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

致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1)

“蛾术箧存”王大隆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展开幕式昨日在复旦大学文科图书馆四楼展厅举行。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邀请上海图书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部分藏书爱好者,合作举办本次展览。

王大隆,名大隆,字欣夫,号补安,后以字行。人称王欣夫,他是中国古典文献学专家,所著《文献学讲义》,从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全面叙述了中国目录、版本、校雠三方面的源流演变及主要代表人物与重要著作。整理和编著有《许庼学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藏书纪事诗补正》等。同时代藏书家徐乃昌、傅增湘、刘承幹、周叔弢等人多有交往。早年访刘承幹藏书处嘉业堂,从其借钞、借校大量书籍,对其藏书推崇备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复旦大学图书馆三度购入嘉业堂所藏明清刻本及稿钞校本,王大隆出力甚多。

此次展品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王欣夫题跋真迹《韩诗遗说補一卷又補一卷》、上海图书馆藏《虞山先哲小纪》稿本、上海图书公司藏南明永历刻本《凌忠清公文集》、华东师大图书馆藏《杨徵君文集》(王欣夫跋)等。私人藏书家高恩德所藏欣夫先生自用印十方、孙建泉所藏欣夫先生自用章九方、复旦大学中文系卢康华老师藏欣夫先生篆书扇面等,以纪念展致敬中国藏书文化,并缅怀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死而后已、令闻令望、没世犹存之欣夫先生。

开幕式上,上海图书馆沈从文博士代表陈超馆长致词,指出本次纪念展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应该学习王欣夫保存文献、严谨治学的精神,继承他延续传统文化血脉的良苦用心,兼容并蓄、返本开新。

致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2)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阚宁辉总裁谈到出版集团在王欣夫学术研究与整理出版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本次纪念展是学界与业界交流的极佳机会,今后也会与学界保持密切的合作,将先生的事业发扬光大。抚今追昔,阚宁辉又回顾恩师周子美先生当年在圣约翰大学中文系与王欣夫切磋学问的经历,“吾辈应将前辈学人的学术事业持续做下去,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尽微薄之力”。

致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3)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赋诗《题王欣夫先生诞辰百二周年藏书展》诗云:“昆玉焚剽后,幽兰锄刈余。牛棚伤往事,蛾箧睹残书。琅宝含光久,精勘落笔初。缥缃魂聚语,迟来欲慰渠。”致敬王欣夫。复旦中文系系主任朱刚分享了复旦大学古典文献学科的特色——裘锡圭领衔的出土文献、章培恒开创的明清文献、陈尚君从事的汉唐文献,以及中文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希望以阶梯式教学的方式,由浅入深,将有关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做大做强,为王欣夫学术的传承与传播培养后继英才。

致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4)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陈君尚主任分享了复旦“中文系十老——陈望道、郭绍虞、朱东润、陈子展、张世禄、吴文祺、赵景深、蒋天枢、王欣夫、刘大杰”(按年龄)来历的掌故,尤其是由他提议王欣夫入选理由并由章培恒先生拍板的经过。他并结合自身读书治学的经历,高度赞扬了王欣夫《文献学讲义》一书的学术价值,认为是一本难得的文献学教材。谈及王欣夫对清末以来江南散亡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指出正是有了像王欣夫这样的人,我国无数的珍本善本才能在经历岁月的考验后,代代相传。

致敬正在消失的文化印记(为延续传统文化孜孜矻矻)(5)

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认为本次纪念展意义非凡,一方面,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是欣夫先生过世后第一次较为完整的展出,是出版、收藏界的盛事。另一方面,王欣夫的藏书几经磨难,在弟子复旦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徐鹏以及原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鲍振鹄、再传弟子李庆等人的保存下,得以留存于世。如今,复旦大学对文献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此次纪念展的背后凝聚了几代学者的辛勤付出,是王欣夫后学之人对他本人及一代代藏书家的告慰。

王欣夫学术座谈会也于当天在文科图书馆举行,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光辉宣读了日本金泽大学教授李庆的书面发言稿。李庆认为,纪念展的举办体现了复旦大学和有关方面对王欣夫的肯定以及对历史上处置王欣夫藏书的反思,也证明了王欣夫一生学术事业的价值。在收藏、鉴赏、展览、复印出版先生著作之外,应更有作为,展现出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追求。

中国美术学院鲁大东指出邹梦禅、方式熊、况维琦、胡兆周等人所刻的王欣夫自用印,不仅展示出独特的美学价值,也能从中看出王欣夫本人对印章的审美需求和当年的人文交往。上海世外教育集团张宪光介绍了王欣夫先生祖上在经学、词章方面的成就,认为王欣夫是师门文献的收藏者、保存者、整理者和传播者,正是他爱惜古人、愿为古书续命并将其视作毕生事业的精神,才有这次珍贵藏书传世,才有后人通过这些书来了解他的伟大成就。

据悉,上海图书公司收录中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内的明永历刻本和蓝印本书籍也在本次纪念展上展出。

作者:汪荔诚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陈熙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