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尸秘术真实存在吗(清末民国时期对赶尸之谜的)
“赶尸”的故事一直是电影人热衷的拍摄题材。有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僵尸道长》和午马主演的《僵尸叔叔》片段影幕中都有几具穿着清朝官服,额头上贴着黄色带字的符篆的尸体排成一一列纵队。而赶尸人在他们旁边穿着八卦服的赶尸匠说着“天灵灵,地灵灵”或者说“天苍苍,野茫茫,回家了,列成行”,赶尸匠摇起铃铛,尸体就会跳一下,最终消失在漆黑一片的夜色中。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已经死去的人,为什么会在某种法术下,竟能驱动千里!这些每一条信息,都足以调动人的心里:赶尸是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赶尸人是怎样突破出生和死之间那条界限的?走夜路的时候遇到赶尸人的队伍又该怎么做?还有尸体掉队站在夜深人静的道路中,又会去哪里?接下来,已一个读者身份来揭开对“赶尸”现象的窥豹一班。
在民国初年郭则沄所著的《洞灵小志》一书中,也有一则“赶尸”的笔记。该书说:“湘黔间有谙是术者,人死不殓,招术者咒之则能行。”不过,郭则沄的记载与前面所说的《清稗类钞》之记载有颇多不同。在书中,不再叫送尸人而是改称赶尸匠。赶尸匠一次不只带一具尸体,而是“或二三尸,或四五尸”,赶尸匠在前面引路,尸体则“站”成一列纵队跟在后面,而且每具尸体都以纸覆面,如果走着走着,碰到“诵经或演乐者”,必须先要阻止他们咏诵或演奏,等尸体过后才能重新开始,“否则术败”。看得出来,可能是尸体也怕喧哗和吵闹,一旦被惊醒了恐不可收拾。晚上住宿的时候,所有的尸体都整齐地立之门后,“直而不仆”。不过,如果进来了生人,不小心触碰到了,则会引起尸变。“如是昼行夜止,虽千里可达。”到家后必须马上装殓。
如有商人,老人,路人等等客死他乡——按照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虽“道远,尸不易回”,“同行者往往有送尸之术”,可以送其回家。《清稗类钞》中对此是这样记载的:到薄暮时分投宿旅店时,旅店主人一看这三个人的状态,“即知为送尸之客,必另备一房与居”。而且,当时这样的送尸人“时时不绝于道”,所以旅店的老板不仅熟悉,而且还设有专门的房间供他们住宿。住宿的时候,一般是两个活人睡在床上,尸体立在门侧。湘西当地还有句民谚描绘这种情形的,叫“三人住店,两人吃饭”。
徐珂在另外一部笔记《康居笔记汇函》中,摘录了1926年出版的《东方杂志》中《缅甸人的生活》一文的一段话:“缅甸术士,于客死他乡之人,可念咒使复活,挈以归,比至家,乃退咒下葬。”徐珂认为,这与中国的“赶尸”乃是同样一种“法术”。大家可以搜索看看。
至于所说赶尸之谜,目前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赶尸”为假,“背尸”是真。一般来说,赶尸匠先是给尸身喷上特制的防腐药水,然后自己或找人背起尸体。他们为了方便背尸体,还在四肢捆上骨科夹板一样的竹片,让尸体的手足关节不至于弯曲——这也正是尸体为什么看上去“走”得十分僵硬的根本原因。为了增加神秘色彩,赶尸匠还会一路摇摆着铜铃,或念着咒语什么的。在那个迷信盛行的时代,谁都唯恐避之不及,在阴风阵阵的气息中看到一个大概,也在心理上添加了恐怖灵异的因素。当然了,保持神秘色彩,也有利于从“顾客”那里获取更多利益,所以赶尸匠们也刻意将这种“职业技能”加以重重保密,各种稀奇古怪的说法自然就不胫而走了。好了,今天就讲到这了,有喜欢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下篇更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