作用,什么情况下需给出不确定度评定。A类评定的基本方法、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以及评定过程中注意事项。B类评定的基本方法、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以及评定过程中注意事项。

4. 仪器期间核查

为什么要进行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如何界定哪些设备需要做期间核查,不同期间核查方法原理的异同以及期间核查在实验室中不同设备上的运用。

(二)第二阶段:罐藏食品培训内容

罐藏食品培训内容以及培训需求调研结果详见表4。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4)

1. “样品检毕呈现的表观质量问题鉴定与原因分析”和“样品检毕呈现质量问题与制造环节质量控制关系”

针对理化性能类检测项目,根据“红牛、露露、八宝粥、旺旺”,例举相应样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图片(可行时),对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识别(泛白、结晶斑….等),尤其是强调“规范性”对外观、感官、内壁质量问题的描述,强调计量型问题的描述。

除对问题进行鉴别外,还应分析可能造成相应问题的原因,主要由哪几道工序或由原材料的哪些特性引起,对下道工序及产品的使用性能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针对检测出现的问题强调在日常生产中应重点关注哪些质量控制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产品货架产生什么影响。

2. 马口铁三片罐的制造(印刷、剪切、焊接、补涂、缩劲、二重卷封、检漏、全喷、包装)及检验

根据马口铁三片罐的制造工艺技术,针对其印刷工艺、剪切工艺、焊接补涂工艺、罐身缩颈翻遍技术、二重卷封技术、捡漏工艺技术、全喷烘干技术、包装工艺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拓展人员对马口铁三片罐制造过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此环节应对各工艺技术进行深度讲解,全面提升人员的知识层面。

3. 食品罐头腐蚀及影响罐壁腐蚀的主要因素

根据不同产品类别阐述造成罐头腐蚀、涨罐的原因,如何通过检测界定属于哪种腐蚀。罐头食品腐蚀的分类,引起不同腐蚀现象的主要原因,讲解生产过程、杀菌过程或运输等过程对罐头食品腐蚀的影响,哪些环节应重点控制。

根据罐头食品内容物如何选择空罐的制造工艺。如何保证内容物与空罐的匹配性。

如果客户送来一个样品,如何根据样品按部就班地分析涨罐及腐蚀,应主要关注哪些检测项目,不同检测项目会对涨罐和腐蚀产生哪些影响。对产生的腐蚀问题应如何分析(马口铁异常脱锡、硫化腐蚀、胀罐、真空度、外壁腐蚀引起的漆膜脱落变色、内容物感官变化等)

4. 罐头食品原辅材料(马口铁、铝材、涂料、密封胶、铜线)

关注马口铁、铝材的制造工艺,在日常检测过程中应关注原辅材料的哪些技术特性(不同种类涂料性能、不同种密封胶性能、罐头密封胶及涂料的选择,铜线在空罐制造工作中的作用等),不同技术特性对今后的产品会产生哪些影响。

不同产品(红牛、旺旺、八宝粥),用的是哪些涂料,这些涂料有哪些主要特性,对产品有哪些影响,不同涂料适合用于哪些类别的产品,如何界定。

密封胶的种类,不同产品(红牛、旺旺、八宝粥等)如何选用密封胶,密封胶在检测过程中应关注哪些技术特性,由于密封胶问题会带来哪些质量事故。

5. 罐头食品的原理和特点及微生物菌落与食品安全关系

阐述罐头食品的原理和特点,例如:必须经过杀菌、排除罐内空气、减少微生物影响、达到商业无菌等。

微生物的定义及主要分类。由于杀菌不彻底,哪些微生物会危机食品安全,不同种类的罐头需要检测哪些微生物(啤酒桶、奶粉罐),不同特性微生物对杀菌工艺有何要求,商业无菌的含义及意义。

6. 易开盖制造工艺及检验

易开盖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奶粉罐、啤酒桶),图示说明罐盖各部位的名称,确保在分析问题时描述用词准确性。说明罐盖膨胀圈的形式和作用。识别其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底盖冲破、底盖擦伤、外吐边起皱、毛边等等)。(一)第二阶段:管理技能培训内容

管理技能培训内容及调研结果详见表5。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5)

7. 市场营销

建立实验室品牌,推广实验室检测业务。如何界定客户群体,在面对客户时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如何向客户高校的介绍实验室的检测服务,如何得到客户的信赖,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8. 5S管理

随着5S体系推进,不断强化对5S各个阶段理念的理解,全员参与,共同改善工作环境,强化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整体检测水平。

