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

(报告出品方/作者:兴业证券,刘嘉仁、代凯燕)

1、隐形眼镜&彩瞳基础简介

1.1、“隐形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彩瞳”=彩色隐形眼镜

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CL),又称隐形眼镜,以直接贴附在角膜的泪液层上的 方式,进行视力矫正,部分镜片还有特殊功能,属三类医疗器械行业。

角膜接触镜主要分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软性角膜接触镜即通常意 义上的“隐形眼镜”,按照是否着色又可分为透明隐形眼镜和彩色隐形眼镜,其中 彩色隐形眼镜即我们俗称的“美瞳”(强生注册产品)、“彩瞳”。硬性角膜接触镜 分角膜塑形镜和 RGP。

1.2、隐形眼镜历史悠久,材料更新监管规范化

1.2.1、隐形眼镜发展历程

隐形眼镜的概念最早由达芬奇在 1508 年提出,1888 年开始应用于实践。1930 年 代,PMMA 材质出现;1946 年,上海吴良材眼镜店率先引进国外隐形眼镜;1962 年,上海医学院与上海眼镜二厂联合研制中国最早的隐形眼镜(PMMA);1971 年 博士伦公司将软性隐形眼镜推向市场;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海昌、博士伦等国际 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隐形眼镜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90 年代以来,隐形眼镜 逐渐普及,被大众接受。

1.2.2、彩色隐形眼镜发展历程

“美瞳”是强生公司的专用商标。但近年来市场大多默认将彩色隐形眼镜产品称 为“美瞳”或“彩瞳”。彩色隐形眼镜分有度数和无度数两种,近视及非近视人群 均可佩戴,具有放大瞳孔,自然美化双眼的效果。

1974 年,最早的彩色隐形眼镜出现并被用于电影制作;

1984 年,首批彩色软性镜片被提供给普通市场;

2004 年,强生申请美瞳®专用注册商标,作为亚洲市场设计的具有美容效果的隐 形眼镜系列的品牌;

2012 年 2 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式将“美瞳”纳入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范畴, 按隐形眼镜进行管理;

2015 年,阿里健康的成立使阿里集团拥有了医疗器械销售资质,彩瞳开始正式进 入电商平台;

2018 年,天猫开始允许彩瞳品牌旗舰店的进入,市场开始爆发。

2020 年以来,各类企业、投资机构纷纷开始关注彩瞳市场,进入行业。

1.3、隐形眼镜材料:高价硅水凝胶已成为国际市场主流材料

全球来看,透氧性更高的硅水凝胶已成为主流材料,内地未有获批国产注册证。 软性角膜接触镜按材料主要分为水凝胶和硅水凝胶,另外有 PMMA 材质等已逐渐被抛弃的其他材质。经过三代技术改进,硅水凝胶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软性隐 形眼镜的主要制作材料,约占市场 65%。内地来看,硅水凝胶材质的进口注册证 仅有强生、库博等个别国际厂商持有,尚未有国产厂商具备相关资质。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1)

1.4、隐形眼镜及彩瞳生产技术

1.4.1、隐形眼镜生产技术:模压成型适合量产&抛弃型

软性隐形眼镜主要采用切削成型和模压成型技术生产,彩瞳技术最早在韩国流行, 并以年抛、定制化为主要产品,因此前期韩系彩瞳以切削式为主要生产工艺。抛 弃式隐形眼镜由于批量生产的要求,绝大多数采用全自动的模压法。目前,模压 工艺是生产短周期抛弃型镜片的主流工艺,可有效降低单片镜片成本。

1.4.2、彩瞳生产技术:三明治工艺,区隔色素是核心

彩色隐形眼镜和普通的抛弃式隐形眼镜均主要采用模压工艺制造,其区别在于彩 瞳产品多了“色素层”。隐形眼镜直接接触角膜和结膜,彩瞳色素如果直接接触触 角膜和结膜,会对眼球造成机械刺激,此外色素在镜片表面,会影响镜片的光滑 度,使眼睛有异物感,还会导致细菌滞留引起感染。

因此,彩色隐形眼镜要求色素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确保色素不能从隐形 眼镜上脱落进入眼表组织内。以强生为代表的隐形眼镜品牌多采用一种名为“三 明治技术”(包覆式技术)的工艺,将色彩层嵌于镜片夹层间,从而避免色素层直 接接触眼睛。

此外,彩瞳在生产研发上的核心竞争壁垒在于花纹的设计和高频更新。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2)

1.5、隐形眼镜常见参数一览

隐形眼镜选购主要参考以下几个参数:基弧、含水量、中心厚度、透氧率、直径。 其中消费者日常认知的“高含水量=高舒适度”实际有所误区,在干燥环境下高含 水镜片可能会倒吸角膜水分;此外,透氧率高的镜片对角膜更为有利,硅水凝胶 材质镜片透氧率显著高于水凝胶。

