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的社区工作者(专职化社区工作者)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感为民倾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为民奉献。厦门市翔安区主动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持续探索创新举措,全面规范整合村(社区)各类专兼职岗位人员,打造专职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5月6日,翔安区规范整合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工作推进会召开,在新圩镇试点基础上,全区全面铺开这项“改革工程”,进一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与水平,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以更扎实的举措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精神,全力奋战“项目攻坚年”“提效奋进年”“作风建设年”。
试点
村民来办事 只需找准一个人
最近,翔安区新圩镇凤路村的蔡亚丽有了全新的称呼——“社区专职工作者”,新圩镇试点时是“村居综合工作者”,再往前,则是“网格员”,蔡亚丽说,现在的名称能更精确地描述自己的岗位职责。
称呼变化的背后,是翔安区关于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大创新改革,而给蔡亚丽带来的明显变化是职责更大了、工作压力自然也加码了。“过去只负责网格员的工作,现在还要管起原来劳保员、流管员等一些岗位的事。”过去在凤路村,大大小小几十个“员”,人员既分散,又不集中上班,村民过来办事经常不知道要找谁。
规范整合后,社区专职工作者“一人多岗”,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片区履职,网格内的居民要办事,只要找准一个人就好,彻底解决了过去办事不知找谁、找不到人的问题。
人员精干了,岗位职责明确了,服务百姓自然就更到位。虽然要干的事更多了,蔡亚丽并没有“抱怨”,她说,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待遇也相应提高了,晋升渠道也得以畅通,工作干好了年底还能多拿一笔绩效考核补贴,压力虽然大了一些,但感觉更有作为、更有成就感,工作也更有劲了。
2020年,新圩镇以规范身份、规范岗位、规范编配、规范分工、规范待遇、规范管理等“六个规范”为突破口,开始全面整合村级工作力量、提高基层工作效能。
体系更优。
岗位整合了,人员少了,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新圩镇组织干事朱燕婷说,在试点后,新圩镇构建起了领导决策、协调执行、落实执行互为配合的三级管理体系——村(社区)主干担任领导决策层,强化了他们的担当意识,又提升了谋划水平,主干的“掌舵”功能凸显;村(社区)“副职”、委员担任协调执行层,上承主干,下接社区专职工作者,一改以往村“两委”一人落实全村某项事务的状况,“两委”干部能将更多精力用在征地、危房拆迁、纠纷调解等工作中;社区专职工作者组成落实执行层,实行全日制坐班和网格化管理,具体负责工作落实。
这样的三级管理体系,发挥出极强的战斗力,2021年,厦门本土疫情暴发后,作为与疫发区毗邻的乡镇,新圩镇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作用,组建32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置50个“党员先锋岗”,全面落实闭环管理和社会面防控,迅速切断疫情输入传播渠道。
能力更强。
按照网格定岗,建立网格化服务队伍,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群众更明确了遇事“要找谁、能找谁”,逐步实现物在“网”中管、人在“网”中行、事在“网”中办。
据悉,试点以来,社区专职工作者共入户走访群众8449户,协助慰问困难党员、群众1208人,为片区内群众办理社保、计生等服务事项3609项。
业务专业能力加强,例如,原水库管理员取消后,该镇将辖区水库委托镇属曾古供水有限公司管理,将需要专业化队伍开展公共服务领域的村级农民技术员、村级动物防检员2个岗位,在全镇进行统筹,购买社会化服务,推行片区化服务模式,通过依托国企管理、购买服务的方式,新圩镇进一步提升了队伍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
效率更高。
通过规范整合,岗位设置不合理和补贴发放不规范的情况明显减少,人员和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高。网格化管理模式将过去被动的处理问题改为主动的发现问题,特别是在开展邻里矛盾纠纷协调、上访户思想动态跟踪等方面,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介入。护村巡逻队和微型消防站人员整合,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突发安全事件处置效率。
新圩镇规范整合试点后,全镇村(社区)各类专兼职工作岗位由原本的34个岗位整合为11个岗位,岗位减少比例达67.65%;人员由1165人减少到619人,人数减少比例为46.87%,人员更加精简,效率也明显提高了,真正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
整合
科学设置 网格化规范化管理
在过往,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俗称“几大员”)呈现出多头管理、人员冗杂、待遇不均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等问题。
在这次全面规范整合后,翔安区村(社区)工作人员统称为“社区工作者”,庞杂的人员称谓不见了,现有的村(社区)“几大员”,按照“一人多岗、减员增效”原则,采取5种方式规范整合,以网格确定岗位职数,以分层管理、分类管理来规范岗位职责,以差异化绩效考核来激励社区专职工作者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科学设岗。
将社区工作者分为村(社区)“两委”的正职、副职、委员以及社区专职工作者四类。
——网格定岗。
根据实有人口数每千名配备1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实行全日制坐班和网格化管理,确保有充足力量落实工作。
——规范管岗。
按照扁平化原则,对村(社区)“两委”、社区专职工作者实施分类管理,同时,严格规范调动、培育、管理、选拔、退出等机制。
——激励履岗。
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年度差异化绩效考核,设置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分别按照相应系数发放绩效补贴,打破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成效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华丽蜕变
“整合以后,我们村所有专兼职岗位的职责,都能落到具体的社区工作者肩上,可以肯定的是分工更加明确。具体来讲,就是每个口上的工作都能确保责任到人,‘两委’干部和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责明晰、层级清楚,更加高效、规范,特别是社区专职工作者分到网格,村居民要办事,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办事人员。”内厝镇官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易池介绍说。
记者从翔安区委组织部了解到,此次全区范围内规范整合涉及的38个岗位中,共整合了26个岗位,保留12个岗位,减少了68.4%;整合前人员7042人次,共减少了5034人次,保留2008人次,降幅为71.5%。
岗位整合,人员减少,节省了财政开支,更重要的是队伍的素质和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必将展现出更强的战斗力。
以试点的新圩镇为例,整合后,该镇村居综合工作者63人,本科18人、大专41人,大专以上学历93.65%,平均年龄降低到33岁。通过规范整合,为村(社区)干部队伍注入了高学历、年轻化、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由分散多头管理的“游击队”,蜕变成为统一规范管理的“正规军”,为村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工作质效明显提升。
通过规范整合,将原本相对松散的村(社区)基层治理结构,梳理出一个明确的矩阵网络,给予每个岗位清晰的身份认知和职责认同,基层工作人员可以从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职责权利,精准高效发力。翔安区的这项创新探索已经引起各方关注,新圩镇的试点做法和成效也得到厦门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区推广后,其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也将有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陈挺 林瑞声 叶晓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