9. 商务礼仪(三)第三阶段:管理方法培训内容

管理方法培训内容详见表6。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6)

(四)第四阶段:工艺及质量控制培训内容

工艺及质量控制培训内容及调研结果详见表7。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7)

1. 制造工艺

详细介绍不同类别产品的制造流程,各流程的检测方法、设备原理、材料特性、加工方法、环境要求、灌装机杀菌工艺。

2. 质量控制

结合各产品制造工艺,如何识别各流程关键控制点,如何分析问题原因,针对不同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防止再发生。

(五)第五阶段:实验室管理制度培训内容

管理制度培训内容及调研结果详见表8。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8)

1. 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证的关系

介绍认可与认证的概念及异同点。实验室资质目前现状,出具的认可报告与认证报告的异同,目前实验室与第三方检测室的差距及努力方向。

2. 质量表单/技术表单介绍及填写规范

质量表单的介绍及何时使用,适当时修订。技术表单的介绍,统一填写规范,适当时修订。

3. 实验室安全隐患、危险源;安全急救

识别实验室危险源,针对不同危险源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开展内部急救、安全演习。

4. 实验室检测工作流程及检测工作指导书

介绍实验室检测工作流程,加强对检测流程认知。详细解读检测工作指导书,规范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适当时修订。

5. 化学药品管理及三废处理

强调化学药品管理规定,化学药品分类,强调领用、使用时注意事项。介绍三废处理规定,识别“三废”来源,不同废液、废弃物如何处理。

6.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宗旨、承诺

宣贯实验室质量方针,服务的宗旨和承诺,针对全年质量目标分解,全员参与共同完成。

7. 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

宣贯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加强人员对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了解,适当时修订。(一)第四阶段:办公技能培训内容

办公技能培训内容及调研结果详见表9。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9)

8. PPT操作技巧

通过案例介绍PPT制作思路流程,PPT2010操作版面各控件的基本功能。在汇报PPT时如何抓住演说的关键点如何抓住听众的兴趣。

9. Excel操作技巧

通过案例介绍Excel2010界面各控件的基本功能,重点介绍各个公式的使用和编辑。

10. World操作技巧

通过案例介绍Woeld2010界面控件的基本功能,重点介绍文档的整体排版。

(六)第六阶段:流程培训内容

流程培训内容及调研结果详见表10。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10)

1. 财务报销类别及流程

识别实验室财务各流程,针对各流程如何操作,注意事项,以及财务最新规定。

2. 各项目管理流程及工作介绍

1) 项目对实验室发展的意义;

2) 项目管理日常工作介绍;

3) 项目目前进展及目标;

4) 项目周报、月报、季度汇报主要内容;

5) 项目未来三年规划;

三、 培训形式

此次培训形式分为部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邀请外部讲师到部门进行集中讲课,各阶段的培训形式届时将结合各阶段“培训方式的调研结果”进行安排。

1. 内部培训

借鉴“2014年实验室培训人员需求清单”中“是否愿意做内部讲师”调研结果,根据人员工作经历、工作岗位,由各项目负责人委派,室主任批准任命培训讲师。

培训讲师负责培训教材的准备,培训考试试卷准备,培训经验分享准备,培训问题互动准备。培训教材要满足计划内容,培训开展前5天培训讲师把培训教材上交各项目负责人审核,审核后到转交培训专员备案,进行培训准备。

培训专员负责培训会场、培训通知、培训签到签退、培训记录的准备记忆培训各过程的协调工作。

2. 外部培训

外部培训指培训地点在公司外部的培训。如有参加外部培训的人员,参加外出培训的回来后,应于“两周内”上传培训报告(KMS及邮件),培训报告需打印一份到资料管理员处备案,丰富人员技术档案。

参加外出培训的人员需自行准备内部培训教材,给部门人员进行外训知识拓展,技能宣贯、介绍培训。开拓其它内部人员知识面,内部培训工作需在外部陪训回来后“两个月内”完成,由培训专员组织实施。在进行内部培训的同时可以加深培训讲师对知识的理解,架起内部知识互动的桥梁。也可通过化外部培训为内部培育的方式作为外部培训人员培训成果及考核依据。考核可根据“培训效果调查表”体现。

另:参加外部培训的人员应在开展内部培训后把教材交付陪训专员进行存档,丰富实验室档案资料,方便大家查阅。

3. 邀请外部讲师到部门进行集中讲课

借鉴“培训需求总培训方式”调研结果,由培训专员向各项目负责人申请,室主任批准,邀请外部讲师到部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前期培训专员需向参加培训人员收集具体培训需求,培训方式(小组划分、实验员划分….)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求老师重点讲述的知识点等。培训专员负责培训老师确认,行程安排等工作。

