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

考 察 白 龙 潭——《林北县抗战史话》釆编追记

2021年7月30日,我们编写组决定去一趟石板岩大峡谷。

我们这次去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实地考证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大峡谷白龙潭的抗日游击队六名战士舍身跳崖的传说故事,二是调查挖掘一部分石板岩的抗战史料。因为此前我们《林北县抗战史话》编写组在整理史料时,感觉手头掌握的石板岩镇(抗日战争时期属林北县第七区即西乡坪区)有关抗战的史料甚少,亟待丰富充实。

同行的除了胡录学、石兰夫和我三位主编外,还有石板岩镇东垴坪村的赵万斌同志,为我们开车的是曾在平顺县石窑滩经营企业多年的企业家白伏昌,他经常在这条山路上来回跑。

我们的第一站就是白龙潭。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1)

在车上,赵万斌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白龙潭基本情况。白龙潭位于现在林州市与平顺县交界处一个叫省南岗的地方峡谷深处,潭东西长近百米,南北宽三十多米,两边都是悬崖和灌木,极不易寻找。

赵万斌老师是个对家乡情有独钟的文化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却出版过《赵氏寓言》《百性草》两本书。“白龙潭六勇士”的故事,就是他根据他母亲郭先花(娘家平顺县石窑滩乡东庄村,生于1929年)等上辈人口述和现场考察后报道出去的,《河南党史》《河南民兵》曾分别予以刊登。

1938年日军占领山西后,出于战略考虑,命令驻扎在晋东南的一个日本大队顺着太行山大峡谷从西向东开进,企图打通太行山大峡谷至豫北安阳的通道。当时我八路军来不及调动部队,只好通知附近一支游击队与民兵武装沿途骚扰并在省南岗一带设伏阻击敌人。

战斗中,游击队毙伤日军多人,自己也有十五六人伤亡,在敌众我寡不利情况下只好边打边撤。撤退时,游击队有六名战士(其中有一个女卫生员)被一群日军包围,天黑后被敌人一步一步逼到了白龙潭北一百多米高的悬崖上,六位战士宁死不当俘虏,把枪扔下白龙潭,然后飞身跳了下去。五个战士跳下白龙潭后,因潭水浮力死里逃生,而女卫生员不幸跳落在石堑上壮烈牺牲。

这个悲壮故事很感人,也很有史料价值,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情况下,《林北县抗战史话》收录与否,编写组非常慎重。比如这次战斗及六名战士特别是牺牲女卫生员的姓名都未见资料记载。还有一个疑点,人从100多米高跳下来,潭水没有10米以上的深度,从物理学角度上来看是不可能安全浮上来的。

因此,此次实地考察十分必要。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2)

7月下旬,由于一连下了几天暴雨,林州大峡谷风景区实行封闭和交通管制,平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风景区一片冷清,沿途只有许多轰鸣着的挖掘机铲车在紧张地清理抢修。从石板岩镇区往南走,越走越难走,道路两侧处处可见塌方滑坡,挖掘机只是铲出了简易的通道,有几处路段巨大的山石和树桩横亘在路中央,不得不走临时开挖的便道,颠簸的如坐过山车。

过了猪叫石景区,越往上盘旋陡峭的山路越发难走。狭窄的路上,涧水横流,碎石泥浆遍布,时不时有碎石伴随着涧水滑落到路上。车子左绕右拐艰难前行,遇到急弯陡坡,车子打滑冲不上去,总得打倒挡。坐在后排的我心里害怕,弱弱的说了一句:“实在上不了咱们就甭上了!”坐在副驾驶位上的胡书记倒是很淡定,大概是在边疆当了20年兵见的多缘故,淡淡地回了一句:“来一趟不容易,硬着头皮上吧。”随即扭头对旁边的司机老白开了句半玩笑话:“伏昌,俺都可指靠你了!”。

司机老白驾驶技术过硬,车况也好,但我一路还是提心吊胆。从高家台往上,沿途只遇到一辆拉着方便面饮料之类的小三轮车。好不容易上到了省南岗,找个宽处刚停下车,我们五个人便沿着峡谷崖头失头碰脸地钻着灌木荆棘寻找白龙潭。(赵万斌当时考察白龙潭是从猪叫石景区下边的沟底进去的,现在沟里水大没法进去。)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3)

正是7月流火的季节,又是雨后放晴,酷阳高照,三十四五度的高温,又闷又热。四个老人(胡书记和石老师73岁,赵万斌老师69岁又动过大手术,我70岁)在潭上悬崖边钻来转去,爬上爬下,察看周边地形,估量崖头到水面的高度,分析当年六位勇士跳崖时的情景,只累的气喘吁吁,满身大汗。

白龙潭位于两省交界处,潭的上段已被山西一方用溢流堰把水位抬高了,下段则让修小水库和公路时的废弃碴石填的失去了原貌。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4)

已经过了中午12点,大家才爬上公路,在车附近找了个树荫交流考察意见。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5)

纵观整个白龙潭,潭边悬崖距沟底高度均不足百米,有的只有二三十米左右,人跳下去,即使水不太深,一般也无大碍。按这个分析结论想象开去,基本可以还原出当时六个战士跳崖时的大致情景:六个人被日军包围追逼,退至潭上悬崖边,子弹打光了,又不想被活捉,就议定跳潭,因为这样也许还有活下来的希望。于是就循着离水面较低的崖崭从灌木丛里连滑带翻而下,然后纵身一跃……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6)

在往石板岩镇上返回的路上,大家还分析这件事为什么仅在当地民间流传而没有象“狼牙山五壮士”那样广以流传的原因。一是故事发生较早,二是战斗规模不大,三是我方参战的是地方武装,不是大正规部队,四是当时没有及时总结报道,一些细节还留待专家学者作进一步的调查考证。

据此考察研判,我们决定把六战士勇跳白龙潭这一史料作为史实写进《林北县抗战史话》“艰苦卓绝的敌后武装斗争”相关章节中,以铭记英烈,激励后人。

正是:

著史撰志戒盲从,

跋山涉险为求真。

书中寥寥几句话,

淘尽编家万般神!

作者简介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7)

申洪运,林州市任村镇盘阳村人,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八路军研究会会员,林州市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林北县抗战史话》主编之一。

组稿:

1950年掌窝村剿匪英雄故事(考察白)(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