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纪录片解说词(乡村振兴纪录片大歌北京首映)

流传两千五百年的侗族大歌,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如何传承与发展,一个贵州深山里的侗族寨子,怎样踏上振兴之路?4月28日,以乡村振兴、非遗保护为主题的纪录片《大歌》在北京首映。该片由著名乡村题材摄影家、导演焦波导演,焦波介绍,为拍摄这部纪录片,他们在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驻村一年,和村民们同吃同住,见证了一个村庄坚定而荣光的振兴故事。

乡村纪录片解说词(乡村振兴纪录片大歌北京首映)(1)

纪录片《大歌》在北京首映。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两千五百年侗族大歌,面临大时代的激变

影片从黄岗村里一次普通的男女对歌开始,他们唱的,是侗族传承两千五百年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千百年中,深山中的侗乡人们,用大歌记录生活,凝聚历史,也表达情感。但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年轻人正在不断地离开大山,外出务工,不愿意再学习祖辈相传的歌曲。黄岗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传承人吴成龙,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原本跟着他学习大歌的年轻人,也都因为没有收入而心生去意。

影片采取了两条线叙述的方式,在大歌传承困难的同时,黄岗村这个古老的侗族村寨,也正面临着转型与振兴的巨变。原生态村庄怎样保护与开发,人畜混居、粪便满地的传统生活习惯如何改造?一个美丽乡村的打造,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焦波介绍,在黄岗村,他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用镜头记录下无数农民真实的生活片段,也记录下了黄岗村从贫弱落后到振兴致富的全过程。

在影片的最后,镜头中的黄岗村,已经从一个脏乱的山中村寨,变身为美丽村庄,民宿、餐饮、非遗、古村落等吸引了无数游客探访。人们唱起大歌,对唱的不再只是村里的年轻人,而是村民和游客。

把故事种在土里,记录乡村振兴的史诗

首映礼上,众多纪录片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有大歌的传承人、村里第一个考出山的女大学生、驻村的干部等。侗族大歌的传承人吴成龙和村里第一个女大学生还现场表演了侗族歌曲。

焦波介绍,影片拍摄的时候格外艰难,他们在贵州深山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味村民的喜怒哀乐,记录乡村振兴的艰苦历程。“我自己就是一个农民,讲的也是农民的故事,过去很多年中,我们的故事,都是种在土地中,生长在土地上。”

焦波表示,《大歌》是他和团队拍摄的贵州三部曲之一,在此之前,他们就曾经常驻在贵州大山中,拍摄过脱贫攻坚题材的《出山记》《进城记》,此次拍摄的《大歌》是最后一部,记录乡村振兴中史诗一般的壮丽画卷,以及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惊天动地的变化。

据了解,影片拍摄地黄岗村,如今的乡村旅游红红火火,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有了较大提高。焦波说,《大歌》记录的是“一首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一首脱贫攻坚的奋斗之歌、一首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