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培训形势(如何祛除家教培训市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不仅能‘科学育娃’,还能‘躺着赚钱’”“时薪上千元年薪数十万”“没有学历门槛”……近年来,不少培训机构开设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在各大营销平台上竞相叫卖广告虽诱人,但所谓的技能培训含金量究竟几何?家庭教育指导又该如何开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家教培训形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家教培训形势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不仅能‘科学育娃’,还能‘躺着赚钱’”“时薪上千元年薪数十万”“没有学历门槛”……近年来,不少培训机构开设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培训课程,在各大营销平台上竞相叫卖。广告虽诱人,但所谓的技能培训含金量究竟几何?家庭教育指导又该如何开展?
三五天造一个指导师,不靠谱
据人社部网站信息,目前,家庭教育指导师并不在我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也没有相应的评价机构能开展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所谓证书终身可查、全国通用、含金量极高等说法,只是一些市场化培训机构的宣传。”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姚爱芳表示。换言之,家庭教育指导师可能涉及虚假宣传的问题。
此外,培训理念上的急功近利、教学上的简单粗暴也埋下了隐患。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都是让学员观看视频课,缺乏现场教学,遑论亲身实践,最后多以“押题神准”的考前“文件”让学员们“顺利毕业”。
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鹿永建看来,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招生广告,着意暗示的就是“证书”和“快”。“只要交了钱,跟着课程走一遭,保证能通过。这种速成式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无视家庭教育的复杂性,误导家长在所难免。”
“事实上,想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非一日之功,不仅需要在亲子关系、儿童心理、沟通技巧等方面有长期体验和积累,而且需要逐步夯实心理学、教育学、家庭社会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鹿永建补充道。
针对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投诉频现,已引起人社部重视。日前,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人社部门联合编办、网信、工信、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
转变观念,刹住市场“歪风”
为什么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如此火爆?专家认为,这是社会需求使然。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少了,校外培训减少了,孩子学习怎么办?不少家长面对新情况显得无所适从,对如何教育好孩子存在焦虑情绪。
当家长在育儿方面遇到难题,专业人士的帮助于家长而言有如雪中送炭。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更是让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于是,不少培训机构便盯上了家庭教育这块“大蛋糕”。
要想祛除家庭教育培训市场的“虚火”,首要是家长转变观念。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认为,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正确认识“双减”。“双减”实质上是通过质效双增的校内教育和规范健康的校外教育二者共同发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既然如此,家长就应该以平和冷静的心态应对“双减”,不必过于紧张焦虑。
其次,要扭转应试教育竞争下形成的“抢跑”惯性思维。苏华提到,过去,家长的教育观念有3个方面的不足,即成绩本位主义严重、德性培养意识落后、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鉴于此,应该让家庭教育指导真正回归家庭,家长除了要承担起生育、养育、陪伴等基本的家长责任外,还要承担起家庭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教育责任,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让孩子全面发展。只要做到这一点,家庭教育就已经抓住了核心,不必迫切地求助于家庭教育指导师。
做好家庭教育培训,需多方给力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最大化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不仅要靠家长肩负起育儿重任,还要依托社会和学校的合力。
在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看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发改及教育部门会同妇联等单位,要发挥家庭教育指导“正规军”和“主力军”的作用,切实加大人财物投入,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
家庭教育指导的普惠性也不容忽视,应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关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治发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讲师叶强建议,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结合每个家庭的年收入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普惠性措施,逐步实现免费向全体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基本公共服务。
在政府部门积极发力的同时,学校教育也应该为家庭教育助力。全国妇联、教育部等11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要求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
目前,各地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帮助家长学习和成长。例如,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就将家长会打造成了“父母学堂”,对家长进行定期、自愿的团体辅导,以角色扮演、围圈谈话的形式,帮助家长解决育儿难题,受到家长的欢迎。
作者:本报记者 张赟芳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02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