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击战深度解析(闪击战的测试版)

二战期间,德军的闪击战绝对是名扬四海,让德军在战争前期所向披靡,闪击战的特点是在狭窄正面战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突破,突破以后进行迂回穿插歼灭敌人。

在一战时期俄军名将阿列科谢.勃鲁西洛夫发动了一次攻击,这次攻击了模式很像闪击战的“测试版”。

1916年欧洲战场,各国军队进入了堑壕战,德国为了打破僵局,发动了血流成河的“凡尔登”战役,一旦凡尔登被占领,整个西线就会动摇,为了减轻压力,协约国迫切希望俄国在东线发动攻势,来吸引德军用来减轻西线压力。

闪击战深度解析(闪击战的测试版)(1)

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东线俄军发动攻势,由于前期俄军损失惨重,俄军对命令执行不积极,但是沙皇的命令,必须执行。这种情况下,阿列克谢.勃鲁西洛夫。就出现了

勃鲁西洛夫是当时俄军西南方面军指挥官,他出生骑兵对进攻颇有心得,思维敏捷,很有战略眼光,被认为是一战俄军最出色的将领。

缺兵少将的勃鲁西洛夫,在没有得到充分支援的情况下他,动员了40个步兵师和15个骑兵师,共四支军团。尽管后来奥匈军队得到了德国人的援助,但是勃鲁西洛夫却只需面对其防线上的39个步兵师及10个骑兵师。他制定了作战计划,在整个长达44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选择了30多个突破点。

俄军的这次作战计划非常成功,从四月开始的攻势到六月底才稍缓,部队已从乌克兰到了罗马尼亚附近。因为后勤和运输能力低下的一战战场,让俄军陷入了困境。俄军最终在九月份儿停止了进攻。

勃鲁西洛夫攻势达到了其预定目标,不仅影响了德军在凡尔登的进攻,让其把数量可观的部队调往东线,并且让奥匈帝国陆军令其损失了近150万人(其中四十万人被俘虏),奥匈帝国元气大伤,只能在东线组织防御,再也没有组织起像样的进攻。

勃鲁西洛夫攻势也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死伤最重的战役,这次攻势俄军伤亡约50万,奥匈帝国150万,德国也损失35万人。

闪击战深度解析(闪击战的测试版)(2)

1926年去世的勃鲁希西洛夫没有看到,这次攻势在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他开创的“一点为主,多点同时突破”的新战法,也对后世的军事家影响很大。

然而当时俄军却没有意识到勃鲁西洛夫战术潜在的重大战略意义,反而是德国军队从中得到了启发,此后德国明显把握和利用突击战术,对其在1918年西线的进攻产生影响,后来英国人富勒对勃鲁西洛夫攻势等战役的研究和西线英军使用坦克的经验,提出了机械化战争理论,到了20世纪30年代古德里安在富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作战理论。

可以看出勃鲁西洛夫攻势就是闪击战在一战期间的“测试版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