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之由来)

世界茶树原产地和普洱茶故乡的云南民族茶俗可谓丰富多彩,至今已经发展为各民族独具特色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云南民族茶文化,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为一种民族精神,体现于日常饮食习俗中,以茶礼、茶俗展现出来,显示出自己独有的茶艺、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等,那么三道茶是怎么来的呢?

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之由来)(1)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尚佛教的乐土。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人的必备饮品。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尚。

作为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交叉口,大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似乎便出名茶,而在众多名茶中,最具有特点的要数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白语又称为“绍道兆”。这是白族人民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早在唐朝樊绰《蛮书》中记载,南诏时期白族的先民就有“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饮茶习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到大理即受到三道茶礼仪的招待他在游记中有“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的记述。

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之由来)(2)

三道茶是白族人家待客交友的最高礼仪,建房上梁、满月取名、迎亲嫁娶、贵客临门白族人家都会奉上这饱含着深情与敬意的三道茶。

白族的三道茶当初只是长辈对晚辈求学、学艺、经商,以及新女婿上门时的一种礼俗。它的形成,还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水解渴,但师父不依。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只好随手抓了一把树叶,放进口里咀嚼,想用来解渴。师父看了徒弟又皱眉头,又咂舌的样子,笑着问徒弟:“味道如何?”徒弟只好实说:“好苦啊!”师父这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学好手艺,不先吃点苦头怎行啊?”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板子虽然锯好,但徒弟已筋疲力尽,累倒了。这时,师父从怀里取出一块红糖递给徒弟,郑重地说:“这叫先苦后甜!”徒弟吃了这块糖后,觉得口不渴了,精神也振作了。于是赶快起身,把板子扛回家。从此以后,师父就让徒弟出师了。分别时,师父舀了一碗茶,放上些蜂蜜和花椒叶,让徒弟喝下去后,问道:“此茶是苦是甜?”徒弟答曰:“甜、苦、麻、辣,什么味都有。”师父听了,哈哈大笑,说道:“这茶中情由,跟学手艺、做人的道理差不多,要先苦后甜,还得好好回味。

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之由来)(3)

自此开始,白族的三道茶就成了晚辈学艺、求学时的一套礼俗。以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成了白族人民喜庆迎客,特别是在新女婿上门、子女成家立业时,长辈谆谆告诫晚辈的一种形式。

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之由来)(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