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蛋返生论文作者道歉:非常愧疚(熟蛋返生论文作者致歉)
“鸡蛋返生”论文的作者郭萍,有包括“河南省科技咨询专家”、“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院专家”、“国际华人超心理学华中分会长”、“北京相对论研究会河南站站长”等20余个对外头衔。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不乏虚构、夸张、甚至查无此人,郭萍涉嫌身份造假。
4月27日晚,据央视新闻报道,郭萍就论文事件向公众道歉。她表示:论文系朋友代写,要为她的草率向公众道歉。
郭某表示,这篇发表于2020年6月的论文并不是由她自己亲自完成,而是由朋友代笔。郭某称,因为她之前也发表过一些东西,所以经常性会有人打电话,问她要不要发表论文。《写真地理》当时也找到她问要不要发表,她本来不打算发表,但是对方表示收费不贵很便宜。她一想就六七百块钱,于是就发表了。
郭某告诉记者,发表论文是她的个人行为,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篇发表于去年的论文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波。她希望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取得大家的谅解。“我就这样草率地发出去引起了社会的恐慌,这一点我觉得非常非常对不起,这是我真心话。不管真也好假也好,我这个事情已经给大家造成了(影响)。我觉得我一个小小的爱好,不是专业人士,我不想再争论这个事儿,也不想再做这个事儿,也不想再给大家添这个乱,也不想给社会再添这个乱,这是我真诚的一个想法。”
郭萍,本名郭花平,有时也自称郭平。她曾是郑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的老师,却在学院撤销后仍对外夸大为“郑州大学教授”。其任职的多个协会,有的是非法社会组织,还有的是与正式协会名称相差一字的“李鬼”。
由她创始并任校长的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自2016年起,便开设了针对学生的“蒙眼识字”、“波动速读”,甚至“土遁”、“水遁”等意念力、学能训练、右脑开发课程,一期潜能开发课程16800元。家长投诉所谓“蒙眼识字”实为透过眼罩缝隙实现。
▲4月26日,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熟鸡蛋返生”论文两位作者郭平(郭萍)和白卫云的宣传海报。新京报记者 程亚龙 摄
4月26日,春霖职校的主管单位,郑州市人社局表示,已经派人入校进行调查。27日,据郑州市委相关部门消息,郑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门成立工作组调查“鸡蛋返生”事件。目前工作组已对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全面调查,如发现问题将严肃处理。
4月27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对《写真地理》杂志做出停刊整顿处理,并已成立工作组进行调查,如发现违规问题,将依照相关法规严肃处理。
━━━━━
郭萍有20种身份加持,多重身份涉嫌造假
4月26日,新京报记者在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门口看到郭萍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罗列了郭萍的9个身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河南省科技咨询专家、郑州大学省直校友会副秘书长、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院专家、国际华人超心理学华中分会长、北京相对论研究会河南站站长、郑州市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创始人。
除此之外,在春霖职校的官网上,郭萍还有至少10个身份及荣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心脑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人体科学研究突出贡献科学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郑州大学民进先进个人,河南省首届民办教育优秀教师,河南省民办教育行业特色办学先进个人,郑州大学省直校友会先进个人,河南省心理协会理事,北京正兴军民融合服务中心行政部副部长等。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郭萍对外宣传至少有20个不同的身份。
▲郭萍的身份简介。图源春霖教育官网
她本是郑州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一名外聘的心理学老师,2016年,该学院被撤销。时隔四年后,在一场中国人体科学学术研讨会上,郭萍摇身一变,成了“郑州大学教授”。
