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

嗯,得承认,取关姜思达有段时间了,也不是说不喜欢他了,就是突然某一个月的某一天可能因为他刷屏太严重还是什么现在已经想不起来的因素给取消关注了,但最近无意刷微博看到他的新节目的时候,又关注了起来。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1)

新节目里

他问池子:台上的笑几分是真 几分是假? 李诞比你有才华在哪?

他问袁弘:世界了解几分真实的你

他问谢娜:生命中的哪十年是可以被舍弃的

他问于正:你为什么害怕衰老

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感性胜过理性的探索

他让你觉得好像自己知道 又像什么也不懂

重新关注姜思达是因为他在预告片里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我刚在朋友圈发了又删了一句话

他说:

哪怕这个东西完全出自于我的主观,但是,我不在乎客观。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2)

这句话啪的一下像是打醒了那个大一面对大学生活心生无聊的厌恶,可面对所谓的大学自由生活突然迷茫,不知所措,而又无人能为自己回答关于世界,关于社会,关于自我问题的时候只能选择看无数访谈视频来寻找启示的自己。

回想大一那年,我看了无数的名人访谈,看了无数讲述各种职业的电影,看了无数杂志上的社会时代话题,企图能够让自己找到关于自己命运的答案。

当时也想了,如果实在找不到自己喜欢什么行业,能够做什么事感到快乐,哪怕找到怎么让自己轻松的赚钱和做什么事对社会有意义的也行。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3)

虽然当时确实找到了前者,也找到了后者。但仔细一想,那些答案从未有一个是从名人访谈,职业电影和时代主题而来的,反而,全都是低着头用不得不或主动的接受生活时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来的。

因为近乎所有的访谈,职业电影,杂志话题都在企图用历史加理论来客观地来探索或演绎他人命运的主观,而面对这样的客观,大多时候主角就像杨天真说的:各行各业的年轻翘楚,都是早早形成了自己吻合行业角色的哲学优势。说白了,其实人与人的不同本质都被客观社会标签掩盖,人与人的差距反而被社会大道理的主观努力热爱来掩盖。我能从中找到的答案看不清适合我的主观,能发现的都是没有用的客观。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4)

当你在那样被是非黑白的客观世界从小长到大,而你在其中仍妄图追求做一个客观真实的人的时候,你总有一天突然就会被年龄赋予的阅历点醒明白人间的很多所谓真实:就像贫穷与富裕。贫穷的本质是超级复杂。但富裕的本质却异常简单,就是垄断生产资料。

原来我们根本是拥有不了的客观的,无法客观的看待自己考试成绩60分与别人的99分差距只是简单的不努力而造成,无法客观的看到社会的生存标准摆在自己面前时所有人真的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无法客观的觉得自己过的没有别人真的是因为自己的笨拙与命运不好。

那些曾大声在我生活里出现的:人生公平,成败决定于自己的 励志语录。和你看别人比你苦,却也活出成绩的 励志画面。以及大人嘴里:要聪明,要有才艺,要考高分 就能拥有好生活的 励志教育。都在后来让我发现。这些励志不过是让我得到了那些我一离开,背后就有千万人可以代替的职位。让我做了一些如果我不去做,就会有千万人愿意出来做的事情

在客观的人间里我活着就像是来这个世界充人数的。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5)

想起上周和一个南方的心理学小自媒体编辑聊天的时候,她说我身上有很多心理学的蛛丝马迹,希望因此而可以深一步交流。但我一开场就坦诚的说:我不懂心理学,也一点也不想了解心理学。我已经过了对人性的潜意识以及行为情绪分析的好奇阶段。可能你们眼里所谓我透露出来的心理学思维不过是我年少一路走来的敏感,生活一路成长的脆弱,以及我成年后生而为人对外在世界的洞察。我没有外界客观看起来那么理性。我对外界的客观和自己客观对待外界失去了信心。我现在想做的就是主观的真实。

主观的靠着自己痛苦,靠着反思,靠着脆弱,靠着敏感,写东西或做工作去感受活着。而不是那些从小到大什么数学成绩,大人嘴里的聪明,再或是社会证明的才艺去活着。那些所谓的客观下的优点,标准下的优秀的标签早已被我扔的离身万里。目前只有,也只剩下我的缺点,我的弱点,值得我去拥抱,值得我花人生的意义去选择救赎

就像没有什么不能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的,因为我压根就不打算再去在意这人生能不能过好了。我只想在意我今天过好了吗。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6)

那些别人说喜欢,我却感受不到喜欢的时候,我已经不会觉得是自己是异类了,那些别人说厌恶的东西,我也不逃避自己会有喜欢的感觉了。社会称赞什么,时代表达什么,与我要做什么,热爱什么都是没有关系的。我已经不要因为别人影响自己,更不要社会的标准要求自己了。

当然,或许这种主观。某种层面看起来是幼稚,或某种角度看起来是态度,但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毕竟人类活着这件事的。在别人看来就是客观的,客观的带有各种身份地位年龄性别标签属性功能去衡量活着的意义。可在主角自己看来是在主观的活着的。主观的带着喜怒哀乐经历悲欢离合的在亲身感受活着而已。

姜思达谈年轻(仅三天可见之姜思达)(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