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抚大地时,深圳北站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迎来送往。

熙攘人群中,步伐匆匆的市民、乘客,可能不知道,10多年前,深圳北站所在区域还是一片荒山野岭,人烟罕至。

2011年底,深圳北站开出首趟高铁。十载时光流转,如今,深圳北站作为大湾区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20分钟内直达香港西九龙,4小时可通达大半个中国。同时,地铁4、5、6号线在此交会,呼啸而过。

交通枢纽的建设,打通了区域发展的“动脉”。北站国际商务区怀揣梦想、肩负使命破土而生。点燃民治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一幅“人、城、产”共融的城市化新蓝图由此拉开序幕。民治定位也一路高歌猛进,从最初的“二线拓展区”,到特区“后花园”、城市副中心,晋升特区一体化示范区,直到今日成为“都市核心”。

深圳“十四五”规划,民治街道被纳入深圳“都市核心区”;北站国际商务区被确定为深圳重点片区之一;龙华区赋予民治“都市门户”的定位,要求民治在推进“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1)

北站国际商务区。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楼宇集聚圈初步形成

回顾发展来时路,或许我们可以先把时间线拉长。望天湖(据《民治村史》记载,望天湖是原民治村旧称),从这个已经淡出民治人记忆的名字,一窥当年闭塞环境,四面皆山,人们只能“坐而望天”。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民治村第一工业区落成,揭开了乡村工业化的序幕。“当时路不好走,为了吸引香港人来投资,村里买了一辆三轮车,请个司机天天接送香港人看厂房,希望他们能在民治开厂。”老民治人回忆。

时间来到2022年。走出深圳北站东广场,抬眼望去,汇德大厦、汇隆中心两座百亿楼宇耀眼矗立。高楼林立、路通八方、绿意盎然,行走其中,移步换景,如今的民治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区景象。

如果说交通的巨变是发展的基础、发展的筋骨,那么数字经济则为民治发展插上了翅膀。

今年6月,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活动,来到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华傲数据通过数据和算法提高了疫情防控的效果和效率,被评价为“精准防疫的‘幕后英雄’”。“以数据之剑服务国计民生。”公司董事长、CEO贾西贝接受采访时,形容华傲人是一群“剑客”。而这群剑客便“隐身”在民治街道的汇德大厦。

在这座大厦的第12层,来自香港的“95后”青年陈逸文正站在梦想的起点。2021年,陈逸文与合伙人来到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做大湾区最in的青年文化品牌。”他们成立了深圳市牡蛎文化有限公司,首秀便十分亮眼——成为文和友“深圳墟”的设计团队之一。

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2)

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

从汇德大厦步行5分钟,便来到汇隆中心,位于中心12层的美团大数据运营中心,智慧茶饮店,以及小巧的智能无人配送车等基于AI、5G、物联网等技术研发的产品,向人们展示出未来数字化消费新场景。

北站国际商务区正成为龙华数字经济的龙头,在龙华区首批数字经济示范楼宇及园区的名单中,辖区汇隆商务中心、国际创新中心、龙华科技创新中心、北站壹号榜上有名。

“数字经济”的力量还在源源不断释放。

今年8月9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与龙华区人民政府就共同推进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区包括启动区、拓展区和储备区,以北站国际商务区和龙华超级商圈为核心载体,总面积约62平方公里。

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3)

美团全国生活服务消费大数据运营中心。

高品质配套

以城留人 散发“近者悦 远者来”魅力

深圳市华师兄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师兄弟”)是在民治扎根多年的“老将”,从“10个员工,10个讲师”起步,如今发展为培训行业细分领域龙头。2021年,华师兄弟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企业也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公司整体搬迁进入北站国际商务区的办公大厦。

“除了交通非常方便,楼下有绿道,有公园,工作累了,员工可以下去散散步,不远处就是红山6979和龙华天虹,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对于“新家”,华师兄弟副总裁徐振杰言语中透露着喜悦,他感慨,在这工作,员工的幸福感更高了。

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4)

红山6979商业中心。

徐振杰所言非虚。抢抓北站国际商务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机遇,民治以国内外先进城市为标杆,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以产聚人,以城留人,处处散发着“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

从“空气中夹着土尘”到“推窗见绿”,民治大力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白石龙音乐公园等一座座市政公园、街心公园释放绿意,还有一块块边角地、细碎地因地制宜成为绿色景观。“春意盎然满眼绿,我家就住公园里。”一位市民由衷的感慨并不夸张。