郭萍还自称是“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院专家”。4月27日,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会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研究会没有一个名为“郭萍”或者“郭花平”的专家。“郭萍是把我们研究会的名称改为了研究院,我们这根本没有一个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院的组织。”
此外,郭萍自称为“分会会长”、“河南站站长”的国际华人超心理学会、北京相对论研究会在民政部的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中并无登记记录。
“春霖教育”微信公众号上宣传,2016年9月3日,由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第32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郭萍(郭花平)被评为“全省民办教育行业模范教师”。
▲郭萍(郭花平)曾被评为河南省民办教育行业模范教师。图源春霖教育微信公众号
━━━━━
学校开“波动速读”、“土遁”等课,消协:涉嫌欺诈
天眼查显示,春霖职校法定代表人为郭花平(郭萍),2015年2月6日登记成立,注册资本10万,业务范围为“计算机操作员、育婴师、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婚姻家庭咨询师”。郭花平名下,还有河南春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2018年11月1日成立,经营范围为“教育科技、电子科技的技术开发、转让;心理咨询等”。
在春霖职校的官方公众号“春霖教育”上最早的内容可追溯至2014年。彼时,春霖职校租了郑州大学南校区教学6号楼的一间办公室,在这里,他们负责培训婚姻家庭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收取的费用在每人1900元至2900元不等。
2016年6月起,“春霖教育”在课程宣传上“画风突变”,新增了“学能训练课程”后,该校的教育培训走向了针对学生的“蒙眼识字”、“波动速读”,甚至是“土遁”、“水遁”等意念力课程。
“春霖教育”中有一条该校关于右脑开发课程的宣传视频。视频中的青少年学生戴着眼罩,坐在凳子上,双手放在大腿上闭目养神进行感知能力训练,有学生戴着眼罩,通过嗅觉便能将一套扑克牌的四个不同的花色一一挑选区分出来。
视频中,“右脑潜能开发教师”徐玲解释称,右脑开发的初级课程是开发出五官以外的感知能力,中级课程是让右脑把文字转成图像,还可以把文字转成视频。
徐玲称,“一目一行”就是学生们对着书本一目一行地看书,通过脑电波把书里的内容转变成图像。“波动速读”就是快速翻书,把书里的内容转变成3D电影。“翻书的时候是用大脑看,不是用肉眼看。”
一名学生在视频中表示,“读书跟看电影似的,可以看到、摸到。读《西游记》可以闻到书中大怪物的味道,很臭。”
视频中还有一名青少年学生表示,学过“一目一行”之后,读书快,背课文的时候十多遍就可以背下来了。一名家长对学校的课程评价称,“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神奇。我家孩子所有的字扫一眼就能看明白。”
▲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微信公众号显示,该校教授意念移物等课程,四天三夜原价12800元每人。图源春霖教育微信公众号
据春霖职校的一名李姓老师介绍,他们学校还可以培训老师,“教老师如何去开发孩子的潜能,四天的费用是一万多元,培训出来后,可以直接带学生。”在该校的智慧潜能导师精英实操班课程中,培训内容包括“过目不忘”、“意念移物(土遁、火遁、水遁、风遁、木遁、岩遁等)、意念断物、绿豆发芽、叶子复原等意念力课程”。
4月26日,郑州市消费者协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上述培训学校的课程涉嫌欺诈消费者,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可向消协、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
━━━━━
家长投诉:“蒙眼识字”是通过眼罩下缝隙实现
蒙着眼能写作业,通过嗅觉可以准确区分颜色,春霖职校的宣传吸引了很多家长。2020年,韩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花费16800元给11岁的孩子报名了潜能开发班。学校声称开发潜能后,孩子的各科成绩都会有所提升。
两个月后,韩女士发现孩子的成绩明显下滑,其中一科更是从90多分下降到了70多分。细问才知,所谓潜能开发班教的是“蒙眼识字”、“蒙眼辨别色卡”,而这些“特异功能”在家时却全都失效了。“后来才知道,孩子是通过眼罩的缝隙,看到了实物。”韩女士找到学校,退了部分学费。
4月27日,韩女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后悔当初给孩子报名,“现在想想当初机构说,最终孩子可以分身出教室给屋内的人拍摄照片,简直是天方夜谭。”
韩女士称,她的朋友也曾给孩子报名了该课程,还称自己见到了“鸡蛋返生”“隔空取物”等“特异功能”,依然对该校的教学十分信任。
春霖职校宣传称,学校总部在郑州大学南校区6号楼内。4月27日,新京报记者来到郑州大学,南校区6号楼已无人进出,入口处原本挂设的“国际教育学院”的门牌已被拆除。门卫称,这栋楼近来已无人办公。
