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面艺大师于启明简介(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

一块彩泥,在手中一滚、一揉,再粘上黑色的耳朵,捏出短短的胳膊腿儿……转眼之间就成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近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代表性传承人张俊显,给记者现场展示了用彩泥教小学生做的冬奥吉祥物。在他的手中,“冰墩墩”还打起了冰球,“雪容融”踩着双板在滑雪。

沈阳面艺大师于启明简介(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1)

1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面塑艺术家张俊显与他的冬奥面塑作品。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年近七旬的张俊显,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人称“面人张”。从事面人手艺40余年,张俊显将其视为一生的艺术追求。

张俊显和“双奥”结缘要回溯到2008年。受北京奥组委之邀,张俊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每天都到奥运村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传统面塑艺术。2021年,在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之际,张俊显开始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面人,并且将面塑体验课带到了中小学,教孩子们用超轻黏土(彩泥)制作冬奥吉祥物。

沈阳面艺大师于启明简介(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2)

张俊显制作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面人。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挑战传统,要做出能保存的面人

张俊显的作品注重传神、色彩考究、造型生动、小中见大。

十八罗汉、十二生肖、老寿星、关公,还有穿着短裤肌肉发达的铁拐李……在他卧室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面人。勇敢的哪吒怒视着乘浪而来的龙王,那是哪吒闹海;趁着酒劲儿的林冲顶着鹅毛大雪,那是林冲雪夜上梁山……一个个作品色彩艳丽,活灵活现。

沈阳面艺大师于启明简介(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3)

张俊显制作的抗疫题材面塑作品。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说起与“面塑”结缘,张俊显说,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有一天他带着孩子逛街,看到路边的一个老先生正在捏面人,那情景他历历在目。“当时前面排着几个人,孩子想要一个孙悟空,老先生说,别着急,一个一个来。”

这位老先生就是张俊显的第一个师父黄俊山。当时他看着黄老先生捏面人,一块儿面团在手里一搓、一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世”了。张俊显被黄老先生精湛的技艺折服了,“像魔术一样!就几分钟的时间,彩色面团在老先生手里就能变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我当时感觉太神奇了,于是便下定决心要向这位老先生学习面塑技艺。”

但当张俊显向黄老先生说出了拜师学艺的想法后,却没想到被老先生一口回绝。黄俊山老先生捏了一辈子面人,就靠着一手面人绝技,从山东老家到北京讨生活,借此养家糊口。他对张俊显说,“小伙子,我劝你还是别学这个,这行儿特别苦,我收过二十几个学生,到最后却没有一个人能坚持下来。”老先生道出了自己的无奈。

但张俊显仍一心求学,在他的再三恳求下,老先生才答应让他试一试。黄俊山因此也成了张俊显在面人技艺学习上的启蒙老师。

张俊显跟着黄俊山从捏小白兔开始学,最初经他手制出的小白兔耳朵太短、鼻子太尖,被朋友嘲笑像只耗子,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老先生慢慢地发现,这个徒弟非常勤奋、刻苦,而且上手很快。

跟随黄俊山老师学艺三年后,张俊显又拜面塑大师王燕和何晓峥为师,对面塑技艺的表现形式、面材料的科学处理等方面均有较深入的研究,同时加强了对面塑渊源、发展理论材料的总结与收集,并进一步进行探讨研究,自学了大量美术理论书籍及中外古典名著,从理论上提高了自身文学修养。后来听说天津有位“泥人张”的作品十分传神,张俊显便又搭火车去天津,观摩学习“泥人张”的技法,并巧妙地运用在面人的制作过程中,使面塑作品更加传神、色彩更为考究。

“面塑艺术作为一种民间工艺,传承下来非常难。”张俊显说,以前,面人是“短命的艺术”,夏天捏好,第二天就会生一层白毛;冬天时,几天后就会龟裂,很难保存。但他最开始请教师父时,师父并不愿直面这个问题,师父说:“如果面人做出来能保存很久,那我们吃什么?”

但张俊显认为,“这项艺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了,应该传承下去。”只有传承,艺术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请教了面塑大师王燕再加上自己琢磨,张俊显在面团里添加了蜂蜜、甘油和防腐剂,经过无数次实验,面人终于不酥不裂,即使用力捏都捏不坏。其保存寿命更是由几天得以延长为三十多年。

走进奥运村,展示传统面塑艺术

2008年,受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张俊显要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到奥运村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传统面塑艺术。

接到邀请的那天张俊显激动得一晚没合眼。现如今张俊显的书柜里,还摆着他当时进入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证件、北京奥组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给他的“中国故事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中国民族民间手工艺制作展示”证书。

此项活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直接参与奥运、服务奥运,面对面与各国运动员交流的唯一项目,也是北京奥运村商业街内唯一的文化展示与表演项目,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中国首创的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交流活动。

据张俊显回忆,奥运会还未开幕,他们就进入奥运村工作了。在进入奥运村之前,他把要捏面人的面团提前备好。每天早上5时起床,6时出发,他戴着奥组委发给他的证件,别提多自豪了,坐公交、地铁都能免费。“到奥运村,吃完早餐,8点30分就正式‘上岗’了。”

张俊显说,在那里,他一方面现场制作面人,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巨大魅力,同时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展示中,奥运会和运动员们给了他不少创作灵感。在奥运期间,他还制作了“奥运冠军”系列面塑作品,对于每一个拿了金牌的运动员,他都用面塑现做一个真人小像。“运动员往这一站,我半个小时就能仿照他的长相捏出一个面人来。”很多外国运动员和教练看到他的作品后,都连声称赞:“very good!”

也是在这一年,张俊显的面人艺术进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一名传承人。

将面塑艺术带进课堂,教孩子们捏冬奥吉祥物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又唤起张俊显的创作欲望,他开始琢磨着做一系列关于冬奥会的作品。他用超轻黏土创作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的形象,并带着它们走进中小学的校园。在他的手中,“冰墩墩”打着冰球,“雪容融”踩着双板在滑雪。“我是在用我的寓意,来欢迎参加冬奥会的各国运动员。”张俊显说。

沈阳面艺大师于启明简介(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4)

张俊显在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面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以前自己只是做面人,没想过传承的问题。现在身为非遗传承人,感到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在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濒临绝境的今天,我们这一代民间艺人必须大胆地走上讲台,将所知道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要做到授艺不藏私。”在张俊显看来,要传承,民间艺术就必须先走出家门,让更多的普通人有机会学习它,并爱上它。

沈阳面艺大师于启明简介(面人张张俊显用面人参与)(5)

张俊显在制作冬奥吉祥物“冰墩墩”的面塑。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如今,年过花甲的张俊显常常奔波于学校、街道和社区,从事面塑教学工作。幼教老师、饭店厨师、社会残障人员、学生、社区居民,都成了他的学生,跟随他一起感受面塑艺术的魅力。

天坛东里小学、金台小学、体育馆路小学……张俊显都在这里上过课。为了让孩子们对面塑感兴趣,他寻找一切能做面人的素材,如北京福娃、蓝精灵、喜羊羊、NBA球星……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形象,都被他用面塑一一展现了出来。每次去上课之前,张俊显都会详细地手写一份教案,深入浅出地将面塑技巧写出来,再传授给孩子们。在这些地方,孩子们便是他最好的学生,也是面塑艺术未来的希望。

新京报记者 陈琳 摄影记者 郑新洽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李立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