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5)

白石龙音乐公园。

从“看电影要跑到市里”到“家门口逛MALL”,如今,民治辖区有大型商超、综合体22家,民治人的消费体验已经彻底变了样。

同时,深圳高级中学北校区、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校区、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等名校落户民治,培养莘莘学子。

而备受期待的市美术馆新馆、市第二图书馆、市文化馆新馆、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简上体育综合体等一批市、区重大、优质公配项目也齐集民治。

曾经的“睡城”标签已然摘下,越来越多奋斗者可以在民治安家乐业,实现闪亮的梦想。

高标准服务

打造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

地理位置之突出、居住人口之多元,产业发展之丰富,多年来,北站片区是社会治理的一块土壤肥沃的“试验田”,民治街道在此开启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一颗颗种子孕育、成长、成熟,并播撒到更多领域。党建引领的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便是一次创新的探索。

站在汇隆党群服务中心的落地玻璃窗俯瞰,不远处,北站中心公园,草木葱茏,绿意盎然,脚下,一列列高铁如巨龙般蜿蜒,徐徐驶出站台。作为龙华区首个总部大厦党群服务中心,自去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一场场政企交流会、商务洽谈、关爱行动在此举行,如同一个强磁场,凝聚起企业发展的信心。

“做好北站国际商务区企业群的企业服务工作具有风向标意义。民治街道党工委结合北站国际商务区的特点,积极打造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力求以红色引擎带动和激发企业发展强大动能,助力企业出圈!”民治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经过一年发展,以汇隆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深圳北站片区人才、阵地、服务等资源的“十分钟环深圳北站党群服务圈”已初具规模。

同时,民治还用好辖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深圳北国际人才驿站、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等重要平台,扎实推进国际化街区、国际人才街区建设,在深港两地人才、资源、文化等领域持续深化探索,努力创建深港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的示范标杆。

民治街道和社区划分一览表(龙华区民治街道)(6)

深圳北站国际人才驿站。

高清晰蓝图

民治将建设数字、善治、幸福、奋斗之城

秋风飒爽,在北站国际商务区登高临望,深圳中轴一条活力带跃然眼前。拔地而起的不仅有摩天大厦,更有茁壮成长的企业和产业集群。

2014年以来,北站国际商务区累计完成投资超1740亿元。而在刚过去的9月,龙华区2022年六大重点片区新开工项目启动活动在北站国际商务区举行,又将掀起新一轮建设热潮。

从坐而望天到揭开乡村工业化序幕、从特区“后花园”到都市核心区,从颠簸的“三轮车”到驰骋的高铁,民治连续华丽转身,一步步成长至今。

随着北站高铁呼啸而过,民治阔步走进新时代,发展蓝图也越发高清。未来的民治是座什么城?民治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民治发展将锚定四个目标,建设四个城:数字之城、善治之城、幸福之城、奋斗之城。

据介绍,四个城的建设目标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结合民治地理区位、发展定位及“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要求等多方面统筹考虑的结果。比如,民治被列入都市核心区、全市明确“扎实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区第二次党代会系统描绘了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宏伟蓝图,这些为民治抢抓机遇提供了明确路径,也为民治注入新发展动力、带来新发展机遇。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设数字之城方面,民治将发挥北站国际商务区龙头作用,科学合理谋划产城布局,大力推动数字城区、数字经济发展,努力成为彰显“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的窗口。在建设善治之城方面,民治将强化基层治理创新,探索高密度城区治理路径,加速形成全周期治理格局。在建设幸福之城方面,民治将聚焦人、城、 产,推进“三生融合”,加快学校、医院、文体设施等公共配套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建设奋斗之城方面,民治将继续推进奋斗街区标杆和城市基层党建标杆打造工作,让党建引领奋斗文化释放磅礴精神力量。

那辆载着投资商、在坑洼水泥路颠簸的“三轮车”已经驶远,成为民治发展奋斗史的一页。当下的民治将在“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建设中勇立标杆,坚持高标准、快效率、强质量、全统筹,守住民本心、强化责任心、保持进取心,驶上快车道、跑出加速度,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谱写民治发展新篇章。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 王雪敏 通讯员 梁淑萍 罗育方/文 记者 蔡维泽 通讯员 梁淑萍 罗育方/图

编辑 汪文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