郑州大学南校区综合管理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表示,2017年年底,郑州大学对租用校内教室作为办公场所的机构进行清理,郭萍及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被清出学校。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加盖有郑州大学南校区公章的情况说明显示:“郭萍,早期曾与郑州大学南校区有关单位有过合作,早已离开,已与郑州大学无任何关系。”
论文第二作者、实验观察者系退休后以在职职务身份出现
发表在《写真地理》杂志上的鸡蛋返生论文一共2篇。第一篇发表于2020年6月,作者为郭平、白卫云,论文名字为《熟鸡蛋变成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的实验报告》。第二篇发表于2021年3月,作者为郭萍、郭太安、印大民、白卫云,论文名字为《“熟鸡蛋鸡蛋返生孵化雏鸡”实验报告(孵化阶段)》(注:原标题即如此)。
▲发表在《写真地理》杂志上的“熟鸡蛋返生”论文。网页截图
《写真地理》杂志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他们杂志发表文章“审核不是很严格,但是要收取版面费用,一版2500字符需要800元”。郭萍则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她发表论文“没有花钱”。
除了“鸡蛋返生”实验外,郭萍还做过“超意念实验:熟绿豆的返生实验”。过程是:“郑州春霖实验室一批经过脑潜能培训的中小学生,在他们已经开发的脑屏上操作,学生让绿豆快速发芽。让煮熟绿豆返生,变小变紧变硬,颜色由浅绿返生为深绿。证明植物可以返生。”
参与见证上述“熟绿豆返生实验”的还有两位“学者”宫哲兵、印大民,两人同样参加了“2020年中国人体科学学术研讨会”,并和郭萍做了专题报告。
郭萍的论文中提到,白卫云为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印大民为扬州职业大学书记,宫哲兵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京报记者从采访中得知,上述三人均系在退休后以在职职务出现在公开活动中。
4月27日,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党政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宫哲兵确系他们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但是他已于十多年前退休。武汉大学哲学院多次提醒宫哲兵在使用职务身份时要注明“退休”两字,但其依然没有改正。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称,白卫云曾是他们医院肿瘤科的医生,已经退休多年。此外,扬州职业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印大民退休时只是副教授,从未做到过书记的位置。
郭萍第二篇鸡蛋返生论文的第二作者郭太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河南新郑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实验孵化基地“园之原”家庭农场的主人,只参与了鸡蛋的孵化。
实验时间在2020年8月,郭萍给了郭太安8个蛋,告诉他其中7个是返生蛋,最终标记为返生蛋的7个中只孵化成功了一个,郭太安当时还表示孵化率太低,要进一步实验。“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列为了第二作者,现在觉得整件事情很荒诞。”
郭太安称,自己已向当地教育部门做出了情况说明,也接到了当地警方要求配合调查的通知。
━━━━━
观点
750元就能发表“熟蛋返生”论文,学术尊严碎了一地
▲吉林新闻出版局成立工作组 进驻发表“返生蛋”杂志社调查。 图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文/易之(媒体人)编辑 丁慧 校对 李立军
近日,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郭萍等人所写的论文《“熟鸡蛋返生孵化雏鸡”实验报告(孵化阶段)》在网上火了。
论文中抛出的结论——可以用“超心理意识能量方法”,让熟鸡蛋变回生鸡蛋再孵出小鸡,惊掉了很多人的下巴。
而这篇“伪科学”的论文堂而皇之地发表在学术期刊《写真地理》上。在这本期刊网站的首页,留着投稿咨询QQ号码。有记者联系后,自称“李编辑”者说,《写真地理》每版费用为750元,每版2500字符,而且“给钱没有发不了的”。
750元,就能让一篇“魔幻现实主义”论文刊登在学术期刊上,《写真地理》让许多人大跌眼镜。
4月27日,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在采访中表示,已经成立工作组,进驻杂志出版单位进行深入调查。
▲吉林新闻出版局成立工作组 进驻发表“返生蛋”杂志社调查。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披着论文皮”的广告?