2、隐形眼镜加速渗透,行业空间或近千亿

根据公式,影响隐形眼镜市场规模关键指标分别为:覆盖人群,渗透率,渗透人 群消费频次以及人均客单价。下文我们将分别就以下几个指标进行逐一分析,并 综合测算得出合理的市场空间。

2.1、覆盖近视 非近视 特殊需求群体,隐形眼镜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1、从近视与非近视人群来看:

1)我国近视人口庞大,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到 2020 年,国内估计已有 7 亿近视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 50%;青少年近视率逐 年提升;预期未来国内近视人口将持续增加。

2)0 度彩瞳成为非近视人群的消费选择。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3)

2、隐形眼镜功能逐渐增多,覆盖更多特殊需求群体:隐形镜片厂商不断推陈出新, 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例如:久戴型镜片免去频繁摘带、运动专用镜片适应特殊 场景、散光片解决高度散光人群的困扰、渐进多焦点同时矫正老花和近视问题。

3、当前隐形眼镜的主流消费群体为年轻成年女性,而未来更多男性、更多年龄层 次的消费者或将使用隐形眼镜:

1)随着使用注意事项的普及及安全性的提升,隐形眼镜在未成年中的使用率将持续提升:以隐形眼镜较发达的日本为例,其初中学生 2019 年隐形眼镜使用比例达 8.7%,高中比例达 27.5%,且在过去十几年呈现不断提升趋势;

2)当前 18-35 岁的主流消费群体使用习惯已经培养,随着时间推移,隐形眼镜有 望覆盖 35-45 岁用户群体;

3)男性群体消费扩大:隐形眼镜/彩瞳消费在男生群体同样有巨大潜力,其便利性 /多场景适配使得越来越多年轻男性开始使用隐形眼镜;小红书上,以“男生美瞳” 为关键字的笔记已有超过 3500 条。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4)

2.2、触达维度增加、美妆属性增强、监管完善促进渗透率提升

隐形眼镜产品内生优势及外在环境的变化将持续促进行业渗透率提升:

1、隐形眼镜产品丰富,满足不同需求:不同类型、度数、周期、直径、颜色、花 纹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场合、众多个性化的的需求。

2、购买渠道多样化,互联网普及使得产品多维度、全方位触达用户:线上、线下 彩瞳销售渠道不断丰富,触达更多潜在消费者。

3、彩瞳美妆属性逐渐增强,疫情下获得高速增长:据 CBNData 数据,70%购买 隐形眼镜的消费者也会购买彩瞳;32.9%的线上彩瞳销售由非近视消费者贡献,彩 瞳作为美妆用品的属性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疫情推动眼妆需求增长:由于疫 情佩戴口罩的习惯,眼部彩妆用品销量涨幅达 30-40%;彩瞳替代口红成为“种草 口罩妆”时的必备单品。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5)

4、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流行催生彩瞳成为“网红爆款” :小红书、微博等平 台成为社交必备、种草主要渠道;多品牌通过明星、KOL 网红带货,跨界联名传 播形成消费者追逐爆款,同时进一步提升隐形眼镜渗透率提升。

5、过去,隐形眼镜、特别是彩瞳的生产、销售乱象丛生,用户使用注意事项不明 确引发并发症,是阻碍众多潜在消费者购买隐形眼镜的主要因素。随着隐形眼镜 行业销售生产环节的规范化,产品安全性的提升以及使用卫生的普及,安全事故 等问题减少,消费者或逐渐降低对于产品的风险顾虑:

1)产品安全性不断提高:2003、2012 年隐形眼镜、彩色镜片分别被纳入三类医疗 器械监管范畴:生产厂家需获批产品注册证方可生产,零售商需获批医疗器械销 售资格方可销售。随着监管趋严,隐形眼镜的产品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2)销售渠道门槛提升:以天猫平台为例,销售隐形眼镜的商家必须满足诸多基本 要求,且有基本保证金要求,2019年天猫国际店铺保证金从30万提升至50/80万;

3)使用注意事项不断普及,减少由于使用卫生等问题引发的并发症。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6)

2.3、客单价:产品换代提升单价,短周期 高粘性=高消费频次

在产品材料提升、短抛期逐渐成为主流的大趋势下,我们认为隐形眼镜的人均客 单价有显著提升空间:

1、单价更贵的硅水产品或有望成为市场主流:硅水凝胶是国际市场主流产品,但 国内普及率不高,其高透氧性的特性对于角膜有益,预计未来将被更多消费者接 受;

2、抛弃周期短的产品将更受欢迎:年抛、半年抛等长周期产品在国际市场已逐渐 被淘汰。国内市场来看,用户逐渐加强了卫生意识,且对于不同花纹的彩瞳追求 也日益增加,使用长周期产品的用户逐渐转向其他短周期产品。

