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大师汪学坤简历(茶禅一味以融求成)

汪成琼(轩逸、海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华文化促进会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宜兴市国礼紫砂艺术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徐悲鸿艺术研究会理事。

宜兴紫砂壶大师汪学坤简历(茶禅一味以融求成)(1)

  艺术的成功不仅需要以磨杵成针的毅力在特定领域中刻苦钻研,更需要敢于创新、兼容并包的智慧和勇气。作为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任何一种艺术都不是单一的,因为世界不仅是丰富的,更是纷繁交错的。宜兴紫砂壶泡茶、喝茶的同时也在养壶,养壶的同时也在养心,这就是所谓的“茶禅一味”。那么,如何打破传统紫砂茶壶造型单一的格局,融入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让紫砂壶作品拥有更丰富的艺术内涵呢?遵循着这样的探索思路,汪成琼为紫砂艺术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茶禅一味,以融求成:紫砂艺术大师汪成琼的创作之路

“陶刻虎王”诞生记

与紫砂壶的邂逅,让汪成琼认准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在画壶刻壶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归宿。出生于宜兴紫砂世家的范国英心灵手巧,自幼即受壶艺熏陶,她做的壶以小品光货为主,兼制简洁花货、挂盘、花瓶等。作品古朴大方、手法新颖、题材广泛、线条流畅、静中有动。物如其人,汪成琼倾心于此,便以壶为媒,与这位制壶高手结为伉俪。一人做壶,一人画壶,夫唱妇随,婚姻的和谐美满也让他们的壶艺愈发得成熟圆融。

但是市场的变幻非常迅速,一方面,当地很多人从汪成琼的成功里获得了启发,纷纷外聘书画家,转向书画刻壶,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一旦面临市场就不能闭门造车,而要积极主动地瞄准市场开拓产品。勤奋的汪成琼,从来到宜兴选择了紫砂壶的那一刻开始,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一直都埋首于紫砂壶的制作中。当作品堆积如山的时候,他才蓦然惊觉,产品已经没有销路了吗?

人生的道路总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恰逢此时,一位台湾的富商仰慕他的技艺,远道而来,这位富商要为自己的茶庄订制一批紫砂壶。因为这位富商属相为虎,且其茶庄名号中也有“虎”字,所以,他要的紫砂壶必须以“虎”为主题。

对技艺一直孜孜不倦追求完美的汪成琼,为了这批虎壶,狠下功夫。为了准确地把握老虎的形态,当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广西桂林有一个动物园里养了近七百多只虎后,就两次专门去桂林,在那家动物园里一泡就是一整天,观察、抓拍虎的各种动作、姿态和神情,仅照片就拍了四百多张。将这些照片拿回家后,他用心揣摩老虎的各种形态和表情,然后不停地练习描绘这些形态。汪成琼说,那一段时间里只要自己一闭上眼睛,眼前就是虎的各种生动形态。

因为这批订制壶,汪成琼练就了一手画虎的精湛技艺。你看他抓过一支铅笔在壶上“刷刷几下”,再用毛笔稍作修改后,操刀便刻。随着那些灵活流畅线条慢慢凸现,“一声怒吼震八方”的猛虎便跃然壶上。汪成琼在壶上画虎已经到了挥洒自如、出神入化的境地,迄今为止,他在紫砂壶上已刻画了三万余只虎,为自己赢得了“陶刻虎王”的美誉。

被著名书画家张继馨题词的“百虎壶”,整个壶的造型像一座山,虎钮为一只红色的卧虎,整个壶身上面雕刻了一百只老虎,这些老虎或威风凛凛或庄重安详,在山涧、云雾、林木中或坐或卧,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这些形神兼备、构思巧妙的虎的形象也让紫砂壶在儒雅之中多了一点王者的霸气。

紫泥国手露锋芒

制作虎壶的契机让汪成琼成功突破了“梅、兰、竹、菊”等传统书画造型的限制,激发了他开始向更多更新的方向尝试。

在创作内容上,汪成琼结合紫砂壶特有的沉静涵养的气质,辅之以历史故事、经典诗词、名家篆刻、名胜风物等等素材,一只壶有一只壶的生命,一只壶有一只壶的意蕴,从内涵上让紫砂壶这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器皿成为更高品位的艺术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西子闭月》,以壶身、壶钮为“三潭印月”的灯坛,口盖犹如湖面,多道圆弧如涟漪,微风轻吹,水击灯坛,荡起层层波纹,云雾、远山、高塔、苏堤、圆月、荷花,淡淡几笔,形象地定格了西湖经典美景,配上苏东坡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完美地呈现自然美景与人文气息相融的艺术感。

在表现形式上,汪成琼主张刀随笔意。在壶上作画不同于纸上作画,刀法深浅曲折远远难于平面作画。汪成琼对陈鸿寿(曼生)、瞿应昭(子冶)、吴汉文(企陶、岩知)、任淦庭(缶石)等刀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用刀多变,富书画韵味,注重造型及嘴把搭配,在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小品中求大气,大品中求细腻,文雅中求情趣。他的刻工,山水、花鸟、人物俱佳,其中动物、趣味小品堪称一绝。

