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社会贡献度 高校的社会贡献度也该
现代社会,高校不再是超脱现实、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使命的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都是高校的核心职能,而在对高校的评价中,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社会贡献度,虽有所涉猎但多属于校方自报家门究竟谁有资格评价高校服务社会的贡献度,如何进行评价?,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校的社会贡献度 高校的社会贡献度也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校的社会贡献度 高校的社会贡献度也该
现代社会,高校不再是超脱现实、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使命的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都是高校的核心职能,而在对高校的评价中,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社会贡献度,虽有所涉猎但多属于校方自报家门。究竟谁有资格评价高校服务社会的贡献度,如何进行评价?
媒体报道,目前青岛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制定《在青高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在青本科高校服务青岛贡献度评价实施方案》,引导高校“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深化校地融合,将高校优势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青岛在加大引进高校落地的同时,拟给本科高校过过称”,“称称”每所学校服务社会的贡献度。这样的“过磅”,相信会让当地高校感受压力:人才培养早已驾轻就熟,科学研究一直在路上,服务社会的成绩虽有,若货真价实地去“称量”,相信并非每所高校都很自信。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是本科高校的职责之一。这样的职责是在高校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办学理念,也是高校联结外部的纽带,是高校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虽然服务社会对高校来说如此重要,长期以来,由于高校隶属关系等原因,高校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相对疏散。地方政府给高校提供的政策便利和经费支持,未必能得到直接的回报。或者说,地方政府的投资和收益并不成比例。现在,青岛率先准备给在青本科高校制定评价社会贡献度的指标,具有导向作用,将引导高校更好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说教育管理部门的学科评价指标中也有服务社会的指标,这样的指标并非评价重点。评价高校的社会贡献度,离不开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想给高校的社会贡献度打分谈何容易?评价是门学问,不同的评价,学问也不一样。就高校的社会贡献度而言,指标的设计如何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又关照地方发展的具体需求,实现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评价的有效性。在这方面,青岛正在制定的《实施方案》无疑具有拓荒性质,值得期许。
评价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需要分门别类,综合考虑人文社科、理科和工科的特殊性,实事求是地完善具体的评价指标,充分考虑评价工作的诸多细节,为科学称量高校的社会服务度奠定基础。同时,还要考虑到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也是社会贡献的一部分,评价高校服务社会的贡献度,还要体现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对服务社会创造的价值。另外,评价高校的社会贡献度,不仅要考虑其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还要有国家视野,要有大局观。
高等教育有自己的规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自己的方向。地方政府评价本地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度,应以评价促合作为根本目的,尤其应防止地方政府借评价高校社会服务度干预高校办学的自主性。只有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高校才能积极配合社会服务度的评价工作,进而通过评价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这对高校和地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赢。(作者:刘海明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