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才队伍建设(为长春高质量发展搭建凝聚人才)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编者按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迈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十四五”,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进入加速推进期。长春振兴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将起、其兴可待。将长春打造成为“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人才集聚高地,可谓恰逢其时。
为做好“引才、用才、留才”文章,为青年人提供“远者来近者悦”的人才环境,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提出“创新落实吸引人才相关政策,全面发力最大限度引导大学生留长创业就业,全力完善相关保障工作”的工作要求。市人社局迅速响应,起草《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2021年度暑期服务行动计划》方案,并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邀您共赴长春创新振兴之约》公开信。
7月初至9月中旬,我市各级人社部门联动开展“2021年度暑期服务行动计划”。在这个火热的夏天,通过政策联通、信息共享、“双线”发力,使长春形成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广揽人才、引进人才,以求贤若渴的态度爱惜人才、留住人才,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局面。
当下之春城,建设正当时,创新潮正起。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质量进一步提升,发展势能进一步释放,在长春这片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沃土上,正在形成引才留才的“磁力场”,上演着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场景。
“暑期行动计划”线下招聘会吸引企业与人才交流对接。
一个月前,吉林体育学院应届毕业生曹明远住进了减免30%租金的人才公寓,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位外地来长学子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职位得以晋升。为他留长就业答疑解惑、坚定信心的,是长春人才市场举办的“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近来,长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四学生小敬开始着手准备创建新媒体公司,从一个念头到付诸行动,为他“导航”的是一场含金量十足的创业沙龙;边逛街、边品尝小吃、边找工作,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夏茂盛就是在桂林胡同步行街举办的“人才夜市”上,成功入职我市一家跨境电商企业……今年夏天,这样的新鲜事儿屡屡上演。
7月初至9月中旬,由海量政策、数项活动、多个平台构建而成的“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2021年度暑期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暑期行动计划”),以优质岗位开发计划、“双线”联动招聘计划、创业帮扶支持计划、能力培养提升计划、人才环境服务计划“五项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之路提供了更为优化的“多选题”——“只要你有需求,长春就会有服务;只要你选择在这里创业就业,长春就为你提供岗位和空间。”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两个多月时间,全市全口径实现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1.8万人,截至“暑期行动计划”结束,今年我市已累计吸引与留住高校毕业生8.7万人。长春以赶超盛夏高温的热度、爱才的诚意、聚才的良方,成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持续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动力引擎”。
长春市就业服务局举办送岗进社区暑期招聘会。
聚焦岗位开发
优化人才“蓄水池”成效初显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进程中,作为省会城市的长春,自去年以来各项主要指标增速领跑东北,一批重大平台载体相继落位,新时代的长春是一座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有潜力、有磁力的城市。立足“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春主动担起“一主”使命,广纳人才谋求发展,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围绕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继续深入贯彻“人才强市”战略,为“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事在人为,业以人兴。如何为长春“筑巢引凤”聚人才?市人社局相继出台《长春市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长春市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人才政策,并组织开展“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2021年度暑期服务行动计划”,极大增强了长春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以大型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为例,在今年企业引进的各类人才中,绝大部分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现在分布在各部门,按中层管理者后备梯队培养,研究生则作为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储备,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恰恰是为了吸引人才目光,“暑期行动计划”将优质岗位开发计划摆在首位,全力推动,我市各县(市)区、开发区人社部门主动发力,优化人才“蓄水池”,并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岗位。
长春新区深入摆渡创新工场等企业,征集一批工程师、设计师、翻译等薪资待遇好的优质岗位,协调相关企业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保洁、保安、操作工等岗位;二道区运用线上各级人社微信公众平台开展17期招聘会,高校毕业生用工占比达20%,并在暑期完成事业单位编制内招聘155人,区政府各部门编外合同制用工聘任124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则指派专人与企业对接,以重点企业、规上企业为主,中小型企业为辅,接收应届毕业生、安置往届毕业生。
