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 朝鲜战争(北朝鲜越过三八线是侵略)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人民军越过了“三八线”,评判这一行动是解放还是侵略南朝鲜,需要从跨度更大的朝鲜半岛历史来分析。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布鲁斯·卡明斯,是朝鲜战争研究中修正学派的重要代表,他提供了很好的观点和历史资料。在此,结合起来做一分析。
一、“三八线”的前世今生。
人为地从军事或政治上利用这条划线,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国提出来的。1896年日俄密谋瓜分朝鲜,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线”为分界线。1904年日俄战争前夕,沙皇也提出俄国只控制“三八线”以北,听凭日本在“三八线”以南任何地方登陆。但这两次划分均因双方利害冲突而未能实现。
真正使“三八线”成为从军事角度划分的分界线是日本。 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的日军归关东军指挥,南部的日军为日本大本营所属。这一划分客观上为盟军作战任务区分提供了依据,前苏联在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则在南朝鲜和日本列岛与大本营直接指挥的日军作战。
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军事首脑曾同意,在前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后,应当在朝鲜半岛整个地区就美苏两国的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其目的显然在于避免在战争中发生误会。至于在地面上的作战或占领区域问题,则根本就没有进行讨论。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
1945年8月8日,前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军向满洲和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关且发展很快。日本于8月10日已决定投降。当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
苏军进入东北对关东军作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苏双方分别接受日军投降和占领朝鲜的具体分界线问题。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召开紧急会议,主要议题是在朝鲜半岛的受降问题。陆军助理部长麦克洛伊请迪安·腊斯克上校和查尔斯·博尼斯蒂尔上校搞出了“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分界线。于是,就在这样一次会议上,“三八线”由两位美国上校匆匆忙忙地提了出来。日后,据腊斯克讲,他们选择北纬38度线,是因为可以把人口高度集中的朝鲜首都汉城放在美国占领区内。
8月14日,杜鲁门批准了以“三八线”划界接受日军投降的方案。次日,向斯大林通报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线”为分界线,确定美苏双方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向美国作了妥协,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
麦克阿瑟发“总命令一号”
于是,“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军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前进。但一接到命令,苏军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才在仁川登陆,对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实施军事占领。
日本关东军向苏军投降
北纬38度线原本是一条自然的和地理的划线,将朝鲜半岛分为面积大体相同的两部分,其本身并没有任何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三八线”不过是前苏联和美国划定的一条受降和军事占领分界线,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
二、北朝鲜越过“三八线”是一场内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鲜战争开端于1931年至1932年,孕育朝鲜战争双方的社会和政治力量可以上诉到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及满洲的时期。如果拉长历史,就可以看出,朝鲜战争在一开始和美国内战没有什么区别。
1932年4月25日,北朝鲜的金日成在安图县创建了朝鲜人民第一支革命武装——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3月,金日成进一步把各地的游击队联合起来,组成朝鲜人民革命军。联合后,革命军游击队时常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袭击朝鲜境内的日本统治机构。日本殖民当局曾抽调大批部队进行“讨伐”,但革命军游击队坚持同敌人斗争长达15年之久,直至日本投降。
彭德怀和金日成
而在南朝鲜,美军进驻汉城不到一星期,美第24军军事情报处长塞西尔·尼斯特上校找到了“数百位保守派”,这些人大多数曾经与日本帝国主义合作过,许多人日后成了影响南朝鲜政治的重要人物。9月19日,美军在原日本总督府的基础上成立了“在朝鲜美陆军司令部军政厅”,在之后三年之久的时间内,不仅一再对待朝鲜南方犹如敌人领土,还数度宣布它就是敌人领土(尤其是东南部几个道),美军介入半岛政治的程度已超越了对其他国家战后政府的种种干预。
美国人扶持的“极右派人士”,主要通过日本人成立的、一向“残酷无情的镇压社会骚乱的国家警察厅,控制了美国占领区公开的政治结构”,南方政府的官僚结构“实质上仍是旧日本体制”,内政部对“人民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最高程度的控制”。由此,美国军政府成了日本总督府的延续。美国的倒行逆施使得朝鲜人民的反美情绪不断高涨。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战略情报处相中了在美国流亡三十年的李承晚,在国务院的反对声中,在1945年10月中旬,李承晚由麦克阿瑟专机“巴丹号”送到汉城。
麦克阿瑟与李承晚
这样,来自相互冲突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下的朝鲜人,将为朝鲜的未来而战。朝鲜是日本侵略的受害国,战时及战后法对“和平”地占领受害地区和“敌意”地占领敌人地区作了区分,差别在于前者不得干预占领区内部的事务。1945年12月,美苏外长会议取得协议,对朝鲜实行为期5年的双边“托管”,但是两国驻朝鲜的司令部的行动使协议无法付诸实行。到了1946年初,朝鲜半岛实质上已经分裂,两个政府、两个领导人(金日成和李承晚)在1948年分别创建了南、北两个朝鲜。
从法理上看,“三八线”不是分隔伊拉克和科威特,或者德国和波兰的国际疆界线,北朝鲜人民军跨过的是只有五年历史的“三八线”。北朝鲜人进攻南朝鲜,它和希特勒入侵波兰、日本突袭珍珠港或者萨达姆·侯赛因攻打科威特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说“朝鲜人侵略韩国”所暗示的反逻辑,有违一般常识,也使得美国的官方立场自相矛盾。如果美国针对北朝鲜的“侵略”所做出的反应是正确的,因为杜鲁门把问题提到联合国这个全世界决策的合法机关去讨论,因此,合乎全球正义。然而,为了把美军进入北朝鲜的行动合理化,美国派驻联合国的代表说“三八线”是“一条想象的界线”。如果“三八线”是国际疆界线,为什么北朝鲜跨过“三八线”算作侵略,而美国人做同样的事时,它就成了想象的界线呢?
