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躬身入局原文(躬身入局)
(本文首发于“武夷言茶”公众号,欢迎关注,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先讲一个故事:
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时,每天早晨都和幕僚一起吃饭。
一日,浙江才子俞樾问曾国藩:
“十年前,恩师只是一个以文名满天下的侍郎,这十年间,恩师创建湘军,迭复名城,门生不知,天下士人亦不知,恩师何以能建如此赫赫武功?”
曾国藩看着俞樾,微笑着说:
“我有一个秘诀,今天传授给你,你千万莫轻授别人。”
俞樾说:“请恩师传授,门生决不外泄。”
曾国藩微笑着,放下筷子,大家都笑了起来。
“外人都不知,我有一部兵书,是一位道行精深的仙师传给我的。凭着它,我才能带兵打仗,由文人行统帅事。”
“这部兵书名叫《挺经》。《挺经》有二十四条经文,我先给你们讲第一条。”
曾国藩缓缓地梳理着胸前的长须,慢悠悠地说,
“荷叶塘有个老头,一天,家里来了贵客。老头叫儿子到蒋市街买酒菜款待客人。儿子挑一担空箩筐出去了,一直到太阳偏西还不见回来。老头子急了,自己出门去找。在半路一丘水田田塍上遇到了儿子。
谁知儿子担着一担东西站在那里,在他对面也站着一个挑担子的人。两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动。老头一见急坏了,板起面孔骂儿子,‘你这不成器的东西,家里等你的酒菜,等得人都跳起来了。你却死了一样地站在这里不动,你到底要做什么?’儿子委屈地说,‘他不让我过去。’
老头对那人说,‘兄弟,你下田放他过来吧!’
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为什么不叫他下田,放我先过去呢?’
老头说,‘兄弟,你人高,他人矮,你可以下田,他不能下田;再说你是杂货,他是吃的东西,你的货可以浸水,他的货不能浸水。’
那人越发气了,‘你看不起我的货!他小我大,他越要让我,我不能让他。’
老头也气了,‘罢,罢!只有我下田了。’
老头脱去鞋袜,站到水田里,用手托过那人的担子。这才把那人打发了,和儿子挑着担子回来。
这就是《挺经》中的第一条。”
这是《挺经》里面的一个故事,曾国藩从“入局”的角度说,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成事。儿子和货郎相持不下,老头目的性很强,先试图说服货郎,没有说服之后,自己决定下水,找到解决的办法,让货郎心里平衡,自己也达成了目的。
李鸿章把这个故事讲给幕僚听,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说:“还是曾公说得好,大抵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躬身入局是关键。
网上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为什么我们懂了那么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说到底,躬身入局才是关键,行动,设身处地地践行道理,这才是我们让人生变得美好的关键,光喊口号给自己灌鸡汤没什么用,只能让自己觉得越活越焦虑,因为你的行动和能力跟不上你的认知。
王阳明讲知行合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必然要落实到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我们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真正做到了才是真的懂了,如果没有做到,就不是真的明白。
就像写字。我要写字”是“知”,而提笔写就是“行”,想要知道一个字如何写,就需要付诸实践才行。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你看了很多讲书法的书,如何布局、如何提笔、运笔,如何用力等等,但是当你拿起笔自己写的时候,写出来的字和自己期望的样子差距非常大。所以有了“知”就一定要行动起来,躬身入局,反复的练习非常重要。
生活亦是如此,如果想有所改变,就坚持早起、阅读、践行,通过行为习惯的改变,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想提升阅读能力,可以大量阅读提升阅读效率方法的书,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阅读方法,然后坚持练习,并不断复盘调整,坚持一段时间,你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10年在巴黎索邦演演讲时说:
“荣誉不属于那些批评家,那些指出强者如何跌倒或者实干家哪里可以做得更好的人。荣誉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属于脸庞沾满灰尘、汗水和鲜血的人,属于顽强奋斗的人,属于屡败屡战但还拥有巨大热情和奉献精神的人,因为没有努力是没有错误或缺点的;荣誉属于投身于有价值的事业的人,属于敢于追求伟大梦想,最终取得伟大成就或者虽败犹荣的人。这样,他的位置,将永远不会和那些灵魂冷漠胆小而不知胜败的人在一起。”
荣誉属于真正在竞技场上拼搏的人,和曾国藩的躬身入局是一个道理。站在旁边评头论脚很容易,难的是真正下场入局,去解决问题。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躬身入局,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改变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