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怎么吃不伤脾胃还去火(秋天吃梨有讲究)
01 梨的功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梨怎么吃不伤脾胃还去火?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梨怎么吃不伤脾胃还去火
秋天到了,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多吃梨,因为梨可以润肺止咳,但梨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润肺止咳”可以概括。梨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水果,在古代,梨也是很普遍的水果。从“孔融让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陈梨甘若饴,雪梨脆而水”这些典故与诗句中,可知古人也是非常喜欢梨的,甚至将这份喜爱融入到诗句中,流传千古!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梨这种水果。
01 梨的功效
中医认为,梨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经,对于热病津伤烦渴、燥热咳嗽、痰热惊狂、肠燥便秘等疾患有较好的疗效。可见,把梨吃对,梨还能养生治病呢。
润肺止咳
润肺止咳,是梨的众多功效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本草纲目》中记载:梨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的功效。
有些人,肺热明显,如同肺中有团火,把肺正常的津液都烤干了。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指的是,肺如同普通婴儿肌肤一般娇嫩,受不得外来邪气。若有肺热,肺不仅得不到滋润,还要遭受火的煎熬,就会咳嗽,而且以干咳、少痰为主。而梨是甘寒的水果,就像一块冰,不仅把肺的那团火直接熄灭,还滋润了那些被火烤干的地方,肺得以恢复正常。这就是梨可以润肺止咳的原因。
清热止渴
《新修本草》中记载:梨主治“热嗽,止渴”,意思是治疗热性咳嗽,缓解因体内有热而导致的口渴。
为什么体内有热会觉得口渴呢?从现代医学角度,口渴是因为身体缺水了,但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身体不得已而求助于我们自己。所以大脑产生了口渴这种感觉,让我们知道,身体缺水了,赶紧去喝水补充一下。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身体会缺水呢?答案是体内有热会缺水。我们都知道水火不容,是因为有火、有热的时候,如同在锅底点火,锅中的水会加速蒸发,最终把水煮干。体内的热邪、火邪会把身体的水直接蒸干、烤干。所以,体内有热邪、火邪时,容易产生口干、口渴的感觉,甚至频繁喝水都不解渴。梨是甘寒之品,寒性,可以祛除热邪;甘,可以补充体内缺失的津液,标本兼治,自然效果显著。
润肠通便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梨在润肺的同时,对大肠也有滋润作用。
如果将肠子里的大便比作河流里的船只,那么我们的肠子就是那条河流。如果在丰水期,河流里水流充足,那船只航行就无比地顺畅。但如果在枯水期,河流中水流稀少,甚至缺水断流,那么船只就只能搁浅,无法通行。在大肠中也是如此,如果大肠津液充盛,那么大便自然可以顺畅通过,排便顺畅。但假如大便津液亏虚,那大便自然就通行受阻,便秘就来了。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体内有热有火的时候,会导致津液亏虚,水不够了。那么,假如大肠感受了热邪,自然就容易导致便秘。而梨可以清除热邪、滋润大肠,自然而然地就起到了通便的效果。从现代医学角度,梨富含膳食纤维,也有通便的效果。
02 哪些人不适合吃梨?
梨这种水果并非适合所有人。有些人应该多吃,但有些人,如果多吃,反而不利于健康。
梨的所有功效都是建立在“甘、寒”的基础上的,划重点:梨,是寒性的水果,寒性的,寒性的,寒性的!重点的话说三遍,所以,阳虚、寒湿的人就不适合了。如果您经常腹泻便溏、手脚冰凉,建议少吃一点。对于平素是阳虚、寒湿体质,却感受了风热或燥热之邪的人,想要疏风清热、养阴润燥,怎么办?教大家一个方法,把梨子炖煮成汤,或者隔水蒸熟后食用,梨子的寒性就有所下降了。梨子蒸熟以后同样有清热止咳、润肺化痰的功效。在蒸煮梨子的时候,加入其他的食物,还有其他的效果。但依然要注意,体质虚寒的人最好少吃梨。
同时,梨是甘甜的水果,糖分高,糖尿病人就应该少吃了。
推荐药膳——雪梨川贝羹
材料:雪梨一个,川贝3g,蜂蜜适量。(1人份)
做法:把雪梨对半切开,然后挖空里面的果肉,川贝磨成粉,把川贝放里面,在锅上蒸一蒸,起锅后稍稍放凉,加入一定的蜂蜜。
功效:润肺止咳。
雪梨川贝主要功效是滋阴润燥止咳,适用于肺中燥热引起的咳嗽无痰,口干舌燥的人。
提醒:有些人吃梨时喜欢削皮,其实梨皮也是一味中药,著名的桑杏汤里就有梨皮,梨皮性凉,味甘、涩,归肺、心、肾、大肠经,有清心润肺、生津降火的功效。不少人担心果皮表面会有农药残留,其实,只要做好清洗就可以了。
保胃健康|它被誉为坚果之中的明星,具有补肾健脑的功效
保胃健康|肝郁脾虚思虑重,小小药方乐逍遥
保胃健康|三伏天脾虚湿困,试一试这碗甘香四溢的祛湿汤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