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农村计划生育(第一代独生子女诞生在大博山的小山城里)

文/张静

1977年,计划生育开始的第一年,我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诞生在大博山的小山城里。童年记忆里的山城里没有现在这么多汽车,那时候咱们是自行车王国,大二八、大金鹿、前面横梁上坐着孩子,后面载着妻子,一家三口妥妥地行驶在大马路上。关于自行车的印象在同龄人的童年里都有过很多相同的遭遇:坐在车大梁上大人一刹车(貌似应该叫“刹闸”)放在车把上的手指头被夹了;坐在后座上被遗忘,然后一脚被踢下来了;脚伸到后轮子里塑料凉鞋被绞坏了;裙子缠到车轮子里撕破了……大博山山多,陡坡也多,自行车骑一段,拱一段,到处是“叮铃铃”的铃铛声清脆悦耳。

我童年的小学在繁华的西冶街上,大博山古老的“闹龙街”,上一年级的第二天,我就决定不用大人接送了,要和同学们一起走!其实那时候大人也没空接送,老爸和我走了一趟,问我们记住路了吗,几个比我大一点的孩子拍着胸脯说,放心,没问题!于是,这就入帮了,快乐的童年开始了。

我家在青龙山,每天上学先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槐树林,为了抄近道,从槐树林出来我们一般不走大人们规定的大马路,我们会走铁路,自己觉得很聪明,每次都先趴在铁轨上听听有没有火车的轰鸣声,确定没有就大胆地在枕木上走,有些枕木上会有五分硬币大的小圈圈,这种我们叫做“炸弹”,有这种圈圈的枕木不能踩,要跳过去,有时一连有两三条枕木上有“炸弹”,就要战战兢兢地走铁轨上,铁路上有看铁路的工人师傅,远远地看到我们就会大声叫我们离开,我们就笑着叫着疯野着,赶紧离开铁道。有时火车远远地开过来了,在铁道旁边的小路上也是很害怕的,大一点的孩子会说:快趴下,不然能被巨大的风卷到火车里!于是我们都很听从“命令”一个一个趴下,为了防止一个人的重量太轻,我们会一个抱住一个的脚,首尾相接,火车驶过以后,我们还会趴在铁轨上听那轰轰的声音越远越轻……

铁路上有一段天桥,我们会从天桥上往下看来往的行人和车辆,这一段是汽车相对比较多的,因为车站上的汽车都从这里发车,在天桥上可以看匆匆忙忙地赶路人,偶尔会看到马车,马脖子下面挂着的铃铛叮叮当当地伴随着马蹄声,还有驾车人的吆喝声……

下了铁路就是火车站,火车一边鸣笛一边趴在铁轨上蜗牛一样缓慢的起步,铁路上的叔叔用铁棒打一段挂着的铁轨“当、当、当”地响,这里有很多奇怪而又神秘的东西,每次都想看看大大的篷布遮盖着小山一样一堆一堆的到底是什么,货车车厢里神秘的大木匣子里装了什么,拉煤炭的车有时装得太满一路开一路洒,有时火车匣子里空空的却开走了。从不敢在这里玩久了,一方面是对火车的敬畏,另一方面看着伸向远方的铁路惧怕一不小心找不到家了。

出了火车站是博山老车站,印象里售票员阿姨背着绿色的包,手里有一块木板,上面一列一列整齐的车票,木板上有条绳子系着一支圆珠笔,每次都看她们收钱,找钱,在票上划一道,撕下来递给乘客,整套动作娴熟,得空还不忘嘴里喊着:“到点咧,这就走!走咧,走咧!”有时喊了好久车还不开,还有时车开了,她们还在喊……

从车站出来过了马路,可以直接进西冶街,用博山话“直立立”就到学校了,可是我们一般不会“直立立”过去,我们会折回一段路走税务街,有各种“小胡同道道”通往西冶街,税务街上印象最深的是泰云照相馆和博山浴池,因为这两个地方门前有水篦子,一条条铁棱的那种,有时候大人们的硬币会掉在里面,可是大人的手是伸不进去的,我们伸手进去就能捡起硬币,一分,二分的都有,偶尔有个五分的那就发财了,虽然嘴里唱着“把它交到警车叔叔手里面”,可是大一点的孩子会告诉我,警察叔叔也找不到是谁丢的,想着白色木头箱子里棉被下面冒着冷气的冰棍;学校门口小摊子上一个个簸箩里爆米花、地瓜干、拽糖、豆豆糖;桑皮纸包裹的葵花籽;塑料袋上印着大红喜字的棒槌花;山药豆做成的糖葫芦……我们决定一起分享了,那时候校门口的小吃,几分钱就可以解馋了,有时候还会捡到粮票,粮票可以换钱也可以买好吃的。西冶街上有很多小摊小铺还有门市部,除了好吃的,还有很多好玩的,最受我们欢迎的是“贴画”,有明星的也有卡通的,有不干胶一样直接粘到书本上的;也有蘸了水印在胳膊上纹身一样的;各式各样的小卡片,收集成一套就到处显摆;西冶街上还有各种卖琉璃工艺品的,晶莹剔透,美奂绝伦,童年里它们就是童话故事里的水晶,心里一万个喜欢,天天经过,天天去看一看……

到了正月十五前后,西冶街和税务街就会扎上铁架子,用五颜六色的布纵横交错遮成棚子,挂上各种花灯,西冶街西面有一段高台子,从高台的石头台阶上去刚好能够到扎架子用的铁棍,我们再攀住铁棍子从上面猴子一样地滑下来,乐此不疲一次次上去,滑下来……小小的街道,拥挤的人群,远远地听到锣鼓声,一群孩子挤进人群里被人潮推着往前走……

童年里没有现在的孩子这么多辅导班,家长也没有现在这么每天絮絮叨叨地催着学习,童年就是无忧无虑的、快乐的、美好的!上学的时候巴望着暑假和寒假,放了假一个人在家很无聊又期待着开学,一年又一年,大博山童年记忆里美好的那些年……

七八十年代农村计划生育(第一代独生子女诞生在大博山的小山城里)(1)

作者简介:张静,博山区作协副秘书长、诗词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协会员、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学会会员,喜欢阅读和写作,有多篇作品在省市区报刊发表,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真实感人的点点滴滴,感受堆砌文字带给自己的安宁和快乐。

【博山区作协】佳作选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