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1)

290# 原创 作者:彭丽昆 铁道兵战友 2020.5.30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啦,铁二代群将举办《回忆童年》儿歌快闪活动。这让我心情非常激动,思绪一下子回到那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2)

我们铁二代,许多都是出生成长在铁道兵军营里的。少年时期是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学习,充满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尽管条件艰苦,但是我们受到父辈思想的熏陶,受到军营生活的影响,从小就意志坚强,学习刻苦,品格优秀,积极上进。儿时的许多往事,有苦有乐,记忆犹新,常常回想,其乐无穷。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片段同乐。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3)

因铁道兵修建铁路的特点,每建好一段铁路父辈们就要转移到新的战场,修建新的铁路。我们这些铁二代们当然要跟随父辈们频繁搬家,以至于学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4)

记得69年11月,我们跟随爸爸从云南坐了7天闷罐车来到湖北,参加襄渝线的施工。那时我在云南一年级还没上,到了湖北就直接进入二年级课堂,以至于连汉语拼音基础都没学好,后来我通过加倍的学习才赶上的。我们铁二代从小就知道学习时间的宝贵,知道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到一个新的陌生学校去学习,所以学习都很努力。尽管我们象“候鸟”一样,跟随父母飞来飞去,可因为我们是铁二代,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所以当时我成为班级第一批戴上红领巾的同学,而且还当上了少先队的小干部。从心里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作为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是很自豪的!那时最爱唱的歌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5)

七十年代的小学校园,也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文艺活动很活跃。我们学校有位随她父亲从杭州过来的知青黄老师,她不仅长的漂亮,而且多才多艺。她手风琴拉的好,经常教我们唱歌和教跳一些儿童小舞蹈。学校组织了文艺小分队,排练一些“新疆舞”、“北京的金山上”、“火车向着韶山跑”、“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小节目。我做为一名文艺骨干,在小分队里很努力用功。我们经常到乡村地头、工厂去慰问演出,受到农民伯伯和工人叔叔的热烈欢迎。有时中午还和农民伯伯一起,在地头吃红薯、吃南瓜就萝卜叶咸菜,喝玉米糊糊粥。七十年代盛行样板戏,我们文艺小分队也排练了京剧《沙家浜》“军民鱼水情”选段,到施工现场为铁道兵官兵表演。我扮演的是沙奶奶,演郭建光的是位姓回的男同学。选我俩演主角是因为我们是班上表现最好的学生,而且形象标准。有趣儿的是,那时在小学校,因男女生都相互不说话不接触,演到片段结束,郭建光和沙奶奶握手时,我们两人离得远远的,比划一下头一扭,就各自从舞台两头走下去,引来台下笑声不断。至今还有同学提起此事,作为笑谈。现在想想,也觉得好笑。

我们基层铁道兵干部的孩子,一般都住在离工地不远的家属院。平时放学后的玩耍,只能和发小到部队的训练场上玩。比如去爬杆,攀那训练的粗绳索,在粗麻绳上荡秋千。那时人小胆大,常常将秋千荡的很高,都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现在想想都后怕。那时跳橡皮筋,是小学课间我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还有跳房、抓拐骨、翻筋斗靠墙上等等,翻筋斗靠墙上锻炼的是毅力和韧劲儿,同学之间比谁靠墙上的时间长。再就是喜欢穿着宽大的军装照像,穿上军装美美的,羡煞旁人。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6)

当年部队家属开始时都是用钢炭烧火做饭,因为钢炭是用于炼钢用的质量很好,很硬不好引火。于是放学后约上发小,拿着小竹筐到连队锅炉房去找煤球。开始时不懂,把锅炉里正燃烧的煤球,直接往竹筐里扒,结果把竹筐给烧漏了。吸取教训后,再去扒煤球时,就懂得先把煤球往水里浸一下,温度降低了再装筐。后来部队给每家运来了煤灰,各家自己动手做煤球,就不用去扒煤球啦!

......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7)

回忆是美好的,六一到来,再戴上红领巾,体检一下当年“少先队员”感觉,仿佛回到童年时代,顿觉精神舒畅,年轻朝气!

让我们铁二代们一起,朝气蓬勃地与全国小朋友们,共同庆祝“六一”儿童节。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胸前飘扬!

红领巾是我们的信仰(让心中的红领巾永远在我们胸前飘扬)(8)

(编辑:玉树临风,听心)

来源:新华号 铁道兵战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