同时,为大力开发重点产业岗位、拓宽就业岗位开发渠道、实施企业就业补贴政策,市人才服务中心牵头各部门,密集走访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加工、轨道客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行业重点企业,开发月薪8000元以上优质岗位1万个,实现引进人才预期目标;通过每月面向社会发布5000个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优质岗位,为一汽富维、中车长客等重点企业提供大批人才,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市人社局事业单位考核培训处则提供了另外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开发就业岗位7296个。其中,公务员岗位718个,事业编制岗位2861个,合同制岗位3717个。今年我市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数量,达到其余招聘计划整体数量的80%以上,招聘高校毕业生2118名,进一步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托“强师计划”“强医计划”“急需紧缺人才”等校园专项招聘活动,828名应届毕业生实现及早就业。为保证聘用人员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市人社局还靠前站位、全方位服务,做好考生体检、考察、聘用备案等相关工作,搭建起签约人员从学校到就业岗位的“直通车模式”。通过日统计、周调度、月总结工作模式,各县(市)区、开发区自主开发不占编制合同制同工同酬岗位3145个,目前已超额完成预期工作目标。
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中转站”作用,积极开发高校毕业生基层公益服务岗位,市就业服务局借助各高校,各区街道、社区等平台广泛宣传,以“长春就业创业网”为载体启动线上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公益岗位报名系统,增设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公益岗位4000个。
朝阳区在桂林胡同步行街组织开展“人才夜市”。
聚焦招聘平台
“双线”联动提升对接成功率
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我市人才量累计增加35.3万人,连续多年保持人才正流入。在众多人才的心目中,是长春政策惠才、产业引才、平台聚才、服务暖才吸引、留住了他们。“我的职业药师证考下来了,但工作一直没落实,心里没底。刚才跟几家企业进行了对接,一家知名企业邀请我去面试,我要好好准备一下,希望在长春实现更好就业。”对于吉林医药学院2020届毕业生黄越平来说,从吉林市到长春找工作,“一击即中”令她挺高兴,但真正为她送上惊喜的,是长春优渥的人才政策和土壤。“在招聘会上,通过政策宣传工作人员介绍,我了解到长春已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自愿落户长春,只需到居住地派出所就可以办理落户手续,‘最多跑一次’,真的很便捷。”不仅如此,通过《若干措施》的出台,凡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含长春籍),首次在长创业或灵活就业的人才,均能享受每月400元至8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
随着“黄越平们”纷纷将奋斗之地选在长春,我市人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结构更加优化,高端人才不断涌现,人才智力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在本次“暑期行动计划”中设置“双线”联动招聘计划,恰恰印证着长春在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持续释放的吸引力。自7月10日开展“暑期行动计划”首场活动——“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至今,我市举办现场招聘活动300余场。招聘会的主题、内容和类别涵盖了行业类专场招聘会、大型主题招聘会、“万人助万企”系列招聘活动、市区联动招聘活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场、农村人才专场等。
活动期间,我市开展高校毕业生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专场招聘活动,依托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官网,组织入驻企业开展线上招聘服务,172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3000余个,近10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共投递简历8200余份。持续组织实施产业园“直播带岗”,促进高校毕业生与企业互动对接,现场回答高校毕业生困惑。开展职业指导“云课堂”宣讲活动,聘请产业园入驻企业人力资源讲师、市人才服务中心专职人员针对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在线指导宣讲。
通过加强高校毕业生基层项目组织实施,调度县(市)区、开发区征集2021年“三支一扶”基层乡镇服务岗位,开发岗位55个,招募57人,共计2529人报名参加招募考试,报考人数较去年翻倍。
净月高新区在9月10日至9月12日期间,把招聘会开进了长春农博会,3场特色招聘会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平台,“参加招聘会,报销农博会门票”的活动,更令企业与人才感到暖心。
精彩的招聘“大戏”在各城区不断上演。
经开区举办应往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南关区在光明文化大院举办就业对接活动、公主岭市在杨大城子镇开展3场暑期综合类人才招聘会活动……近9000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48795个,服务高校毕业生28648人次。
“暑期行动计划”的最大亮色,非“人才夜市”莫属。通过市、区、街道三级联动,选取商业区、公园、广场、社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向更广泛人群提供政策解读、招聘对接、岗位发布等服务。
在桂林胡同步行街,朝阳区组织25家企业提供1528个就业岗位,现场吸引1000余人参与“人才夜市”;宽城区在宽城万达广场、黑水路商圈、东广老街街心公园、区政府中心公园陆续开展“人才夜市”活动,点面兼具;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则选择区域内优质企业共赴“人才夜市”;汽开区以“关注长春 选择汽开”为主题,在岱山公园举办“人才夜市”,120家企业招聘人数达2005人。
据统计,活动期间,市区两级共在“人才夜市”招聘活动中发布就业岗位23510个,这一新颖的招聘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线上招聘活动也未曾“打烊”。以市人社局官方网站为核心,联动长春人才网、长春就业网及各县(市)区、开发区网络平台,集中对外发布网站、微信平台、抖音号、快手号、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平台43个。通过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北方人力集团、猎聘网等人力资源中介公司联合开展“‘暑期行动计划’线上招聘专项活动”,吸引参会单位13984家,发布招聘岗位50140个,收到简历投递19550人次,网站浏览量达230万人次。
