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明世隐(真实明世隐的任性人生)

01

作为一个古城,必然要有相当数量的历史遗迹与之辉映,这样方能显得不负盛名。

南京无疑就是这样的一座古城。金陵、建安、石头城……这些名字的背后,仿佛就有绵远悠长的历史氤氲在弥漫。我们现在回头看那些古代的历史遗迹,风流总是绚丽夺目的,然而在这些多姿多彩的背后,也总能看到那些兵戈的剐蹭、烽烟的侵蚀。

可不管怎样,多年以后,有的遗迹消失了,有的遗迹重建了,在这些回环往复中,文化却一层一层地积淀下来。当那些人物和往事都消逝于历史的烟尘之后,遗存下来的亭台楼阁、笔墨诗文,或者一些与众不同的坚守与精神,却宛若石崖上的镌刻,虽经岁月洗礼,却依旧脉络清晰。

栖霞寺,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胜迹,而说到它,有一个名字总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明僧绍。

现实中的明世隐(真实明世隐的任性人生)(1)

02

明僧绍,当然,我们也可以称他为“明征君”。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烟云中,熠熠生辉的名字实在太多,这个名字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现在提到他,很多朋友可能都是闻所未闻。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说法,年轻的朋友应该是知之一二的。

在游戏《王者荣耀》中,有一个辅助型人物,叫明世隐,他的原型,就是明僧绍与他的后代明崇俨的杂糅。所谓的“明世隐”,大概就是“隐士明”之意吧。明崇俨的名字基本是与武则天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我们不作深谈,我们今天说的,是明僧绍。

不错,我们虚构的明世隐,历史上真实的明僧绍,他就是一位隐士,一位在精神上和行动上都相当纯粹的隐士。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声名的隐士有很多,但纯粹的隐士却不多,而纯粹如明僧绍的隐士,更是凤毛麟角。

在历史的层峦叠嶂中,在岁月的空林静谧处,很的多历史人物都曾在山野中生活过。你比如,汉的张良、魏晋的竹林七贤陶渊明、唐的王维李白孟浩然、宋的林逋、明清的八大山人等。他们是隐士,但是,有些人,为隐而隐;有些人,为仕而隐。他们要么是现实碰壁、要么是待价而沽,真正纯粹的隐士,寥寥无几。

明僧绍无疑是一位纯粹的隐士,因为,在他的生命中,从来没有居庙堂之高的眷恋,他宁愿独居江湖之远,坚守自己精神的那一方蓝天。

现实中的明世隐(真实明世隐的任性人生)(2)

03

我们还是来看看明僧绍的生平吧。

明僧绍(?-483年),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今山东德州市)人。南朝隐士,著名经学家。宋文帝元嘉年间,举秀才,明经有儒术,不就朝廷征辟。隐居崂山,聚徒立学。淮北沦陷后,南渡长江,遁还摄山,筑栖霞精舍(栖霞寺前身)。永明元年(483年),征国子博士,不就而卒。

很明显,他有一个显赫的家世。明家在南北朝之时也是高门望族,族内出仕之人层出不穷,而明僧绍,也不是不学无术之人,所以,作为一个望族子弟,又身怀绝学,自然是帝王将相所青睐的人物,于是,屡次征召,接踵而来。

然而,明僧绍显然没有准备把自己一生的轨迹都覆盖于那些主流所认同的途径之上。面对帝王的数次“征召”,他都是却而不就。甚至,有一次与帝王几乎擦肩,他竟然是“凿坏以遁”,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种与主流不合作的态度。

僧远问僧绍曰:“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僧绍曰:“山薮之人,政当凿坏以遁;若辞不获命,便当依戴公故事。”既而遁还摄山、建栖霞寺而居之,齐高帝甚以为恨。

这就是“明征君”称呼的由来,有征召来,却而不就,称之为“征君”。我时常揣测明征君当时的真正内心,为何面对世间趋之若鹜的殊荣弃之如敝履?隔着历史的山重水复,云遮雾绕,我们已经看不清也说不明当时明僧绍的真实想法,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看透世事的人,只有在社会现实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人,或心气格外特别、禀赋异与常人的人才会如此吧。

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普通人不能超迈俗流,所以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在我们看来是异类,可在他们的心中,我们又何尝不是俗物呢?

任何时候,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是我们的梦想所在,可是世道艰辛,我们哪一个人能够真正地不受外界影响,去做真实的自己呢?

现实中的明世隐(真实明世隐的任性人生)(3)

04

栖霞寺,这应该是与明僧绍的名字牵连最为密切的一处所在,它远比史书中那几行关于明僧绍生平的书写要生动得多。

说起来还是还是山以寺名。栖霞山最初不叫栖霞,因山似方形,四面垂岭像繖,故名繖山。在魏晋六朝时,服药之风大盛,而此山中盛产药草,据传吃后可以摄生,所以又叫摄山。

想想也是因为山雾空灵,传说和现实早已分不清界限,六朝时神仙之术盛行,如此明秀之地,自是天地造化,灵气所钟。晚年的明僧绍就是在这里戒心清虚,他甚至将自己旧时所居住宅改建成了一座寺庙——栖霞寺。

我常常会想,为何这寺庙明僧绍会取名为栖霞?——应该是傍晚时分,暮色西斜,一片霞光照耀在了他面前,折射出绚丽的光芒,在那么一个瞬间,明僧绍望着五彩的晚霞,全身被映得通红,世间好像只剩下了流霞的飞光,投射在这一片新建的庙宇中。于是,他庄重地顶礼膜拜,将这座寺庙定名为栖霞寺。

明僧绍自然不会想到,他所定名的潜修之地,竟然会在后世悠远的岁月里,与荆州玉泉、山东灵岩、天台国清并称为天下四大丛林,成为了弘扬佛法的圣地。而紧挨着栖霞寺的山门,是一块关于他的石碑,《明征君碑》。

他一生都在逃避帝王的征召,可最后,却终是没有逃得开帝王的褒奖。

所以说,任何时代都有荒芜的地带和角落,有些人又恰好生在这个地带或角落里。只是,逃得了人世,能逃得了自己吗?四海茫茫,也并非随处可去。人与人的性情差别是如此之大,人与人的命运结局又是如此的不同,于是,或成或毁,显尽了天道的无情。

现实中的明世隐(真实明世隐的任性人生)(4)

05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僧绍无疑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虽然他留于历史的痕迹很少,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独立人格对我的吸引,那是一种内在的吸引。

他时刻告诉我,要做一个心智上幽远超拔的人,即使与世俗相悖的人生选择,只要你精神独立,内心安稳,再平凡的生命,都会有动人的色彩绽放出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