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如果爱你他会对你说三句话(想知道一个男人爱不爱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恋爱同居或者结婚,总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问题,会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吵架,比如,金钱,卫生,食物。其实,卫生间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
卫生间是家里最脏,也是最需要保持清洁的一个地方。如果一个家庭的卫生间整洁,那说明这个家庭基本是和睦的,卫生间和家务挂钩,据科学研究表明,家务是能直接判断恋人感情浓度的方法。
阿珍最近已经不是一次和男朋友吵架了,因为每次她和男朋友提的建议,男朋友没有放在心理,男朋友有个坏习惯,总是在马桶边缘留下尿渍,黄色的看着很不舒服,洗完澡也是,花洒弄得到处都湿嗒嗒的,也很不舒服。
最关键的是,无论阿珍擦多少次,马桶盖上总是有黄色的尿渍;是因为她发现无论她提醒多少次,男朋友还是不会调整用花洒的方法,这样,只要她一天不打扫,卫生间就脏乱得下不了脚。
其实,不是女人过分在意细节,过分斤斤计较,而是卫生间本身,是能代表温暖和感动的地方。
洗澡前特意调好的热水,洗澡后主动拖干的水渍。挤好牙膏的牙刷,用完后整齐叠放的洗澡巾,这些小小的一个个举动,深藏的却是最用心的温柔。很多时候,卫生间里藏着最多的细微的爱。
最后,两人被迫分手,男朋友留下一句:每次争吵都是因为这些小事,分手也是……
男友嘴上抱怨阿珍计较小事,因为他不明白,卫生间虽然不大,打扫起来也不会太累。但是对很多女人来说,累得不是身体,而是心。
爱女人的男人,一定会在意女人的想法,会很心疼她们的劳动果实,如果他们只会用小事搪塞女人,本质上是没有尊重妻子的劳动与付出,他们压根不心疼体谅妻子的辛苦。
和男友分开很多年后,阿珍还久久不能释怀,怀疑是不是自己太在意小事,太斤斤计较了呢,直到她回家看到了自己父母间的关系。
看到爸爸妈妈很久不在家,她打了父亲的电话,父亲解释道自己陪妈妈跳广场舞去了,在阿珍的印象中,父亲一向安静内敛,很难联想他竟然愿意陪母亲去那么吵闹的地方。
后来父亲解释道:害,还不是你妈喜欢,她喜欢我就将就一下呗,反正都是小事。
简单朴实的回答,却击中了阿珍心中的要害,原来,这就是爱与不爱的区别。
其实,爱情就是如此。很多人以为婚姻过后,两个人的关系就已经牢固了,不会因为一点点错误或者是小事情而发生太大的争执与矛盾。
然而真相是,真正到了婚姻之后,小事才是考量夫妻关系的重要尺度,两个人只要相爱,就一定会为了两个人的夫妻生活而进一步的忍让,退一步。只要这些问题能够解决, 日常小事情会反过来使夫妻关系亲密如初
爱与不爱体现在小事
目前为指,已经有太多的研究能够证明家务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一项 2007 年的研究发现,引起中国夫妻日常矛盾的原因,居然接近一半和家庭琐事有关。 同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家务问题已经成为婚姻幸福与否相关的前三大最高问题之一,仅次于忠诚和高质量的性生活。
由此可见,家务这件小事能决定夫妻俩的婚姻质量。
首先,从女人的角度来说,大量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因为对家务分配的不满对婚姻不满意( Kluwer ,1996;Yue Qian ,2015 )。
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下,人们总有女性应该做更多家务的固定印象,其实不仅仅是家务,一切和家务有关的各种小事,都理所应当的被扣在女性的头上。
即使在当下,女性完全可以跟男性一样在外面工作,都能给家庭提供同等的收入 ,甚至收入比男方收入还多,但仍然要承担着大部分的家务劳动( Yue Qian ,2015 )。 而这种不公平现象,始终让女性意难平。
中国已经算得上是女性争取平权上限的国家 ,但是这种转换期下的家庭分工,依旧矛盾重重,家庭主妇和母亲的角色的重大的象征价值( Lee et al.,2010 ),让「女人就该收拾家事」「为母则刚」的声音合理化。
这或许也是中国结婚率越来越低 ,离婚率越来越高的主要原因, 性别意识越是强烈的女性,越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
再来,从男性的角度来看,男性自始至终是家庭分工的受益者,尽管如此,研究者发现,在婚姻中,少做家务的丈夫并不会比那些平摊家务的丈夫更开心。
这是为啥呢?因为妻子不满意啊,夫妻关系永远讲究双方平等,失衡的付出会导致关系天平的倾倒,那些少做家务的丈夫,尽管可以身体上安逸,精神上却要倍受折磨。
有调查发现,家务的分配不均在家庭中妻子干太多家务一定会觉得不公平不开心,这样一来她们就会批评和指责丈夫,而丈夫如果不能改变行为,保持和积极平等的状态,就会避免对抗,开始「逃」,变得防御。 在夫妻关系中变得十分退缩,不正面解决,又会加深夫妻关系的矛盾,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真正爱你的妻子,就帮她做做家务吧!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刘刘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