在中国长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智能招聘大厅,求职者不仅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实现人才与岗位的频繁互动,持身份证或简历更可在现场简历自助一体机上投递简历。多措并举搭平台,大胆实践巧联动,使得对接的成功率大幅提升。
以“创新创业,筑梦长春”为主题的“暑期行动计划”创业沙龙。
聚焦创业帮扶
为“有志者”插上腾飞的翅膀
长春振兴,人潮奔涌。得益于长春着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凝聚人才“磁力场”,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政策有政策,要平台搭平台,要补贴给补贴!”应届毕业生杨先宇就是有感于长春市针对大学毕业生创业推出的扶持政策,选择从上海回家乡创业的。“听说长春开展‘暑期行动计划’,对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我义无反顾地‘回家’了!”作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杨先宇只要落户长春创业即可申请开办补贴、创业补贴,还能申请最高22万元、最长3年的政府全额贴息贷款。
如今的长春,正在成为人才向往之地、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而令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欢欣鼓舞的,恰恰是我市为兑现落实省市人才新政、推动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等,单独列支2.5亿元人才经费。
政策令人才安心,创业环境能否让人们舒心?7月30日,在以“创新创业,筑梦长春”为主题的“暑期行动计划”创业沙龙上,长春北湖科技园产业服务部经理徐斌斌的一句“入驻园区众创空间,可免费提供公共会议室和桌椅。换句话说,你只需带上无限创意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创业了”,解答了多数人的疑惑。
为使创业帮扶支持计划得以更好实施,市人社局联合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在我市各城区遴选出20家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在读及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地(园区)创业孵化提供房租、卡位费用减免服务。“暑期行动计划”活动期间,共接待电话咨询者500余人次,入驻创业者50余人。他们中还有不少人正在备战长春市“超越杯”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赛荐才、以赛聚才,这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极具吸引力。“听说获奖个人及团队能获得5万元至2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还有机会拿到1万元至5万元的人才奖励,这对于初创企业的发展太有用了。”创业者吴惠灵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杨先宇、吴惠灵等大学生创业者,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委提出“新”“广”“暖”“活”“严”五位一体教育服务模式,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带动了不少流动党员的创业热情。创办了吉林源雪腾贸易有限公司的流动党员陈雪便是其中一位。正是在参加流动党委组织的活动了解到大学生创业政策,她才留在长春创办公司。近期,正要扩大经营规模的她,预计将再吸纳多个就业岗位。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党员们的爱国热情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在各自行业和领域发挥着自身的光与热。
在市就业服务局,有3部咨询电话俨然成了“热线”。截至目前,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用人单位吸纳重点群体申领社会保险补贴》《中小微企业贴息不担保贷款》3类政策,共接听咨询电话1117次。其中,在贷款政策方面,将合伙经营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最高100万元提升至220万元。在补贴政策方面,已为高校毕业生发放首次创业开办补贴、初次创业补贴、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补贴共计43000元;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余万元,赢得高校毕业生点赞。
“企业行”活动走进中车长客。
聚焦能力培养
下好实现优质就业“先手棋”
创新发展,人才先行,能力为重。注重下好人才“先手棋”,将发力点落在人才能力培养上,才能更好地推动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融合,实现以人才第一资源助推发展第一要务。
在长春,结合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实际,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使用管理工作。将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范畴。不仅提供培训,按照“谁组织,补贴谁,谁培训,补贴谁”的原则,我市还同步开展岗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新型学徒制培训以及以工代训等补贴工作。
在今年8月举行的大学生新职业培训开班式上,长春市施耐利系统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定点培训机构,为我市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3个新职业项目打通了培养技能人才的关卡。近两个月时间,这项基于专账资金补贴政策基础上开展的“暑期行动计划”之能力培养提升计划,在长春遍地开花,结出硕果。
“我们为20名大学生开展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培训,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抓住机会比学赶超,形成了一股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令我们对为城市输送合格人才更有信心了。”施耐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就目前已培训完成的职业技能人才来看,就业率达100%。
不仅年轻人学习有冲劲、工作有干劲,各家企业也是争相跻身定点培训机构行列。据长春斯纳欧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柴丽介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培训大数据、云计算项目,政府将按13000元/人补贴给企业,培训工业机器人项目,政府将补贴企业9800元/人,补贴政策给力,双向激发着企业培养人才的热情与动力。
9月8日,绿园区赴施耐利公司考察洽谈人才引进合作事宜,欲推动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定向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二道区认定17家就业见习基地已吸纳见习生254人,并为开发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工代训岗位的企业给予补贴约18万元;榆树市的榆树蓝兴医院有限公司获颁就业见习基地牌匾,令年轻人发现了优质就业的无限可能性。
