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久显示器会得什么病(双脚是全身疾病的)
来源:【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
权威健康资讯,因专业而信赖!
本文作者:李曰庆,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主任医师
双脚是人体的“精气之源”,只有腿脚健康,经络传导才畅通,气血才能顺利地送往各个器官。因此,常有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
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主任医师李曰庆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国医名师李曰庆”刊文提醒,7个脚部症状,可能是疾病信号
7个脚部症状,可能是疾病信号
1. 脚干——可能是缺乏维生素、真菌感染
天气干燥时双脚干裂蜕皮的情况比较常见,问题不是特别大。但如果一年四季都干裂,甚至用了润肤乳也不见好,就要当心是否因为缺乏维生素导致皮肤弹性变差,或是脚部真菌感染所致。
寒冷季节脚凉可能与气虚、阳虚等体质问题有关。如果温度适宜仍然感觉脚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
一般来说,真菌感染往往还会伴有皮肤瘙痒、小水泡、脱屑等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免病变部位蔓延。
2. 脚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硬化闭塞症
甲状腺素负责调控人体新陈代谢,若其分泌不足,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将大受影响,容易出现手脚冰凉。
此外,贫血、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等,同样可能引起脚部冰凉。
3. 脚麻——可能是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病、末梢神经炎
蹲久了或鞋子过紧压迫都会导致脚麻。但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脚麻,或者经常出现,持续时间很长,则要当心与腰椎疾病有关。
一般来说,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会因神经受压迫,引起脚麻。这种麻木会从臀部沿大腿的外侧放射到小腿后外侧,最后到足趾。
此外,如果麻木感不止在手脚,躯干、脸部也出现麻木的感觉,还要小心心脑血管疾病。若双脚如同穿了袜子一样,感觉不灵敏,则要注意血糖是否出现问题。
4. 脚抽筋——可能是运动过度、脱水、缺钙、血管性疾病
脚抽筋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但如果经常抽筋,就要警惕了。运动时脚突然抽筋,可能与运动过量或未做热身有关。此外,缺钙同样会让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加、兴奋度提高,引起肌肉痉挛。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如果补钙后抽筋没有改善,要特别警惕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静脉曲张等血管性疾病。
5. 脚跟痛——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压症
脚跟痛时,一般而言可能是足底筋膜发炎。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症状会有所缓解,多采取保守治疗改善。
6. 大脚趾增大——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
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所致。
7. 脚踝肿胀——可能是肾病、踝关节炎
肾脏有筛选营养素的作用,一旦工作失常,体液就难以及时排出体外,导致浮肿,脚部肿胀最为明显。
此外,还有可能是踝关节炎,曾经崴脚留下的后遗症,引起滑膜炎、软骨损伤和韧带损伤所致。
收好脚部护理指南
1. 敲击脚底——消除脚步疲劳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2. 双脚晃动——促进血液循环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
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
3. 赤脚行走——锻炼脚心功能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
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
更多健康信息
下载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王楠
审稿:杨小明
更多精彩文章:
35岁博主发文告别:我病了,胃癌晚期,随时可能离开……
不少肺癌是“拖”出来的!医生:这4类人要定期检查!
中疾控披露首例奥密克戎变异株BA.5输入上海
癌,其实是一种状态!肿瘤医生:不要给癌细胞创造“生长环境”!
本文首发于2022-06-16人民日报健康号“国医名师李曰庆”《双脚是全身疾病的“显示器”!快看看你的脚》,部分内容有删减,版权归原作者。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