3、隐形眼镜易养成消费习惯:相比口红 20%的复购率,彩瞳的复购率更高,能够 达到 30-50%。 以海昌品牌为例,每个从消费水凝胶年抛转变为消费硅水凝胶日抛的消费者,其 年平均消费额将有十倍提升空间。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7)

2.4、隐形眼镜零售规模约 150~200 亿,彩瞳&线上贡献主要增长动力

综合各方统计以及我们的草根调研来看,隐形眼镜市场目前零售规模约在 150 亿~200 亿(含护理液),出厂价规模超 30 亿,行业增速较快,主要来自于彩瞳及线 上渠道的超高速增长。

2.5、行业空间:保守来看,隐形眼镜行业亦有五倍空间

核心参数选取:我们采用:隐形眼镜市场规模=潜在用户群体*隐形眼镜渗透率*客 单价,作为隐形眼镜规模计算公式,则渗透率和客单价是核心影响指标。

1、渗透率

对标与大陆居民近视情况十分接近的东亚地区或国家,日本、中国台湾、中国 香港的隐形眼镜渗透率分别为 32%、34%、35%(占近视人口),而大陆,即便是一线城市的渗透率也仅有 13%。综合来看,我们选取 20%作为中国大陆隐形眼镜 的长期渗透率(占近视人口)。

对于非近视人口,当前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我们首先假设其中仅有三分之 一的群体为隐形眼镜的潜在用户,选取 5%作为中国大陆隐形眼镜的长期渗透率 (占三分之一非近视群体)。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8)

2、客单价

客单价主要受到产品单价,特别是硅水凝胶类产品的占比、产品抛期及使用频率 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当前国内情况及海外整体情况,我们假设:

①在日抛、月抛中,硅水凝胶和水凝胶的占比分别为 50%(全球整体为 65%);

②日抛、月抛、长周期产品的占比分别为 40%、50%、10%(与大陆当前情况基本 较为接近),假设日抛和月抛的时间约为一年中的三分之一,长周期每年购买一副;

③假设非近视人群中使用隐形眼镜的用户客单价仅为近视人群的一半。

根据上述假设,我们测算得出,即使在保守情况下隐形眼镜行业市场空间或可达 765 亿元,出厂空间(假设无品牌、仅代工)或可达 268 亿元。

3、产业链拆解及市场竞争情况

3.1、隐形眼镜产业链拆解:大部分品牌采用代加工模式,销售模式多样化

隐形眼镜产业主要材料商、生产及品牌商、销售渠道三个主要环节:

1)材料商为生产工厂提供生产所需原料,由于技术原为国外厂商垄断。

2)在研 发、设计、生产环节,隐形眼镜品牌分“厂牌”生产和“代加工厂 品牌”两种模 式:

①厂牌拥有自有工厂和自主生产能力,因此能够直接生产并向下游销售,直 营情况下利润率可达 70%-80%;

②隐形眼镜作为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具备相关注 册证方能生产,多数品牌商由于缺少生产能力和资质,一般采用代加工的形式, 代加工还分为 ODM、OEM 两种,代加工厂商的毛利率一般在 35%左右。

3)在销 售环节,按销售渠道分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按经销模式又分直销、经销两种模 式,经销商和普通终端的毛利率约 40%左右,而连锁终端机构由于进货成本相对 较低,以博士眼镜为例,毛利率可高达 60%。

3.2、销售渠道:线下以透明片为主,线上高增速、彩瞳百花齐放

随着隐形眼镜正式合规进入电商渠道,线下新增品牌直营店、多品牌集合体验店, 隐形眼镜的用户触达维度显著增加:

线下渠道主要包括连锁及私人眼镜店、药店、医院以及近年兴起的品牌线下门店、 多品牌集合体验店,销售额占比约 45%,以传统渠道销售透明片为主,透明片占 约 60%,彩瞳、护理液等其他产品约占 40%。

线上渠道主要有品牌官网、天猫京东药店及旗舰店、社交平台自有电商、彩瞳集 合网站、代购、外卖配送等渠道,近年来增速较快,规模占比达 55%,是彩瞳的 主战场。

3.3、市场主要参与者:国产自主生产尚待爬坡,品牌自产比例小,中国台湾代工厂领先

3.3.1、自主生产厂商:四大厂 海昌领先,国产厂商规模较小

当前国内生产厂家主要有四类:

1)目前隐形眼镜行业自主生产商仍以国际“四大 厂”——强生、博士伦、视康、爱尔康为首。无论是研发实力、国际市场地位、 品牌认可度,都远超其他厂商,在透明片市场占据绝对竞争优势。