据统计,“暑期行动计划”活动期间,全市新发展就业见习基地达20家,吸纳就业见习生541人。为4690名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实名登记,实现就业3027人。
不仅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培训、见习的平台,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许多年轻人还主动参与到“企业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组团取经”带给企业和人才的是活动形式的新鲜感,还有“将自己打造成企业刚需人才”的认知度。
7月28日,在“暑期行动计划”——“企业行”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吉林大学机械类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19级大学生陈照源深深感受到了“自己与优质人才还有差距”。通过走进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客车制造中心装配一车间,专业对口的他树立了努力学习本领,毕业后进入中车长客、打造中国智能高铁的信念。参与活动的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商学院年轻教师刘竞爽则表示:“我想为学校学习光电、机械等专业的大学生们找出路、觅方向,探索校企对接合作可能性,以此补齐就业短板,未来更好地将企业所需应用于教学,实现企业招聘与学生就业间的双赢。”
近日,许多高校毕业生和高校教师代表还在九台区感受到“园区 社区”联动、“线上 线下”结合、“实训 孵化”并行带来的震撼。今年,通过与22所高校共同建设“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无人机、现代物流、人工智能”等共享平台,已开展专业培训7152人,大学生见习体验6000余人次。
一套聚焦能力培养的“组合拳”,进一步提升了高校毕业生对长春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加深了他们对长春发展前景的赞同感,增强了年轻人的留长愿望。
我市开展事业编笔试工作部署会。
聚焦环境打造
“靶向”发力为长春拴心留人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2018年至2020年3年间,长春已累计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26.2万人,这个数字令人欣喜。实现人才在长创业就业乐业,就要懂得为人才“量体裁衣”。为此,长春全面发力,最大限度引导大学生留长创业就业,《长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服务工程》、“来(留)长创业就业12条措施”等相继出台,使更多“千里马”得以竞相奔腾春城大地。
深谙此理,市人社局人才开发处在起草“暑期行动计划”后,印制我市高校毕业创业就业、扶持创业、技能提升、安居保障等政策宣传海报,“暑期行动计划”宣传册以及公开信,以进机关、进街道(社区)、进企业、进院校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
在农安县,政策知晓率成为践行人才环境服务计划的根基。“人才对落户、子女就业、高级人才补贴、人才公寓、档案存放等方面的信息渴求度最大,我们就利用线上平台滚动发布政策、招聘信息,为他们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就业服务。”
提高人事人才服务质量,精准对接、“靶向”发力、打通关卡是重中之重。在“暑期行动计划”活动期间,我市为高校毕业生开辟服务绿色通道,实施高校毕业生落户办理、档案接收、党组织关系落转等事项“一门式”通办、“不见面”网络化服务,并设立服务督办专员、实行订单式、标准化管理,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实现了高校毕业生档案接收“零跑动”。8月份上线的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微信小程序,则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建设和档案相关业务实现了全程网办和跨省通办。截至目前,该小程序已协助办理业务82项。
在吉林省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办理”显成效。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派发、内部跟踪协调、窗口统一办结”的方式,由“一窗口统一出入”,为人才提供“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的“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各综合服务窗口已为212名人才提供人才分类评定服务,使更多企业和人才通过便捷窗口,享受政策红利。
打通了服务通道,如何真正为城市拴心留人?长春的答案是在“住房保障”上做文章。“对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正式劳动合同的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生,长春市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3万元,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次性安家补贴分别为5万元、8万元。”市人社局相关人士表示,入住长春市人才公寓的高校毕业生,政府给予租金30%的减免;全款或商业贷款购买首套商品房,可凭购房凭证申请2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商品房,在首付款不低于总房款30%的情况下,可优先办理最高40万元贷款;而在长落户创业、灵活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则可申请每月400元至800元生活补贴。“我是山东人,在长春上了4年大学后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节奏。是长春市的好政策留住了我!目前我刚入职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人才公寓离公司步行只要10分钟,节省了我的生活开销和时间。”应届毕业生高明说。
双阳区则早在今年6月下旬就出台《培养引进双阳籍医疗专业人才实施办法》,用以加强区医疗队伍建设。亮眼的好政策,成功为区域引进了本地户籍大学生,为储备医疗专业人才开了个好头。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全国第四大智力密集型城市,新时代的长春,正以人才为第一资源,引才、育才、用才。借“暑期行动计划”吹来的劲风,全市人才工作在积极探索新路径、新部署、新举措,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营造“知用贤、善纳贤、尽其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激发人才“主力军”作用,助力长春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建强“四大板块”、打造“两大基地”,努力把长春建设成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经济总量破万亿,产业兴旺、创新活跃、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为长春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撰稿/毕馨月 摄影/张扬)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