在用料上,汪成琼力求“真稀”,他对紫砂泥购买的先见之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储备。在1995年至2002年,他多次到黄龙山矿区选购,先后买了100多吨的各种紫砂泥,除了蟹黄段泥、红皮龙泥、底槽青泥这些精品原料外,他还果断地一次性买断了“桂花特清泥”。该泥在十几年前买进时已风化三年,为黄龙山原矿紫砂泥,取之手工磨粉,加水真空调成,无浆,无化工色素,烧成后紫中偏红,带有桂花般黄颗粒,加之原矿泛青,故称为“桂花特清泥”。这种泥保水性好,泡茶后,茶水数日不容易变馊。因为透气性好,所以平时养壶、茶水容易吸收,养壶能养到壶胎内部,可养成民清时期类似的老壶效果。宜兴紫砂盛产已久,紫砂泥料日渐稀少,当地政府在2005年实行三年禁产措施,质量上乘的紫砂泥甚至有“一两砂泥一两金”之说,汪成琼就靠着这些多年前大量储存下的精品紫泥,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紫砂壶佳作。

在收获“陶刻虎王”的美誉后。汪成琼的创作激情得到了进一步地勃发。2002年经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评审委员会评定,汪成琼获得了由文化部颁发的高级工艺美术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作品《世纪雄风》紫砂艺术盘入选中国国际陶艺研讨会,并在第四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荣获金奖;《百虎壶》、《山林之王》、《君子壶》等分别在前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大师精品展上荣获银奖;《十二生肖壶》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获银奖;《八仙品茶壶》、《竹林七贤》等分别在第六届现代生活精品博览会、中国紫砂艺术精品展上获金奖。作品的频繁亮相和获奖让汪成琼的紫砂作品大大地扩大了知名度,为他走向“国礼”紫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宜兴紫砂壶大师汪学坤简历(茶禅一味以融求成)(2)

博采众长成“国礼”

紫砂壶技艺经百代传承,历史上出现过时大彬、邵大亨、顾景舟三个时期的高峰。汪成琼、范国英夫妇曾倾注大量心血来研习顾、邵、时在骨架和力度上的美感表现,在此正统的基础上,又汲取了现代大师何道洪那肥厚丰满的壶艺特征,使作品兼具四家之长,将时、邵、顾壶艺之“骨”与何道洪壶艺之“肉”完美融合。除兼收众家之长外,汪成琼在制壶中,注意将自身的个性表达与哲学思考应用其中。对中国传统易学的应用,就是其中的典型特征。汪成琼与范国英一起把太极阴阳轮换的理论贯穿于壶中,使壶嘴、壶把的线条趋势形成阴阳鱼“8”字轮回的哲学理念,这从哲学理论的高度提升了壶艺造型的实用与美感,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面貌。

随着汪成琼作品走向越来越广阔的市场,2005年,一位广西的客户力荐他参加将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前,全国有一百多种艺术品参加此次博览会“国礼”竞标,结果经过三轮投票层层遴选,汪成琼送选的《桂林山水》壶力压群雄,顺利当选为此次博览会的“国礼”制作方。

接到东盟组委会的委托后,汪成琼花费了整整半年的时间用于构思。每把壶最少画六、七张草图,其中赠送老挝总理本南·沃拉吉先生的的《浓情壶》,画了二十多张草图。那段日子,汪成琼满脑子都是这批礼品壶的设计。一天午饭,家里吃的是葫芦,他夹到嘴里一吃,发现葫芦太老,籽很多。他突然想到,葫芦多籽,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多子”,也即硕果累累吗?他就做了把赠送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的紫砂壶“繁荣”。这把壶壶身为葫芦形状,壶嘴又为一小葫芦,壶把为葫芦藤,壶面上雕着葫芦叶,象征着中、菲两国的情谊根深叶茂,两国合作硕果累累。

这些融入了汪成琼苦思冥想的设计图中有31把紫砂壶被选为国礼。其中11把分别赠送给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元首级和总理级)。20把分别赠送给中国和东盟各国部长(包括副总理级)。紫砂壶能作为如此高级别、多数量的国礼赠送各国元首和政要,这在紫砂行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对于刚刚在国内兴起的紫砂行业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这31把紫砂壶,一把一个款式,全部采用优质的紫砂原矿桂花特清泥,造型线条流畅,壶身与壶嘴、壶把配合得浑然天成,壶身上分别刻有与会国家领导人的名字。根据各国的民俗民情,结合此次博览会,以和平、合作、友好、共利、展望未来、充满无限美好前景等意义为创作主题,融入书法、绘画、雕塑、堆花、传统制壶工艺、现代陶艺、金石篆刻、紫砂陶刻等各种工艺技法,光货结合花货,传统结合现代。作品造型奇特、构思新颖,一时间赞誉如潮。

此后,汪成琼还多次应邀为国家领导人和知名人士制作纪念品。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中,汪成琼的作品又一次被选作“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此次有31件紫砂壶作为APEC各国经济体领导人的专用紫砂壶,200多件赠送给部长级以上官员以及工商界代表。为了感谢他的特殊贡献,汪成琼也因此作为APEC组委会的特邀嘉宾参加APEC的国宴晚会。这次的入选再一次确定了汪成琼在宜兴紫砂界的重要地位,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对宜兴紫砂的关注。

宜兴紫砂壶大师汪学坤简历(茶禅一味以融求成)(3)

从东盟博览会到北京APEC会议,汪成琼创作的紫砂壶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的代表,成功晋级为国家级礼品。其经历与成就先后载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中外名人辞典》、《宜兴当代陶艺名家集》、《中国专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百年(人物篇)》、《陶魂》、《宜陶人》等多种刊物。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报、新华日报、新浪网等多家大型媒体都对他做过不同程度的报道。茶禅一味是清欢,以融求成艺多涵,汪成琼成功地凭借着勇于创新、博采众长成为了陶都新一代制壶及陶刻艺人的代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