美军越过“三八线”
10月7日,美军跨过“三八线”。“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在同一天告诉美国陆军部,“我们军事作战的战场只受军事需求及朝鲜的国际疆界之限制。因此,所谓的‘三八线’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正如英国外交官理查德·斯托克斯1950年12月指出的那样:美国内战期间,美国人绝对不会容忍在南军和北军之间设立一条想象的界线;如果英国代表南方出头,以武力干预美国内战,他们会有什么反应,这是不言而喻的。1950年6月25日的朝鲜战争与美国内战太相似了,因为在美国,冲突不只是两群美国人之间相争,而是两种相互冲突的经济制度之争,今天的朝鲜也是如此。
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人在越战中败象已现,即便是反共学者亚当·乌拉姆(他在1990年代称朝鲜战争是“斯大林的战争”)也反省说,北朝鲜跨越“三八线”的进攻,与毛泽东的部队渡过长江,进入华南并无不同。我们也可以说,河内的正规军1975年冲出中部高原,进入南越也是一样。中国和越南的内战都以地面部队的推进而结束——朝鲜半岛也是如此。
三、所谓的北朝鲜挑起战争是美国的教条
按照美国人的教条,朝鲜战争是斯大林和金日成在1950年发动、于1953年结束的(根据党派立场,它可以是胜利、僵局或战败)战争,然后它就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我们需要知道的只是开端:甲方——金日成在斯大林协助下,于6月25日按下按钮,战争就此展开;我们成功地遏制了他,收复了韩国——乙方。Over。
朝鲜半岛上空的美军战机
美国人把朝鲜战争局限在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这段时间内。这样的解释,把以前发生的一切都归入前历史,6月25日是原罪,后来发生的一切都由此引起。虽然它也试图划分美国积极介入的时期,比如1950年6月之前是李承晚对抗受斯大林和/或毛泽东支持或控制的金日成;1953年7月之后,是李承晚对抗同一批人,他的新生共和国一直受到威胁,这个解释把注意力聚焦在是谁挑起战争这个问题上,预设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可为其他所有问题提供答案,这样的强调遮掩了此前和此后发生的一切。美国人所强调的“谁挑起战争”,实质上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立场的表达。
但是,朝鲜战争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来看都是一场内战,只有这个概念可说明为什么南朝鲜在1950年6月之前就已经死了10万人,以及为什么冲突会延续到今天。尽管有个假设认为,当前苏联于1991年解体之后,莫斯科在平壤的“傀儡”一定也会崩溃,但北朝鲜并未像东欧国家那样发生剧变。
停战谈判
南北朝鲜的军事冲突是沿着“三八线”展开的,我们可以将涉及“三八线”的军事行动作为一条主线来贯穿于朝鲜战争的全过程: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引起美国全面卷入战争;“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击又迫使中国出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因未接受停火协议而打过“三八”线,被联合国扣上了“侵略者”的罪名;麦克阿瑟也因再次主张越过“三八线”等战争叫嚣,被杜鲁门总统罢免;停战谈判是沿“三八线”的停火而开始的;最后,战争的结局仍大体以“三八线”作为南北朝鲜的分界线。这场战争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只是恢复了原先的状况,终点即是起点。但1953年7月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三八线”标志
朝鲜战争对美国有极大的难以控制的影响,使美国转型为与以前截然不同的国家。北朝鲜的南进替杜鲁门政府解决了许多重大问题,它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终于获得通过,国会也同意把美国国防预算增加到原来的4倍。因此,是朝鲜战争而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需求,催生美国庞大的驻外军事基地体系和国内为此服务的军事——工业复合体,并由此界定了美国此后的全球力量。
而在太平洋地区起决定作用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号文件。美国要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不敢想象的事,准备以军事干预对付东亚的反殖民运动——先是朝鲜,其次是越南,这两场战争都是以中国革命为最大的背景。
参考书:《朝鲜战争——一段你耳熟能详,却远未了解的历史》 布鲁斯·卡明斯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兵道争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