四、 培训要求和安排(一)培训要求1. PPT讲解

培训讲师根据各阶段培训内容准备PPT。PPT内容按培训要求进行编制,培训时间不少于40分钟。

2. 实际操作培训

如何开展

3. 问答互动

1) 培训讲师可根据培训内容向培训人员进行提问,每位培训讲师每个培训项目准备不少于3个问题,问题需与日常检测工作相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难点及发现的问题)。

2) 听课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可随时向培训讲师进行提问。若培训过程中没有问题,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人至少准备1个问题向培训讲师进行提问,培训讲师对提问问题进行解答,当培训讲师无法解答时,也可由其它培训人员进行解答或大家讨论解答。在培训前培训专员负责给现场参加培训的每位人员发放问题互动小纸条,培训人员需将自己的问题写在纸条上,培训专员负责收集问题纸条统一上交培训讲师解答。

4. 经验分享

1) 根据日常检测过程遇到的或培训时发现的问题,培训讲师要分享自身处理问题经验、仪器使用维护经验、方法操作经验,每位培训讲师分享经验不少于3条。

2) 听课人员如有经验鼓励分享。

5. 教材及试卷准备

1) 培训PPT和试卷由培训讲师自行准备;

2) “检测技能”培训请参考模板:“2014年培训汇报模板-技能板块”制作PPT。其它类别培训请参考模板“2014年培训汇报模板-知识板块”制作PPT。

3) 请培训人员在培训前5天把培训教材(PPT、考试试卷)发给各项目负责人,相应项目负责人审核后发给培训专员做培训准备。

4) 培训讲师准备的知识考试试卷的形式应为“考试题 每道题的分值分布 参考答案(在培训范围内,试题总分100分)”。考试试卷的内容应在培训中体现。

6. 考试竞赛

考试试卷竞赛(现场闭卷答题)。

7. 培训满意度调查

每次培训结束前由培训专员组织进行讲课老师培训满意度调查。以便不断提高内部培训讲师培训技能,加强整体师资素质建设。

(二)培训安排

依据“2014年实验室培训征求意见信息”对各培训版块的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频次统计。

相关项目的培训讲师按时、按要求准备培训相关资料,每位主讲人进行项目培训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

培训时要求大家安排好工作时间,尽量不要和培训时间冲突,实在参加不了培训的需向室主任说明。

具体培训时间安排详见:2014年实验室年度技能提升培训计划时间表—“第?阶段”。

具体培训地址、培训时间由培训专员负责通知。

一、 培训考核评估

采用培训效果评估四层次体系框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图1:4R评估体系。

(一)反映层面评估

反应层面评估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

在培训结束后向培训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讲师篇、主题篇、内容篇、整体篇、列举培训中最有用的内容、问题(必答)、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等。详见:2014年培训效果调查表。

通过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这对于今后重新设计和继续开展的培训、改善培训方式至关重要。

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专员负责下发“培训效果调查表”并及时对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对培训工作进行有效调整。

输出结果:培训效果调查表。

(二)学习层面评估

学习层面评估主要方法是试卷考试、实际操作、工作模拟等方式进行考察。笔试考试是了解知识掌握程度最直接的方法,而对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工作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考核来掌握人员的掌握程度。

1. 笔试考核:

培训结束后对员工进行考试或要求上交培训心得,从而测量员工对知识、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序。培训讲师需负责培训考核试卷的准备以及试卷的阅卷和考评工作。培训专员对考核结果汇总、分析,记录存档。

输出结果:考试试卷或培训心得。(若选择培训心得,应提出心得要求和模板)

2. 仪器实操考核

实操考核识别,详见表:11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11)

(一)行为层面(现场检测层面评估)

行为层面评估指参加培训人员在实际岗位工作中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培训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这是培训效果的重要指标,评估的目的就是考核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是否规范(不正当操作),工作效果是否提高。

现场检测层面评估适用识别,详见表:12

实验室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实验室培训体系建设方案)(12)

五、 培训计划支持文件

1. 实验室培训征求意见信息表

2. 实验室培训人员需求清单;

3. 培训汇报模板-技能;

4. 培训汇报模板-知识;

5. 考试试卷 模板;

6. 阶段培训效果调查表;

7. 人员比对?分析报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