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是纸片动画吗(用纸片剪出来的葫芦娃才13集)
演到哪里要换集都知道,这种熟悉的感觉真是久违。
这是手望为你讲述的第122个故事
编者 / 小若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看到这句歌词,相信很多人都不是读出来而是直接唱出来的。
始终没搞明白穿山甲为什么要打穿山洞,让里面的蛇精和蝎子精逃了出来为祸人间。
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穿山甲知道只要去找葫芦籽,种出七色葫芦就能消灭这两个妖精。
后来看到葫芦兄弟们一个个从葫芦出来的时候,也还是会开心地跟着欢呼雀跃。
尽管他们长得一模一样,只是穿了不同颜色的衣服。
但我们还是记得,大娃力大无穷,二娃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三娃有铜头铁臂刀枪不入...
看到妖精在火海里无处可逃的时候,就整天幻想自己也有通天本领可以斩妖除魔。
这样一部《葫芦娃》只有13集,却陪伴了我们一整个童年。
有谁曾想过,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电脑不普及的年代,这样一部神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葫芦娃有一个胡爸爸,就是导演胡进庆。
1953年,胡进庆从北京电影学校动画毕业,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
胡进庆
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请胡进庆一起商讨系列剪纸片的拍摄事宜。
当时摆在胡进庆面前的,是一部杨玉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十兄弟》。
里面的情节是这样的:十个天生异相、天赋异禀的兄弟从坟墓中蹦出了,兄弟们为了救民于水火,和地主、官员甚至是皇帝展开了斗争。
程十发绘制的插图
这样的剧情,不仅主角形象不同,还涉及到皇帝、卫士、宫娥、才女、丞相、县官、地主、贫民等大量角色,场景也从农家、庄园、官府一直跨越到了皇宫,场面十分大。
因此,胡进庆坚持改剧本。理由很简单,如果不这样,靠厂里投下来的钱,根本拍不起。
当时摄制组拨给这部剪纸片的成本,每集6万元,一集10分钟,换算到每一帧就是7块钱。
每帧7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1992年票房横扫全球的《狮子王》,投入是4500万美元,动画片时长89分钟,画面频率是每秒24帧。
这样算下来,每帧的成本就是351美元,按照当年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3054元。
因此,一帧7元的成本,可以说是很穷了。在如此拮据的成本预算下,胡进庆不得不对角色进行简单化处理。
他把原著的10兄弟改成了7个葫芦,把皇帝、卫士角色等变成了蛇精,蝎子精,并且都赶到山洞里面去,这样也少了皇宫的大排场,一切都容易画了。
而且,考虑到角色如果从坟墓里出来,那不就成了僵尸。这样作为一部儿童片有些不合适,所以才有了葫芦娃。
因此,《葫芦娃》并不是来自什么神话,完全是胡爸爸的构思。
包括葫芦娃的形象也是他最后根据观音菩萨旁边“善财童子”的形象画出来的。他始终坚持那个形象一定要有民族化的东西,而且要”野”一点。
善财童子
身为导演的他,还要为这部动画片分好镜头,画好场景。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常常突然爬起来,重新坐回写字台旁写写画画。
《葫芦娃》其实是一部剪纸动画片,它是结合了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戏的艺术等传统工艺的一种美术片形式。
葫芦兄弟的形象设计
中国的剪纸在先唐就已经出现,通过在纸上镂空剪刻,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而皮影,则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
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形成“皮影戏”。
剪纸动画,就是参照民间剪纸,同时吸收皮影戏在运动和造型上的特点。
以平面纸张为制作材料,采用雕、镂、刻、剪等方法,制作动画角色、道具、背景等。
角色往往是由头、身躯、上肢、下肢、手、脚等多个部分拼接组合而成的。
然后用关节钉或关节胶按解剖图装配连接。
接着,把一幅幅静止的图画,慢慢地手工调整各个部分的移动,再通过对角色各种动作逐格拍摄。
这样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格动画”。
一个个动作灵活的葫芦兄弟,就是这样在画好的大背景图案上摆出各种动作。
拍完一张照片后,再掰一下胳膊腿的,然后继续拍下一张照片,将每一格连成了一部动画片。
这部每集只有几分钟的动画片,几千个场景,却拍摄了两年。
其实早在拍摄《葫芦娃》之前,胡进庆就和著名导演万古蟾共同创研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
1957年初,万古蟾带领了胡进庆等人组成剪纸片试验小组,着手筹拍剪纸片。他们到各地观摩学习研究,向老艺人们学习。
万古蟾
比如到陕西省观摩皮影木偶演出,到湖南访问曾出国作巡回演出的湖南皮影木偶剧团等。
此外还搜集了很多民间窗花、剪纸等艺术形象。
但由于操纵时人物没有定位,拍出的人物动作很抖动,所以试拍第一次并没有成功。
1958年初,他们开始第二次试拍。由于吸取了第一次试拍的教训,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历经一年多,终于在1958年9月试制成功。
自此,中国的动画电影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种。
在这之后,胡进庆参与了多部中国剪纸动画片的制作。
1959年,一部在外寇侵略背景下诞生的剪纸片《渔童》,成了60、70后一代小时候动画片的最爱。
这部片讲述了一位渔民老爷爷从海中网到了一只画着渔童的汉白玉鱼盆,由于渔童能变出很多珍珠,被一个洋教士看上了想霸占这只鱼盆,后来渔童帮助渔民教训了洋教士。
1961年,又一部剪纸片《人参娃娃》风靡全国。
千年人参娃娃为了拯救被冰魔王控制的长白山的春天,将自己投身到万劫不复的茫茫火海中,以自己的牺牲挽救万物。
这部动画片还获得了民主德国第4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1963年,《金色的海螺》获得了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胡进庆在其中担任造型设计。
《金色的海螺》是一部极富中国韵味的动画片。
这部长度只有30分钟的动画短片里,每一块岩石、珊瑚、树木,都是精细镂空雕刻的。
甚至是仙女衣服的领口、袖口的蕾丝,以及像螺丝一样的细小发卷,也都是一丝一丝刻出来的。
在当时艰苦的创作条件下,胡进庆靠着对动画的满腔热血,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作品。
之后,他还在剪纸动画的基础上,创造了拉毛剪纸动画。拉毛,就是把纸剪出来后,先搁水里泡,泡完了这个纸就出现了毛边。
1981年拍摄的《猴子捞月》就是拉毛画,猴子毛茸茸的形象在当时就已经可以生动呈现了。
然而,由于技术有限,当时这些片子都是短片,没办法拍系列的。
直到1986年一部真正的剪纸系列动画片出现了,这部动画片就是陪伴了我们一整个童年的“葫芦娃系列”。
这部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葫芦娃》,可以说是“穷”出来的。
除了精简人物和场景,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七个葫芦兄弟长得是一模一样?
其实,这样设计并没有什么特别含义,纯粹是为了省钱。而我们听到的旋律,也没有什么声音合成,仅仅靠一架电子琴伴奏。
当初的《葫芦娃》,就是在各种省钱的模式下,形成了剪纸动画片的经典。
而如今,每当有新的国产动画片电影上映,我们却总是一次次怀揣着希望而去,然后一次次满载失望而归。
就连《新葫芦兄弟》也把葫芦娃们整成网红大眼,画了眉毛还戴上美瞳。当年的英气,早已荡然无存。
还是喜欢看回原来的《葫芦娃》,每一秒都很经典,根本没有想跳过的地方。
尽管只有13集,每集只有10分钟。但就是这样13个10分钟,构成了我们童年的美好回忆。
——
内容为【手望Sowarm】原创,欢迎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