深入了解后发现,不只是“熟鸡蛋孵小鸡”这篇论文魔幻,郭萍所在的郑州春霖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的很多课程也很魔幻——“超感知全能全脑”“原子能量波动速读”“土遁火遁水遁”“能量场训练”等课程,并展示了诸如“冥想之力,重塑大脑”等内容。
单从课程名称来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超级英雄训练课程”。
“熟鸡蛋孵小鸡”则是揭开这出荒诞剧的引子。这本质上就是披着“学术论文皮”的广告,目的也指向了卖所谓的“超心理学-脑科学技能应用”课程。无奈牛皮吹得过于玄幻,最后兜不住了。
比虚假广告更荒诞的是,这篇文章居然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的。
而发表这篇文章的《写真地理》也被媒体起底:该杂志是由吉林省新闻广电局主管、吉林省舆林报刊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国家新兴地理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
但这本正规学术期刊,竟然收750元就能发表任何论文。这太魔幻现实主义,也让学术尊严碎了一地。
现在看,《写真地理》这本刊物审核机制的“大意”,简直突破想象——且不说文章内容把关问题,就连刊登时间都玩起了穿越:文章所载的实验发生于2020年8月,出版时间则是2020年6月……这是怎样的“低级错误”?
某种程度上,《写真地理》的表现比文章本身更为恶劣。
学术应该是体面的,毕竟其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理性水准与思考深度。从这个角度说,这也是“熟蛋返生”特别令人痛心的地方:微不足道的金额,就足以让某些学术刊物服务于胡言乱语。
“有偿论文”何时休
问题来了:《写真地理》是一个人在出丑吗?
恐怕未必。花钱发论文,已成某些期刊杂志的明规则。
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曾以非法经营罪,判处王健权等9人有期徒刑两年两个月至4年不等。这位王健权干的就是代发论文的非法生意,判决书显示,2014年1月至10月,王健权等人共收到版面费1200余万元,每篇论文的价格180元到350元不等。若以350元一篇计算,至少有3400人次代发论文。
这不过是冰山一角。当下,有些刊物的生存之道,就是卖版面。仔细想想,《写真地理》为何要在官网首页放一个“投稿咨询QQ”,可不就是便于“商业洽谈”?
得承认,有偿论文并非什么“新闻”了。如果说大量期刊杂志尚能相对爱惜羽毛,那《写真地理》就是底线太低,把这股歪风以一种瞠目结舌的方式重新抛于舆论的中心。
所以,吊打这篇荒唐的论文不难,难的是治理论文经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例如,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唯论文论”评价机制,自然催生学术从业者对论文发表趋之若鹜,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
指望将存在已久的论文经济一股脑端掉不容易,但不得不说,“熟鸡蛋返生”事件仍凸显了治理的紧迫性:如果还对花钱发论文视而不见、无所作为,那惊掉下巴的“学术成果”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不断突破底线,把学术尊严糟蹋得遍体鳞伤。
这连着的,确实还是挤掉论文水分的老话题。挤掉论文水分,回归论文发表以质取胜的健康生态,从宏观上讲,是我国从论文大国走向科研强国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从微观上看,就是避免类似闹剧的应有之义。
所以该强化治理,还得强化治理。
希望精准治理之下,“熟鸡蛋返生”式的奇葩论文不会再有遁形之地。
部分内容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 魏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