2)中国台湾厂商主 要包括金可国际,精华光学,晶硕光学,优你康光学等,生产能力积淀已久,长 期为四大厂、日韩品牌、国产品牌代加工,规模效应显著,以彩瞳加工为主,除 金可国际(海昌)外,其他公司自有品牌影响力较小。

3)日韩厂商彩瞳产品丰富, 设计先进,但受产能限制较大。

4)国内厂商仍处发展阶段,目前业内认可度较高 的厂家包括吉林瑞尔康、甘肃康视达等,产能均超 5 千万片/年,但自有品牌认可 度、知名度不及其他厂商,技术积累也有一定差距。

3.3.2、中国台湾代工厂领先,大陆品牌自产比例较小

代加工领域以中国台湾、日韩及国内厂商代加工为主。中国台湾厂商以代工日抛为主,生 产规模大;日韩厂商代工长周期彩瞳为主,但受制于产能,代工规模较小;以吉 林瑞尔康、甘肃康视达、河北鑫视康为代表的国内厂商越来越多地参与进代加工 产业链。

非自产品牌包含了目前绝大部分的国产品牌和部分日韩品牌。其特点是样式丰富, 设计时尚,产品周期较短,但体量较小,变化较大。近年来,国产彩瞳品牌成为资本关注热点。

梳理淘系平台上销量 TOP40 品牌加工及代加工情况我们发现:

1)目前市场上大 部分品牌并无自主生产能力,非自产品牌超过 70%。

2)代生产工厂仍以中国台湾厂商 为主,内地加工厂商比例不高。

3)部分品牌会选择在中国台湾代加工日抛、月抛产品; 在韩国代加工年抛、半年抛产品。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9)

3.4、隐形眼镜及彩瞳市场竞争格局

3.4.1、隐形眼镜市场:四大厂垄断全球,国内海昌博士伦强生三足鼎立

国际国内隐形眼镜市场经过多年竞争发展,已经出现比较稳定的竞争格局;用户 对品牌的认可度、依赖度较高,头部企业能够基本垄断市场。

1)国际市场被国际 四大隐形眼镜厂家长期垄断,市占率超过 90%;

2)国内市场中,中国台湾品牌金可(海 昌)竞争占优,头部品牌市占超过 70%,行业集中度较高。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10)

3.4.2、彩瞳市场:竞争分散多元,品牌换代快

相比头部占据竞争优势的透明隐形眼镜市场,彩瞳市场“爆款”不断,用户粘性 较小,品牌更新换代快。从彩瞳主流线上销售渠道淘系平台 2019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0 月一年间销售数据来看,销量前十品牌仅占总销售额 48.4%,绝大部分品牌 销售规模较小,在市场销售额占比不足 5%,市场极度分散,且市占率变化较大。但与此同时,金可国际旗下海昌 海俪恩能够依靠透明片积累的市场口碑、完善的 品牌及产品矩阵维持多年的领先地位。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11)

3.5、从品牌与生产端看行业竞争壁垒

隐形眼镜属三类医疗器械行业,又具有一定消费属性,因此无论对于品牌方的营 销实力还是对于生产厂家的研发、设计、生产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从品牌端看:先发优势导致品牌认可度更高,彩瞳市场强营销是关键:

1)传统品 牌具有巨大先发优势,由于是用于眼部的三类医疗器械,先发品牌的品牌知名度 和认可度往往更高;

2)隐形眼镜用户需求各异,能否形成全品类、多抛期的完善 产品矩阵是关键;

3)对彩瞳市场,强营销能力的品牌更能够推出“网红爆款”快 速抢占市场。

从生产端看: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注册证和规模优势是必要条件:

1)能否取得产 品注册证是生产的前提,同时也是在发展中推陈出新的前提,例如,当前日抛彩 瞳是行业重要趋势,但当前国内获证厂商极为有限;

2)足够的生产规模以保证低 成本生产是厂商获得订单的重要条件;

3)对于彩瞳而言,花纹设计和将优质的设 计稳定量产是核心壁垒;

4)充足的现金流是保持研发、扩展产能的前提。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12)

3.6、从亚洲大厂看隐形眼镜行业盈利能力

我们选取了中国台湾、日本的四家隐形眼镜上市厂商财务数据作为主要参考,整 体来看,隐形眼镜公司的毛利率约在 40-50%,净利率能够达到 10%以上:

1)金 可国际:海昌、海俪恩品牌母公司,品牌内地市占率居首;

2)晶硕光学:规模较 小,代工业务为主,自有品牌晶硕营收占比约 22%;

3)精华光学:代工业务为主, 自有品牌帝康;

4)SEED(实瞳):日本 SEED 品牌母公司,日本隐形眼镜市占率 约 10%。

隐形眼镜发展趋势(隐形眼镜行业研究)(13)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